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合集WORD版下载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1:16:3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出示书上的图片,(梨、公鸡、鸡蛋、猪)
先让学生进行估计,每样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后进行连线练习。

    二、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铅球重4(  )   篮球重650(  )
              乒乓球重(  )   杠铃重50(  )

三、填“〉”、“〈”或“=”。
         800克(  )4千克   3千克(  )3000克
2千克(  )1500克  7000克(  )9千克
   
三、        算一算:
出示一袋重为190克的面包,再出示4个一袋的面包,每个重为70克,想一想这5个面包一共是多少克?

四、        比一比:
出示一袋牛奶馒头,净含量为400克,一袋素菜包,净含量为420克,一袋三鲜馄饨,净含量为600克。(1)一袋三鲜馄饨比一袋牛奶馒头重多少克?(2)一袋牛奶馒头比一袋素菜包轻多少克?(3)你还能提哪些问题?

五、        想一想:
一个空杯重240克,1号杯重300克,(1)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2)你能估计出2、3号杯里的水各重多少克吗?

六、        实践活动:
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千克。(请大家利用休息日到商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七、        思考题:
每个菠萝都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的几倍?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八、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九、        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3、4、5题。

十、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1:16:44 | 只看该作者

称一称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通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
    同学们,我们已经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上节课让你们到商店调查那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做单位的,各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今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老师也带来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袋子验证。想知道一些什么吗?(有多少个苹果?有多少千克苹果?)
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称)
2、动手实践
   (1)教师称苹果的重量。
你们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1千克)
我们一起数一数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
       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且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然后展示在黑板上。
(3)请小组长上来汇报情况。
(4)看着这些表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各种、蔬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
3、估一估
(1)出示教师带的梨,你们能估一估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谈话:都是1千克,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也不一样。、
4、称体重。
  (1)先认识秤,然后分组称。称完后填在表格里。
  (2)阅读“你知道吗?”再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并结合进行健康教育。

三、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1:16:4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  加和减

一、知识技能:
a)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b)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c)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数学思考:
1、重视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
2、强调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合理的算法。
3、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四、情感态度:
1、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材说明:
首先教材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教材在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时,都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购物情境,引发学习口算的需要,让学生探索和学会相应的减法,从而将数学与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也是通过购买一套服装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其次教材重视学生在尝试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教材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先尝试口算出结果,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使自己的算法得到确认或修正。再次教材强调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合理的算法。启发学生在交流中整理思路,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获得正确合理的算法,并逐步学会比较、体会哪种算法更加合理、有效。
六、课时安排:8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8—1)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出示商店图。
           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贝贝和玛丽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各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款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
    2、提问:书上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贝贝应付钱:44+25=    玛丽应付钱:44+38=
    4、贝贝和玛丽都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会帮助他们计算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5、集体交流反馈。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哪种算法。
    6、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二、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
三、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回家后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1:16:52 | 只看该作者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8—2)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题情境图。谈话:欢迎小朋友再次光临玩具店。上一次我们在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应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柑橘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        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2、        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3、        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38-25=     44-25=     44-38=

二、主动探索:
     1、探索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自己的算法。
        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同学的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那种算法?
    2、用上面的方法完成44-25。
    3、比较38-25和44-25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
       尝试完成44-38,完成后同桌交流,在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
    5、小结。
二、巩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回家后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1:16:57 | 只看该作者

两步计算的实际应用题(8—3)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都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吗?这节可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妈妈问: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你从中知道那些信息?买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2)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那么,你们想一想,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化除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最后根据问题写上问号。
       (3)谈话: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做在草稿本上。
       (4)交流: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有不同的算法吗?(不要求一题多解)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把问题改成“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2)问:问题改了,线段图要改吗?怎样改?
       (3)学生解答。做完后交流。
3、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1-3题。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1:17:05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一、知识技能:
1、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
2、        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3、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
1、        突出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2、        重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
3、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
1、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四、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五、教材说明:
首先教材能突出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如教学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时,都选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报的情境提出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注重相应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让学生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等。其次教材在编写时,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有关时间的知识。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了一些古人记时的方法,介绍在同一时刻世界不同时区的时间各不相同这一常识。同时,在时间活动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课时安排:5课时



24时记时法(5—1)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
2. 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3. 在参与认识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 欣赏《天线宝宝》片段。
瞧,是谁来了?
2、提问:这是《东方儿童》栏目中的一个节目,你知道《东方儿童》是晚上几时播出的吗?(晚上8时)你知道播音员阿姨是怎么报的吗?(20时)这是怎么回事呀?
     3、揭题:大家说的晚上8时用的是普通记时法,而播音员阿姨说的20时用的是24时记时法,其实啊这是同一时刻的两种计时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24时记时法。(出示:24时记时法)

二、操作演示,深化认识
1、提问:关于24时计时法你了解多少呢?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完全正确的,到底什么是24时记时法,怎样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呢?
2、认识0时到12时
(1)我们把晚上12时看作是一天的开始,用24时记时法表示也就是0时。那时你在干什么呢?(睡觉)
可能还在做梦呢,在甜蜜的梦境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2)(时针转动,时针转到6:起床了)起床了!现在是什么时间了?(6时、上午6时)
上午6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6时。
(3)(时针转至7出现:上学了)上学了!现在又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互相说一说,谁来说?
上午7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7时。
(4)(时针继续转动到10,汇报,再转到12)时针走了一圈,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自己轻声说一说,谁来说?
中午12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12时。
(5)小结:从0时开始到12时已经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
(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上午或者下午;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不要加上午或者下午。)
在这12个小时中,除了起床、上学,你还有可能做哪些事呢?
3、认识13时到24时
(1)(时针继续转动到13)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讨论一下,谁来说?
        大家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请电脑告诉我们吧。(下午1时就是13时)13时,你是怎样想到的呢?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12+1=13更加方便。
(2)(时针继续转动)抢答,用24时记时法表示,你是怎么想的?(选择几个:      )
(3)这一天终于结束了,同时意味着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从13时到24时又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又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
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下午或者晚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不要加下午或者晚上,而且要把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

三、巩固练习,发展延伸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1、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从0时到24时就代表一天,在一天当中可以做很多事,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一天的安排吧。
2、出示四副图,让学生依次汇报:你会用24时记时法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在干什么?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希望大家向她一样珍惜时间,做守时的小主人。好吗?
3、提问:了解了一天的安排,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隐去两副,剩上学图和睡觉图。
同样是时针指着9,分针指着12,为什么一个是9时,另一个却是24时?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因为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晚上的9时。)
4、资料展示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24时记时法,那么哪些地方是用它来记时的呢?大家在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愿意和大家共享吗?(学生书面或者网络资料汇报)
      提问:除了同学们介绍的那些,还有这些(出示:营业牌、通行标志、火车票)你能用24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分别读一读吗?学生读。
师: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我们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这些制度,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可能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1:17:14 |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时间计算(5—2)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时间的算法,能根据具体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        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方法。
谈话:现在的电视节目内容时丰富多彩,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长时间?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短?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
教师选择一些板书。
基本分两类,一类是整时段时间计算,这一类计算比较简单。另一类是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
着重教学第二类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说说计算思路,师生共同分析。
如“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可能想到读的算法有:
(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钟,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2)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钟,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钟,10+30=40分。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做“想想做做”第1题到第5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做完后交流。
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学习“你知道吗?”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4: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