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一感人话题散文800字以何种姿态面对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20: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一感人话题散文800字以何种姿态面对人生
  这个暑假,看了一部名为《飘》的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富家小姐经历过南北战争的历练之后,从一个任性天真的小女孩蜕变成以为女资本家的故事。她的经历是当时许多女性真实的写照。
  第一遍看过故事的人通常都会先喜欢上梅兰妮。因为她美丽、温柔、贤惠、懂爱,并且一直支持着口碑不好的斯佳丽。但她同时又不缺乏勇气,她帮助斯佳丽杀死一个入室抢劫的北方逃兵。她是那么美丽,那么完美,完美到不真实。大家都爱戴她,以至于她的离世给大家带来那么多的痛苦。她就如圣母玛利亚一般温暖着身边的人,给人们带去希望。
  而相反故事的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叛逆、勇敢却同时又自私、贪婪的女人。她与梅兰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一个完美到不真实,一个有血有肉。斯佳丽经历过战乱后开始渴望富裕。她无疑是当时乱世杰出的女性代表了。在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善良是阻碍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她的自私、贪婪被镀上了一层褒义,为了争取幸福的努力前行,甚至不择手段,反而让我们感受到了她身上的一种笃定一份勇气。但不能否认的是她确确实实存在着缺点。她自私,当看到士兵战后死伤的惨状,她对瑞德(她后来的丈夫)说,他没有去参加军队是聪明的抉择。她为了自已可以自私到没有民族意识。她虚荣,当泰拉山庄已为税收不得不出去借钱时,她把窗帘裁剪成一件衣服,风风光光的出去,她并没有将真实情况告诉别人,而是通过骗的手段,因此还夺去了妹妹的未婚夫。他的丈夫后来也因为他死了。她贪婪,因为经历过战乱之后,她渴望富有,她渐渐的认识到社会中钱是多么重要。后来她和富裕的瑞德结婚了,她如愿的住进了宫殿般的房子,拥有了更多更多的钱。然而,故事中也处处体现了她的精明能干,聪慧,负责任。在北方人即将攻进来时,她虽然犹豫过,但最终还是留下来照顾阿什利(她曾深爱的男子)即将生产的妻子。在她走投无路,拿着剪刀帮梅兰妮接生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感觉到斯佳丽的成长,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份责任感。她还很勇敢,在她进入泰拉庄园不久,便遇到了入室抢劫的北方逃兵,她冷静而又害怕的用枪打死了他。她还很能干,当她进入泰拉庄园,当时只剩下一座空空的房子了,是她担起了一家子的重任,直至最后富裕了家庭。她不懂爱。战争后不久,她便住上了宫殿般的房子,但她因为不懂爱,迷恋于阿什利,而是去了丈夫,女儿也死了。不过好在最后她明白了,自己爱的是瑞德,虽然晚了。她很坚强,失去了宝贵的家庭后,她想挽回这一切,在她趴在地上痛苦时,她想到了父亲的话“土地是你永恒的家”于是她决定回到庄园重新开始并且说了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是一个新的开始)”。
  斯佳丽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她的却比不上梅兰妮,但她为了争取幸福而努力着,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她的确撑起了一个家。她世俗但让人敬佩。她的勇敢真的是世间少有。
  生活中,人们的内心往往总是崇尚梅兰妮这样的人物,但却很少有人自己去做她。有的人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够,有的人是因为思想境界不到。成为一个圣母玛利亚一般的人物往往是很难的,如果不足够富裕,可能还会拖累家人。我想说的是斯佳丽一般的人物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但人们内心总有一隅装着对她们的敬佩,因为她们为了幸福勇敢的争取着。然而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好是坏,无论你以何种姿态面对人生,我们都要有个度。对于梅兰妮式的人物,我想因该遵守“达者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的原则。因为如果你的能力是有限的,你舍弃自身的利益帮助了别人,你还会需要别人来帮助你。其实成为梅兰妮不难,我们只要对身边的人多分宽容,忍耐,多给别人赞扬。如果大家都这样,我想精神的穷者就很少了。对物质的穷者,尽力而为也是一种贡献。对于斯佳丽这样的人,人们内心多少是敬佩的,但是为了争取幸福而不择手段这是极端的。你的幸福却换来了别人的不幸,或许这是当今社会竞争的必然结果,但我们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争取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不择手段是一种肝脏的行径。
  这也许就是名着的魅力所在吧。它吸引着人们不断地区阅读它。因为人们希望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人生的一个平衡点。
  《飘》带给我很多。
    安徽宣城绩溪县绩溪中学高一:程子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2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