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合集下载.DOC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57:47 | 只看该作者

课题五     练习六(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要求】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乘除法练习
1、练习六的第一题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
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4、第4题。
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5、第5题。
笔算练习,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板演,集体反馈。师:你觉得在笔算乘法和除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6、第7题。
口算练习。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交换批改,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这些题的解题思路,弄清错误原因,即使纠正。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
出示:7×( )=( )
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  )÷(  )=7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57:52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六   练习六(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第8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第9题。
引导学生去实践操作,得出答案。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理解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是怎样的,要学会理解题目的含义。
3、第10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充分理解题意,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题既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也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4、第11题。
引导学生具体说说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要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5、第12题。
仔细观察图,说说图中所表示的意思,列式解答。
6、第13题。
找出书中所表达的规律,按规律填空。
                       
【教学随想】






课题七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材第71—73页
【教学要求】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8的乘法口诀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1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

2、想想做做2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3。
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4


5、想想做做5、6
谈话: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57:57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八  用8的口诀求商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第7—10题。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重点难点】能熟练运用口诀求商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8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口算练习。
复习8的乘法口诀。
(1)背口诀
全班齐背——指名背——小组对口令
(2)开火车游戏
看卡片说得数,并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三、口诀的变式练习
(1)72页第7题
(2)看口诀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四八三十二
七八五十六
五八四十
一八得八
八八六十四
提问:除法算式的得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八八六十四只能写两道算式?同桌选择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3)完成开放题
8×( )=( )                 ( )÷( )=8
比较: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同桌互相讨论后集体交流。
四、比较练习
(1)73页第11题
8÷1        8÷2        8÷4        8÷8
     8×1        8×2        8×4        8×8
提醒:要看清符号,不同的符号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2)口算练习
第73页第10题。
集体校对。
提问:你觉得在口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五、解决问题的练习
1.(1)出示题目。
小朋友在一起做花束。
(1)每束中有8朵花,56朵花可以做成多少束花?
(2)每束中有8朵花,6束一共有多少朵花?
学生口述题意,独立解答。
(2)比较。
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第1小题要用除法算?第2小题要用乘法算?
(3)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解答,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解答?
(4)编题目。
提问:你能把你感兴趣的内容编一道类似的应用题吗?
小组活动,互相编题,其他同学解答。
2.73页第12题
六、全课总结。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58:03 | 只看该作者

课题九   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材的74页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能理解掌握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

二、完成第2题。
    狮子的轮子是大圈里的数乘小圈里的数。猴子的轮子是大圈里的数除以小圈里的数。

三、完成第3题
用2—3分钟的时间练习,反馈时如有错误,说说错误原因。

四、完成第4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五、完成第5题。
读题审题。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  面包车6元   货车8元
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六、74页第6题


七,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哪些东西?
        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58:07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十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75—76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填表。(第76页)
(1)学生尝试填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读表。
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的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
8、填口诀。
9、集体订正。
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
1、游戏: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4题。
集体订正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学生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58:12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十一  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
【教学要求】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基本练习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4、口答——第1题。
5、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2、第5题
出示题目,观察比较,提问:每一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明确:计算时要仔细看清题目,正确使用口诀。
学生练习,口答核对。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6题
要求学生边读题目边看图,解决问题
2、完成第7题。
补充:小明带了32元,最多能买几盒?
3、第8题

四、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达标测试——完成练习八第3题(时间2分钟)
完成后一起核对,根据班级情况提出要求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
请学生理解题意,学生解答,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练习后讨论归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58:16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十二  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79—80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熟记乘法口诀。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 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副图,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
4、独立思考: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三、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四、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
6、试着背一背。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要求学生把每一题的所有填法都说出来

大家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0 16: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