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了吗——华应龙课堂教学感悟
你会了吗?——华应龙课堂教学感悟
“你会了吗?”很多老师有这样的口头禅,他们担心学生没有听懂,没有掌握。
“会——”面对老师的发问,学生也常常习惯性的拖长调子。
这一声声回答中,既有盲目乐观的自负,也有一知半解的搪塞,更有一无所知的无奈,从众心理常常让学生讳疾忌医,他们不愿陷入让人嘲笑的自我否定的困窘,但他们却不知自
己已陷入更深的无知。
如何面对这样的尴尬?
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学用计算器》,给出了精彩的答案。
在这堂课中,华老师为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纠正认识的偏差,深入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学生“问一下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学生们从开始的自负到若有所悟的“自我反省”,再到恍然大悟后的“自我否定”,经历着经验重组的洗礼,体验着知识
建构的巨大愉悦。
【片断一】
师:在我们身边,计算器无处不在。那么,问一下自己:会用计算器吗?
生;会,会。
师:真的会吗?
生:会。
师:既然会了,那我就不讲了。好吗?(出示题目,学生自己练习。)
57734+7698 56÷7 2345-39×21
师:请看以上的三题。第一题,有人用了计算器,有人没用。第二题没用计算器。第三题大家都用了计算器。那么。什么时候用计算器,什么时候不用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感悟】
让学生会选择,会探究——
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为学习新知的起点,精心预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学会判断选择,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将计算器算、口算、估算有机结合的便捷,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作用,从而了解这一数学学习的价值。当有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第三题出错时,教师一方面让学生自我探究,寻找正确答案,一方面创设情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算的方法,而在学生感到有收获的时候,老师
又一次把学生领入自我反省的求知殿堂。
【片断二】
师:看来三题练完后,有收获了吧。
生;有。
师;再问一下自己:会用计算器吗?
生:会。
师:那么咱们休息一下,做个游戏。
师:在计算器上输入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连续输9次,例如老师最喜欢数字2,我就输入9个2,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别说出你最喜欢的数字,只告诉我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我就能很快猜出你喜欢的数字!试试看———
(生报结果,师猜数字)
师:有没有不符合的?
生:有,原因是算错、输错数字。
师:刚才的现象给我们什么启发?
生:看清数字,要正确的输入。
师:那现在会玩了吗?好。请继续玩一遍。
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用计算器要注意些什么了。
出示:22222222 ×55555555
看谁能算对。
生:123456787654
师:还有其他的结果吗?
生:1.234567815 1.234567915 123456.7876 1.234567877 ……
师:怎么同样的题目,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认为第一个结果对的举手……(依次问一下。看出现的现象)
师: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办呢?小组交流。
【感悟】
让学生会玩、会发现——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注重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教师指导学生玩第一个游戏,为计算22222222 ×55555555做好铺垫,通过前面的游戏,其实已经暗示学生玩的是规律,能找到规律,就能玩好游戏,就能学好数学。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有层次,讲章法,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发现去思考。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第二次追问自己,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以收
获终生幸福。
【片断三】
师:我相信你,算完这四题就会明白的。
2×5=
22×55=
222×555=
2222×5555=
……
2222222×255555555=
(学生练习)
……
师:我们可以从位数少的算起,再算多的。
出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师:再问一下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从前往后看,咱们一步一步会了。这应了一句话:学无止境
该下课了。同学们还想上。
那就再看一题。999999999 ×999999999
师:该怎么办?
生:用祖传秘方。
【感悟】
让学生会应用、会欣赏——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步一步开启思维的大门。教师不但以数学语言小结学习过程,同时出示老子的话,让学生浸濡传统文化。在设计题目时,教师注意开发数学所具有的欣赏价值,让学生在探索解题过程中欣赏数学本身的独特美,从而给学生
带来智力活动的体验和探索经验的兴奋。
教师让学生第三次追问自己,并以“学无止境”巧妙作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学生学
了一堂课,受用又何止一堂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