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免费下载.DOC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41: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教科书P44-45,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垂直线段的性质的探索过程,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体会数和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垂线的性质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两种?垂直是哪一种位置关系的特殊情况?
特殊在哪里?        平行  相交
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四个角都是直角
        提出画图要求:过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画图
共同检查板演情况,指出垂足        独立画图1、画直线;2、点直线外一点;3、画垂线
同桌互相指垂足
        谈话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学新课        刚才我们所作的垂线是什么线?
现在我只保留垂足与A点之间的一段(边说边擦去其于部分),这样的一段是什么线?
说明:这就是从A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        是直线

是线段
动手改图成垂直线段
        指名到黑板上另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
它们的长度一样吗?哪一条最短?
组织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各自在自己的图上继续画图
量长度、比较、交流
(发现:垂直线段最短)
        结合学生发现讲述并出示结论
(垂直线段的性质)        互相说垂直线段的性质
        指名到黑板上量出垂直线段的长度并记在旁边
结合所量长度说明点到直线的距离
追问: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各自测量,记录 ,交流
自由阅读书中的话,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要量距离先怎么办?
指名汇报测量结果        各自动手作图,测量
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想想做做2        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汇报测量结果,组织交流发现
能画出我们学过的三种距离吗?巡视个别指导        独立画图,量长度,比较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各自画图   同桌交流
想想做做3、4        结合学生讨论,小结
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事例吗?        讨论  交流
画出最短路线(垂直线段)
交流生活中事例
全课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随笔:



教学内容:教科书P46-47。练习六
教学目标: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进一步清楚的认识。
⒉ 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尺、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基本练习(完成练习六的习题)
第1题        出示三幅图


    ①           ②         ③
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图(3),我们又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
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观察  
交流
①相交、②平行、③相交(会有学生直接说出是垂直的)

交流是如何判断垂直的
交流判断平行的方法
        指名画一组平行线,一组垂线
巡视  指导画图困难的学生        独立完成
交流画法
第2题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还可以动手折出平行线和垂线
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       
折一折,打开后看一看,
交流各自找到的平行线和垂线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
两条直线相垂直有什么特点?        它们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相交成直角
第3题        出示字母
组织交流(结合字母说)        观察   同桌互相指着图说
第4题        巡视   重点指导掌握的不太好的学生        独立完成   互相交流
第5题        指导数的方法:一个面一个面的数
结合回答讲解;每个面上有4组        边找边数
交流各自的情况
第6题        出示  a      1      
      b    2           
                    ∠1和∠2相等吗?
猜测
测量
交流发现:∠1和∠2相等
第7题        这里的比较合适,是什么意思?
你能画出比较合适的接法吗?        (水管最短、材料最少等)
独立画图  交流画法
第8题        巡视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能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吗?
结合画图情况提问长方形的特点        按要求独立画图  交流画法
交流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图
结合画图回答
你知道吗        适当介绍
还能举出生活中应用垂直和平行的例子吗?        自由阅读  交流学习情况
思考  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对平行和垂直又有哪些了解?       
教学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41: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找规律
教学目标:
⒈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若干小棒和圆片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在例题前可应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数手指,或用男女生排队)出示例题挂图
从情境中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
讨论、交流
        大家从图中看到了三行排列的整整齐齐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依次出示图下3个问题        再次观察
讨论、交流
(各有多少个)
引入课题        它们每行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每行里两种物体各有多少个呢?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找规律)
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
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发现
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说清楚        观察、交流发现

比较
独立解决问题
小组内交流想法。
归纳规律        通过刚才的比较、交流,我们发现兔子乐园的情境中有这样的规律:两种物体间隔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的多一个,或者说排在中间的物体个数比两端的少一个。
试一试        摆一摆
数一数小棒和圆片的个数        按题目要求操作
数一数,完成一个表格
        小棒的根数        圆片的个数
               
               
               
        从刚才小棒和圆片里,你有什么发现?
你的发现和在兔子乐园中的发现一样吗?
谁能再说说这个规律?        观察表格  交流发现
规律是一样的
(……)
        小结       
想一想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事情吗?        思考
同桌互相交流
想想做做
第1题        想一想有多少个广告排?
根据学生回答,简单说明        观察   独立思考
交流想法
第2题        提示可用笔或画线段演示
根据回答板书,适当作简单说明        读题  独立思考
互相交流;想法、算式
第3、4题        指名读题
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独立思考
交流想法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认为这个规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
互相交流
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学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41:4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教科书P50-51 例题 试一试 想想做做。找规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找到了什么规律?        举例说明规律
        指出: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创设情境
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观察交流(林荫道旁的树,做操的兔子,送花盆的猴子)
        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阅读文字  交流信息
        出示问题1:林阴道长多少米?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需要哪些信息?
巡视解题情况,组织交流不同解法        收集解题所需信息并交流
列式解答
说出解题思路(订正)
        出示问题2: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        独立解答
交流解题思路
        林阴道可以看作多少个3米?
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多少个2米?
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相同之处?
计算方法呢?        (从一端到另一端。间隔长度相同,6个3米,4个2米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试一试1        指名板演   组织交流        独立解答(检查订正)
试一试2        巡视  适当提示
指名板演   提问每步计算的意义
与例题的问题1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呢?        尝试计算
小组交流各自的解法
讨论交流(题意,解法)
想想做做1        走廊的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巡视解答情况
组织交流:两端放花 24÷3+1=9(盆);
两端不放花①3米处开始放24÷3-1=7(盆)
          ②1米处(或2米处)24÷3=8(盆)        交流花盆的不同摆放得出的关系:①花盆数-段数=1
       ②段数-花盆数=1     
③花盆数=段数
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植树方案包括哪些?
跑道上植树要考虑哪些?
草坪四周植树要考虑哪些?
组织全班评议各组的植树方案(距离、计算等)        讨论交流
各自分组完成
(可制成表格)
(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关系)
全课总结        今天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运用了哪个规律?       
教学随笔




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P52-53  试一试,想想做做 。观察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形状。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不同面的兴趣,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几何体和平面视图的转换,产生对“空间和图形”的好奇心,体会“空间和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利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借助直观思考探索不同的摆法。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6个以上同样大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操作引入
操作         
            
观察         
           
           
           
            
引入      
                   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
①        把3个正方体摆成一排;
②        最左边的前面摆一个        按要求操作

互相评议
        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
你能画出自己看到的吗?
巡视  个别指导
组织全班交流
展示不同面看到的不同视图        正面:
                  
上面:                  

侧面:                 
        刚才的这个物体是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形状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例题        出示视图                     
是从刚才的哪一面看到的
如果再添加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组织全班交流       
正面看到的
讨论,小组交流
尝试操作
交流展示不同摆法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如允许不正对着某一个方法更多)        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对齐着放一个就可以了。
        这时从上面或侧面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有的一样
有的不一样
尝试拓展
从上面看        还是这个物体,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全班交流,可以怎么摆?
其他面看到的还一样吗?        思考 小组交流
动手验证  交流不同摆法
(只要在上面对着某个摆就行了)
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从侧面看



        如果要求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有几种摆法?全班交流,可以怎么摆?
其他面看到的还一样吗?
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拼搭,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 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动手验证  交流不同摆法
(只要在侧面对着某个摆就行了)
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结合操作与观察,交流各自的理解
        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综合练习想想做做1        出示图,你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        交流看到的视图
连线,小组内互相检查
想想做做2        出示三个图
都是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
从正面观察这三个物体,形状相同吗?
从上面和侧面呢?        观察  交流
小组合作,照样子摆一摆
从不同面观察
交流看到的
想想做做3        指名读题,说出题意
巡视 提示并鼓励不同摆法
集体交流        小组交流想法
独立操作
交流各自的摆法
想想做做4        出示第一个立体图
你能数一数有几个正方体吗?
你能摆出这个立体图?        观察 同桌协作
交流不同数法
尝试操作,合作
        其他的立体图中各有几个正方体?
巡视  组织全班交流
能摆出它们吗?        独立数正方体
交流不同数法
独立操作  互相检查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观察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41:5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教科书P54-55。  观察两个分离的物体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分离的简单物体的组合,学会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        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生活空间,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克服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增强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两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难点:探讨视图不变的不同摆法
教学准备: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境激兴趣        谈话: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游戏搭积木。
出示第一个的;
(书中的左图)


你能画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吗       

观察物体(或挂图)
独立画出分别从三个不同面上所看到的形状。
互相交流
        出示第二个的
(书中的右图)       


第二个小朋友认为自己的与第一个的从各面看都一样,第一个不同意,你们认为呢?能帮他们裁决一下吗?       


仔细观察不同面的形状                                 
交流看法
自主探究学新知        怎样才能很好判断他们摆的物体从各个面看到的是否一样呢?
巡视  指导感觉困难的学生        各自画出第二个小朋友摆的物体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初步比较  交流
        能通过动手摆判断吗?        小组合作再分别比较各个面
        组织集体交流,出示各个面观察到的形状
提问:为什么正面看到的不同?        侧面、上面看相同,正面看不同
试一试        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么摆?
组织交流不同摆法并小结
这时其他面看到的还一样吗?        独立操作 互相检验
展示不同摆法
观察 交流(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么摆?
组织交流不同摆法并小结
这时其他面看到的还一样吗?        独立操作 互相检验
展示不同摆法
观察 交流(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想想做做1        巡视 练习情况,对困难的学习进行指导
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独立完成
交流各自的方法
想想做做2

想想做做3        分别提出不同要求
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出示第三题的图

这是哪座房子的哪一面呢?        按要求操作,互相验证
交流不同摆法
观察  思考
小组交流想法(A的正面、C的侧面、D的上面)
               
动脑筋        这道题,你们愿意挑战吗?        小组合作  观察  交流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延伸        你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这些吗?
将它们编成题互相做一做       
教学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41:59 |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单元      运算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P56-57例题和P58“想想做做”。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        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展过程,理解不同运算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难点: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情境图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师生合作,探索加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情境图
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参加跳绳的男生有28人,女生有17人,踢毽子的有23人
        出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    17+28=45(人)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都表示跳绳的人数)
相加的数一样,位置不同,结果相同
        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28+17=17+28
        其他的数相加,也能写成这样的形式吗?
依次板书   共同检验是否正确        各自写出一些等式
交流等式及写的方法
        两个加数相加时会有什么规律呢?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能用简单的办法表示这些等式吗?
组织交流,板书学生的不同形式        尝试用符号或字母表示
互相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字母表达式        a+b=b+a  △+○=○+△……
        说明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就是  a+b=b+a
        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学法迁移,探索加法结合律        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23     28+(17+23)
比较这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它们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算法
交流:数没变,运算顺序变了
结果相同  可以用“+”连接
        其他的三个数相加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呢?出示练习题(可用书中的习题)        独立完成计算并填符号
交流练习情况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怎样写?        互相补充
交流 (a+b)+c=a+(b+c)
        指出:这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字母表示就是  (a+b)+c=a+(b+c)
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重点是:75+(48+25)=(75+25)+48        独立判断
交流判断结果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想想做做第2题
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
交流用加法运算律解释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  357+218   690+174        独立完成
交流验算及其依据
        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按运算顺序计算
交流过程及自己的发现
        找朋友(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什么样的两个数的和是100?        独立完成
交流结果以及思考过程
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条运算律?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规律吗?       
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42:0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题、想想做做。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进行简便计算。
2、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经历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例题图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还记得是什么吗?各是什么意思?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 b+c)
教学新课        出示: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
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9+46+54
巡视学生解题,注意不同解法
展示学生不同算法
29+46+54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46+54+29
=129(人)   =29+100         =100+29
=129(人)      =129(人)哪种算法简便?       
独立解答  

交流算法


观察比较
交流  46和54 相加得到100,这样计算简便
        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       
“试一试”        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69+75+25   78+(47+22)
巡视  个别指导困难的学生
两道题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各自用简便方法计算
交流  板演自己的方法
交流运用的运算律
组织练习
第1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要求说出过程        各自思考,写出得数
交流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行 298+37+63
指名板演   集体评议  86+(14+79)        独立计算
互相检查  错误及时订正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一行
175+201     238+402       
观察算式
        怎样算简便?           175+201
(根据回答板书过程) =(175+200)+1
                     = 375+1
= 376        201看成200+1,先算200+175得375,再算375+1;也可以先算175+1得176,再算176+200的376
        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黑板上的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巡视   集体检查
指名说过程 加深印象        独立完成   238+402
交流结果  过程
想想做做第4题        明确要求
比比谁先算出三户各自用电的合计数        观察表格
独立填写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针对学生对运算律的运用,提出计算要求        交流各自的计算过程   比如:王小军家 (47+53)+65
               
想想做做第6题        分析表中数据
请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
结合学生回答,适当小结
(指出这些都是加法或减法的一些性质)
讲解:“a+b”与“ a-b”的和,实际上就是2a,所以“每一竖行的两个结果和都是400”        各自填表
观察  讨论
汇报交流
(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增加,和也依次增加;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减少,差反而依次增加了;每一竖行的两个结果和都是400……)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3题剩下的题,第5题       
教学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42:0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教科书P61-62例题、想想做做。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        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教学准备:例题图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
乘法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a+b=b+a    (a+b)+c= a+(b+c)
猜测  交流  (有)
猜测验证,探索规律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
指名口答        猜测  交流
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1、学习乘法交换律        出示第一个例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观察  交流 (图中有3组小朋友在踢毽子,每组5人)
        要求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情况 提示 用 “乘法”)
3×5与5×3有什么联系?          独立写算式(可能情况)3×5  5×3    5+5+5(可能没有)
数相同,位置不同,结果相同
        你能把图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吗?(出示)3×5=(  )×(  )   巡视 个别指导        独立完成  交流
3×5=(5)×(3)
        你还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
巡视   指名回答  提示通过计算验证        独立练习   
同桌交流,互相计算检验
        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两个乘数的位置交换了,它们的结果不变。)
        归纳: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  a×b=b×a          同桌口头互说,加深印象
在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说出
a×b=b×a 不是难事
        我们以前用过乘法交换律吗?(适当提示)
计算并用加法验算    498+326          回忆  讨论   交流(验算时)
独立计算  验算  
2、学习乘法结合律        出示下一例题    指名口述算式  并板书
(23×5)×6      23×(5×6)        认真读题  独立解题
交流  汇报
        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计算时怎么样?结果呢?

可以写成一个算式吗?        都是算一共多少人……
一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积,一是先算后两个数的积……,一样
(23×5)×6=23×(5×6)
        请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组算式?
组织口算验证其正确性        独立完成   交流
互相检查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发现什么规律?        讨论  交流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并揭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个三个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独立写出  汇报
(a×b)×c= a×(b×c)
3、“试一试”        出示题目    23×15×2     5×37×2
让学生板书出不同算法
这些简便算法,是怎样算的?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尝试练习
共同检查 交流 发现最简算法
先算(15×2)(5×2)得整十
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想想做做1
指名说答案  重点第3题        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第3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想想做做2
每组中哪道算式计算比较简便,它们有什么特点?        独立完成  比较 交流  
每组中下面一道算式计算比较简便,它们先算能得整十的
        想想做做3   出示题目
先把哪两个数相乘的?

(先把积是整十数的两个数相乘)        抢答计算结果  交流简便算法
4×5×34
5×12×11
25×2×10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怎样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a×b=b×a
(a×b)×c= a×(b×c)
先把积是整十数的两个数相乘
作业布置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4: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