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 09:08:00
|
只看该作者
⑸规范学生作业格式。
⑹作业批改要全面、及时、正确。课后练习做到全批全改,其余作业批改数量和形式由中心小学针对学科特点规定。每次批改后应写上批改日期,批注时提倡使用激励性短语加等级(“优”、“良”、“及格”),尽可能让学生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教师也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程、调整教学行为。
⑺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应当规范统一(批改符号中心小学规定),体现人关怀。对学生有创意的答题之处,标上“红旗”或画“红花”等鼓励标志。
⑻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批改作业后,针对作业中所反映的普遍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对于学生中有独创性的答题,在作业讲评时给予赞赏、推广。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学生要及时认真地查对,错题要在本次作业的后面、下次作业前进行订政权重做,不能在原题上涂改,教师对订正重做的题目也要作再次批改。
9、学生学习辅导。
⑴学习辅导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促进自主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⑵学习辅导要讲究方式方法。可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教师辅导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
⑶学习辅导要特别关注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提问题和回答、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习的现象;对学有余力或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对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此外要注重对每个学生辅导过程与效果的文字记载,并作为学生成长档案的材料之一。
⑷学习辅导要与家庭教育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促进学习发展。
10、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⑴学校要加强与当地人文、自然环境或社区的联系,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争取社区教育机构支持。积极探索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经验。
⑵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和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强化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家校教育。学校或年段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举办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
⑶建立家访制度。学校要安排时间、规定家访次数。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定期进行上门家访,加强日常联系,随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品行、学业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并做好记载,同时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
11、学生发展评价
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进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进程。
⑴学生考试评价。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重要手段,是检验教师教学得失、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要认真做好学生学业考试评价工作。
①考试内容与形式。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不得随意拔高要求。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考试形式要多样化,要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相结合,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语文、数学的考试提倡分项考评。如:语文科可分为笔试(拼音、字词句、查字典、课内外阅读)、口语(听说、朗读、背诵)、写字(铅笔、钢笔、毛笔)、习作(低年级说话)、以及“学习行为表现”(包括“情感、态度、习惯”和“语文实践活动”);数学科分为笔试、口试(包括口算、口述算理的推导、口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口述几何的推理证明)、操作、实际生活能力(包括称东西、口算况价)、智力因素(包括想象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兴趣、毅力、学习的习惯)进行考核。
②考试科目与次数。考试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两科;英语学科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语文、数学的“笔试”可分为单元测验、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毕业测试。单元测验可根据县提供的单元测验试卷由各校组织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应根据县提供的试卷由中心小学(中心校)统筹安排,同时,县局组织期中、期末质量抽查测试。毕业测试由县局统筹安排。其它考查学科以平时考查为主,笔试、口试、实践性考查相结合,期末综合评定考查成绩。
③考试命题要求。命题要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增强命题表达方式的亲和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④考试的评卷与分析。各学科的平时考查、考试成绩都必须记录在各科学生成绩册中;语、数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自行评卷,每次须统计出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成绩。期中测试由各校组织评卷,期末测试由中心小学统一组织评卷,做好登分、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书面质量分析一般应包括:a、考试概况;b、考题分析;c、学生答题情况;d、教与学的得失原因;e、整改措施与教学建议等。
⑤考试的纪律与制度。中心小学要建立严格的考试规章制度,严肃考刚风考纪。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顽强拼搏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正确的荣辱观。
⑵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①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的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教师可采取协商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成长记录收集过程的指导。成长记录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开放性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②要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前后比较。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加强班集体的目标导向,注重质性评价,鼓励共同进步。学科的阶段检测,可根据学生本人的申请,采用延迟评价,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教师应在再次测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补缺补漏,以利目标达成。
③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要坚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考查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育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教师的评语应在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评语一律用“你”相称,禁用“该生”等审判性语言。评语要因“生”施“评”,善于发现闪光点,善于激励,评出个性和特长。对优秀学生而言,评价要增加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动机,支持学生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困生而言,评价要使学生恢复自尊,树立自信,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④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学生学期的终结性评价的结果以《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反馈。
12、教师发展评价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让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工作1方法,加快专业发展。学校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纳入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
⑴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⑵专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①专业素养主要考评教师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②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了解和尊重学生,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反思与自我发展等方面。
③交流与反思能力主要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
④教育科研工作主要考评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案例研究、专题研究等几方面。可考查教师的专题性发言、案例自我剖析、评课、说课、考查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考查对获取知识的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考查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的能力等,对教师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应当衽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真实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体现专业水平的典型作品。
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行为考评主要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评改、学习辅导、考试(考查)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既要重过程性、又要重创造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还可以举行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听课、评课、议课及教学反思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五、教学研究
13、完善教研组织,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⑴、建立和健全教研网络。
⑵、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和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和调控好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群体功能,既要分清职责,更要密切配合、相互依托,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成功经验、发展专业、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
14、认真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
⑴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要围绕“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需要与可能,选择采用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作攻关、结对帮扶、专题讲座、个别指导、课改沙龙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小学教师“十个一”活动(研读一专著、参与一课题、随录一后记、剖析一案例、制作一课件、展示一优课、做好一点评、组织一实践、培养一特长、撰写一论文)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是引领教师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自觉调整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各校必须常抓不懈,并把此项活动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⑵学校要积极开展专题实验,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根据本校实际“小一点、实一点”的课题作为实验项目,逐级填表申报,实行逐级管理,即要求做到“五有”:①有申报表;②有实验方案,每学期对实施方案作出具体的活动安排;③有实施过程的指导和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与实验教师共同参与行动研究,了解研究的进展情况,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及时向上一级教研部门汇报,争取更多支持;④有阶段汇报或小结活动,每学期要安排一次课题实验的现场观摩展示活动,使成功经验及时得到推广和应用,课题级要及时向上级提出中期检查或结题评估的书面报告;⑤有行政人没、经费和信息等淘汰的支持,为实验研究提供各种保障。
⑶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的业务进修和校本培训,以促进教师把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变为自觉的行动。完小以上学校要选订2—5种教学指导性、实用性强的教育教学报刊或期刊供教师学习传阅;教师每人至少自费订阅一种教育期刊,并自觉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
六、督查指导
15、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⑴中心小学(中心校)有关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学科教研组、年段备课组、课堂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执行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情况,以加强过程性质量监控。中心小学(中心校)人员每月下校督查指导人均不少于5天。
⑵中心小学(中心校)要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管理、考试评价改革情况。
①中心小学(中心校)对各校点的检查与指导,每学期至少两次。校长每学期听评课25节以上,分管教学副校长20节以上,班子其他成员15节以上。每次检查结果应以《教育工作简报》的形式给予通报,并上送县教研室存查。
②各校点对教师的常规工作检查,每月一次。农村完小校长及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评课10节以上,初小、教学点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评课5节以上。每次检查要有详细的记录。
③学年末,学校要组织教师全面总结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对备课、说课、听评课、上公开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后记和论文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评优评先,经学校审定后,给予表彰鼓励,并整理归入教师个人档案。
④中心小学(中心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面性的教学质量调查。调查内容、范围、形式可灵活多样,不以卷面测试的结果作为评定学校和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依据。对调查的结果要及时认真地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及时整改。各校点每学期亦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16、建立教学质量检测制度。
⑴各中心小学要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学科教研组、年段备课组、课堂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执行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改革和以校为本教研情况。
⑵要加强过程性质量监控,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与指导。
⑶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制定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对各科教学改革提出具体意见,对各类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与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