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最新修订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37:2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找规律(二)
【教学内容】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拉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创设情境
出示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
        林阴道一共多少长?
        兔子的队伍共多长?
⑵自主探究
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⑶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引导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多少2米?
        木阴道可以看作多少个3米?
        交流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⒉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交流讨论。
三、想想做做
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讨论。
第1题重点讨论: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第2题重点提示:长80米的跑道一边,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
四、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37:26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书第52~53页。
【教学要求】
⒈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⒉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37:3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⒉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

⒈请同学们依从这组立体图形的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⒉如果将这组立体图形分开面两组图形,我们又将如何来观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的内容。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让同学们照样子摆一摆。




  
⑴请同学们分组,每人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⑵比较观察的结果。
  提问:从正面观察,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同?
⒉教学试一试
⑴提出要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
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
        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⑵提出要求: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
        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
        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同学独立完成。
⑵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提出要求,使同学们明确。
⑵根据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
⑶再从相应的位置看一看,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四、作业设计


第七单元 运算律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8页
【教学要求】
⒈ 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⒉ 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重点难点】
⒈ 让学生体验运算的揭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 口算
42+38    75+6     13+21
⒉ 揭示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新课
⒈ 教学加法交换律
(1)        出示课题图.
    提问:要求跳绳的人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
(2)        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
提问: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3)        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
38+12  12+38   420+30   30+420   123+235  235+123
(4)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能用字母或其他的一种方式表示出这一发现吗?
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加字母或符号来表示.
(5)        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⒉ 教学加法结合律:
⑴ 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
⑵ 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
说明: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比较: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填上合的符号
(30+10)+50 30+(10+50)     (27+23)+47   27+(23+47)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三、想想做做
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评讲
四、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37:3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 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什么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口算
186+100     325+100   186+30
325+20    186+75   325+87
3. 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⒈ 教学例题
(1)        出示例题插图和问题。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2)        比一比哪种解法简便,这样的算的简便在哪里?
      提问:三个数相加,为什么要先算54+46?改变顺序,先算54+46可以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        小结:刚才的同学按顺序计算比较麻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的数,再算一个数加整百的数,使计算简便.
⒉教学试一试
(1)出示69+75+25      78+(47+22)
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来算一算.
(2)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们算,尤其是第2题
板:78+(47+22)
=78+(22+47)…………………..(   )律
=(78+22)+47…………………..(   )律
=147
请同学们说说每步用了什么定律,并板书.
(3)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在整百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律,先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
3. 完成书第59页上的想想做做工
4. 出示64+75
请同学们想想,以前学习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板:
64+75
=64+70+5
134+5
=139
提:这里应用了什么律?
学生练习
175+201     238+402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集体评讲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乘法交换律、交换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1)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今天我拉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题图
a)        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提问:如何求问题?
b)        小组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c)        出示3*5=(   )*(   ),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
(2)        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
a)        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b)        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c)        讨论: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4)        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5)        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12*17
⒉ 教学乘法结合律。
(1)        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2)        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
(3)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
a)        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
b)        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
c)        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d)        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e)        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        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⒊ 完成试一试
三、完成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四、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37:4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2)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定律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什么叫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⒉什么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提问: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在我们学习中有什么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名板演。。
⒉提问: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哪些方便呢?
a)        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b)        指名说说每题用了什么运算律?为什么要先将这两个数相乘
c)        小结:几个数相乘,可以应用定律,将得数为整十整百的两个数先乘。
3、完成想想做做第题
a)        出示:25*24     45* 12      36*15  
b)        比较两组中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两数相乘时,不能很快口算出结果进,我们可以将一个因数看成是另外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注意: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一定要有两个数的积是整十或整百的数才简便
c)        练习:
         在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35*18=35*(    *     )       16*15=16*(    *    )
             45*12=45*(   *     )        18*25=18*(     *      )
             125*32=125*(      *     )     25*24=     *    *   
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8    28*15    25*12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四、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37: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时 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
⒉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 口算
  75+35     98-79    121/11     35*3   
180/20      490/70    9*5*8    4*6*5

⒉递等式计算
598/(43-17)         (157+185)/57      96/12*23

3. 简便计算
893+549+107       235+456+244       4*13*15
125*33*4          32*25           12*45
二、扩展训练
⒈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154米,第二天修了228米,还剩146米没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⒉ 制造一套纪念币2枚,每枚要用铜50克,制造80套这样的纪念币要用铜多少克?如果每套纪念币卖140元,这些纪念币共可卖多少元?
⑴请学生想想如何列式。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⒊每张课桌60元,每把椅子15元,学校共购了20张课桌和40把椅子。共用去多少元?
⑴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⒋有三根绳子,第一根长23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7米,比第三根短7米,第三根绳子长多少米?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策略(1)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7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体会画图和列表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 解决下列应用题
(1)        一本书6元,买3本用了多少元?
(2)        一本书元,18元可以买几本?
⒉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要求买3本书用多少钱,要知道有什么条件?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第(2)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第1个问:
(1)        出示例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
     提问:图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图中的哪些信息是有用的?
(2)        小组讨论:如何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
(3)        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并进一步讲解.
a)        小明:

b)        小华:

     讲解:每一小格表示的是什么?说明什么?
请同学看图口述题意.
提出:这样的图,也可以用线段的形式表示:
小明:
小华
列表整理.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4)        请同学们列式解答,并说说解题思路
提:要求小华用去多少本,是先求什么?这也就说明小华和小明买同一种笔记本.
提问:那么我拉求出小华用去多少钱后,如何检查我们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根椐结果看看它们的单价是不是相同的.
学生检验.
说明:此问题才算解决完。
2. 教学例题第2个问:
(1)出示第2个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提: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2)同学们整理所需的条件,并说说你打算怎样解答。
(3)学生解答
(4)将两次求出的结果填写在书第65页上,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用列表的形式整理条件从中可以发现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也越多,买的本数越少,用的钱越少,但每本书的单价不变。解题中,抓住这个不变的量,我们可以求出小军、小华各用多少钱。
3、小结
这节课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先整理出相应的条件,尤其是列表法,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37:5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价值,并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 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1)        要求同学先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再解答.
(2)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说说用列表的好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1)        出示例题图,指名学生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        提问:你们能用上节课的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将题中的信息整理出来吗?
(3)        同学们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        与复习题比较:
提问:今天的例题在整理信息时也用到了列表法,此时的列表与复习题的列表有什么不同?
指出:列表不仅起到了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这亲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有时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5)        提出质疑:用列表的方法,我们再来算算,用这些栅栏还可以,围成长是几米的长方形?

长(米)        8        7               
宽(米)        1                       
面积(平方米)        8                       

(6)        引导学生观察:刚才我们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可以围出很多种情况,想想,如何围面积最大?
指出:在确定长方形周长后,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⒉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
(2)        同学们试着用列表法找出结果
(3)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出示列表。
3、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仍然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用列表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列表的好处有哪些?
四、布置作业


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第九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一课时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5)        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6)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7)        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19: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