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备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写作方法上的问题,有的是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问题,还有的是涉及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看来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是认真的,初步有了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如果只读书不动脑筋想,是提不出这些“为什么”的。我鼓励学生问题提得好,并希望他们通过仔细的阅读,深入的思考,自己解答这些问题。



由让学生提出问题,到要求学生自己解答问题,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能提出问题,不一定能解答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一个层面,而解答问题,是高一层次的思维活动。他要经过分析、比较、推理、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后作出判断,得出结论。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不断深化,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既要设计好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也要设计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提问。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能力。



设计提问,我还注意做到:一个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一组问题,要有条理性、连贯性;全课问题,要有整体性、逻辑性。



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



如果说每个课堂教学环节是一颗珠子,那么,教学过渡语就是串联珠子的线。过渡语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风格、体裁来设计。叙述事件的课文,可以顺着事件的发展来过渡。写人的文章可以循着人物的活动、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来过渡。写景的课文,可以设计导游语式的过渡语。



其四,设计好点拨解惑的“讲解语”。



启发式并不是不要讲解,当讲处教师必须要讲,不讲则是教师的失职。适当的必要的讲解,也是启发思维、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讲解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讲解可以激发情感。



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时,板书课题后,我有这样一段讲解语:“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作者遭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不得不离开祖国,远游欧洲。他在途中写下了《离别》,《别了,我爱的中国》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这段讲解语,交代了作者离别祖国的时代背景和原因,有助于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爱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祖国”,也为正确理解“我真是个罪人”作了必要的铺垫。



当学生理解体会“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这句作者的内心表白时,我又讲道:“今日的离去,就是为了明日的归来。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29年4月,作者就回到祖国,投身到革命斗争中。不忍离去的惜别,已转为奋勇向前的壮别。”



这段讲解揭示了作者高尚的行为,由离别说到回归,两段解说相互呼应,使学生对作者献身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从中受到感染。



(2)讲解可以激活思维。



《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贝多芬创作著名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第一首曲子是他在门外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了解到姑娘虽然贫穷,却如此喜爱音乐,深受感动,走进去亲自为她弹奏的。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后,听到盲姑娘的赞美,为遇到知音而非常激动,于是又弹了第二首曲子,就是即兴创作的《月光曲》。理解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弹得熟,感情深。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您是贝多芬先生吧?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另一方面,联系我国古代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配以讲解:





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的曲调时,听琴的子期就说:“好啊!巍峨如泰山!”弹到描写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好啊!洋洋如江河!”一曲弹完,俞伯牙说:“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



讲解后,我启发学生:“贝多芬听到盲姑娘的赞扬,会怎样想?”学生们说:贝多芬会想,“这位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中能认出我,真是难得的知音,我应该再为她弹一首曲子。”



这段讲解铺垫一个台阶,启发了学生思维,将理解引向新的高度。



其五,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



教学过程中,当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要把学习的体会、知识的要点,及时地进行归纳梳理。要把感性的、零碎的知识,整理归纳成为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就要进行必要的概括;当问题讨论到一定程度,需要集中、明确一些正确的理解认识,就应有必要的小结。这种概括和总结,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训练。教师不但要指导好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更要认真备好自己的概括总结语,成为训练学生语言的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二)备教具



教具的使用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时间。有的由于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有的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不少学习时间等。总之,教具应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习效果。



我在备课时,也认真地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三是安排好教具摆放的位置。比如使用投影教具时,把距离、画面大小、清晰度反复调整,直到取得最佳效果。



备教具中,我特别注意对电化教育手段运用的设计。因为如何运用电教手段,不仅有其技术性,更有其艺术性。如果说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那么电教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电教对教学而言,既有依附性、归属性,服务于教学;又有其个性、特性,作用于教学。从教学效果上看,用与不用电教手段是不一样的,用得好与用得不好也大不一样。运用电教手段不能图热闹,走形式,凑节目。电教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教材的良好反映,而最佳的刺激作用则是对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安排、设计。



运用电教手段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与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完美组合,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运用电教手段也需要讲求科学性,进行最佳设计,与其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



要做到和谐统一,整体优化,就要从整体教学着眼,从具体环节着手,从教学效果着想。



首先考虑电教媒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实用性。其次,研究怎样使用,考虑时机、时间、方式、用量,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



方式合情:不论是采用录音、录像,还是幻灯、投影,所发出的信息都应符合教材内容的特定情境。



时间合理:演示时间不能过短,那样学生来不及看清是怎么一回事,产生不满足感;时间也不能过长,那样会无意地占去学习时间。



时机适当:对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教材,应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画蛇添足”,是“及时雨”而不是“马后炮”。



用量适度:电教在教学过程中应起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在讲读课里,不适度地大量采用电教手段,其一造成主次不分,使学生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的本质东西上,却分散在次要的现象和事实上;其二造成只看不想,影响学生充分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其三造成只看不读,占用了学生认真读书、深入理解的时间。



(三)备板书



板书是教案内容的浓缩,是将精心构思的教学思路外化为直观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应具有符合“这一篇”的独特个性;具有符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针对性;具有启发性功能,能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视觉上的美感。



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新颖,书写要工整,布局要美观。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中夺取泸定桥这一艰险悲壮的战斗。在“飞”的阶段,红军要抢时间和增援的敌人斗;“夺”的阶段要攻天险和夺桥的敌人斗。急行军异常艰苦,夺桥更艰巨:一难在天险(桥险、水险、城险);二难在敌人恶毒(把木板抽掉用水阻挡;放大火烧桥,用火阻挡);三难在红军经过240里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已非常疲劳,但英勇的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夺取了最后的胜利。



为了突出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我这样设计了板书:







飞      夺     泸定桥──北上抗日

(抢时间) (攻天险)

|      |     天险

难      更难    敌恶

|      |     疲劳

勇      更勇       ──奔赴前线







有的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来安排段落层次的,且首尾呼应。为了启发学生理清文络,并学习其写作方法,我设计板书时注意显示结构特色。例:







林  海



|总述  悦耳的名字  亲切  舒服

首|    岭──多

尾|分述  林──绿

呼|    花──美

应|联想  兴国安邦   亲切  舒服







有的板书重在揭示文章的思路。



《黄河象》是采用倒叙的手法叙述的。我抓住表现黄河象化石形成和发现过程的一些关键词语,用线型图来体现文章的思路:

黄 河 象



样子 — 假想来历 —变化—发掘



热 渴 陷







有的板书既要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要揭示课文的中心思想,可以设计成文道结合式。如:







小 珊 迪



旅馆前  卖火柴  换钱未归──穷苦



旅馆前  被轧伤  派弟还钱──诚实



珊迪家 悲惨死去  挂念弟弟──善良







《桃花心木》一文,以树的生长规律作喻,说明做人的道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我这样设计板书: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



树──  不确定──人



学找水源      经受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成树)      (成长)







《十里长街送总理》以“灵车”为文线,以“哀思”为情线,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敬而送、送而悲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为:







十里长街 送 总理



悲     爱



等灵车   心焦急



迎灵车   心欲碎



送灵车   心相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跳水》叙述了一个生动有趣而略带惊险的故事。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而走上最高的横木,陷入绝境。船长当机立断,命令孩子跳水。为了激趣、悟理(体会事物在联系中发展,在发展中变化)和训练概括能力,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设计板书:







(四)备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它一般是紧扣年级要求、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来设计的。比如思考题侧重提示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课文的难点,启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题则侧重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备作业我做到“三个清楚”、“两个注重”、“两个指导”、“两个注意”、“一个知道”。



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的。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比如答题,需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到什么程度。三弄清楚作业的格式要求。



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



两个指导:备如何指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



两个注意:注意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较异同,使作业发挥巩固、发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简单机械地重复练习。



一个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的时间,注意分量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在适度范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5: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