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合集WORD版.DOC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45:48 | 只看该作者

认物体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        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        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        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        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        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        总结拓展
四、        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的:
1、        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        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小熊)
1、        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2、        揭题板书(有趣的拼搭)
二、        实践操作
(一)        滚一滚
1、        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物体滚的快呢?
2、        提出活动要求,请一小组示范,强调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3、        分组体验
4、        交流验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二)        摸一摸
  1、示范摸;2、同桌互摸;3、组织评价。
(三)        猜一猜
  1、提出要求;2、学生互编互猜;3、师生评出最佳谜面。
三、        拓展应用
(一)        堆一堆
1、        提出问题:把四种分别向上堆,想想哪一种物体最难堆?
2、        分组体验
3、        交流验证
4、        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二)        搭一搭
1、        提出问题;
2、        分组体验;
3、        汇报交流
4、        师生评出最佳作品
(三)        数一数
在搭的基础上数一数。左边两图中只含有正方体,容易数;右边一图中含有四种形体,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输出四种形体各用了几个,数好一种填一种。
四、        活动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45:51 | 只看该作者


分与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共5课时

2-5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2、3、4、5的分与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数2、3、4、5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卡片、圆片、盘子、桃子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今天小明带来了几个桃子和两个盘子,他要分给我们几个最听话的小朋友,但他看到我们这么多听话的小朋友不知道该怎样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二、        知识探索
1、        出示挂图,结合提问:“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
2、        教学4的组成,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
(1)        让学生把4个桃(可以用4个圆片代替)放在两个盘子里,交流各人的放法,出现多种放法。
(2)        ;带领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分法抽象出4的一种组成,再让学生在小组里按照这样思考,从其他几种分法抽象出4的其他几种组成。
(3)        让学生观察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多种放法,数4分成两部分也有多种分法,体会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
(4)        引导学生对应着4的每种分法,认识几和几合成4。悟出4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就是几和几合起来是4,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及其辨证统一。
(5)        可以用对口令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练习。
三、        知识应用
1、        组织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学习5的组成。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试一试”,从活动中得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教学重点放在把5朵花分成两堆后,从一种分法抽象出数5的两种组成,从5分成几和几能知道几和几合成5。
2、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重视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四、        教学总结
五、        拓展练习
练习与测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45:54 | 只看该作者



6-9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
教学课时:2课时。
1、        第一课时:6、7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的1-4题。
2、        第二课时:8、9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的5-8题。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4、5的分与合,同学们掌握了(通过实物学习数的组成,从数的一种组成能联想出另一种组成等)方法,今天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6-9的组成。
二、        教学新知
1、        出示挂图,结合提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分?”
2、        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有序地分”。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看教材中的插图并按插图动手操作。如:把6个气球分在两个手里,书上画了几幅图?为什么只画三幅?从每幅图里得到6的组成?虚线框里的组成和框左的组成有什么联系?第一组与第二组有什么联系?第二组与第三组呢?
3、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交流,学生能够在学习6的组成中学会有序的操作和有序的记忆。
三、        巩固练习
  1、“试一试”的学习。
7的分与合让学生一边分圆片,一边想数的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再组织交流。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序地进行,能不能从7的一种组成在虚线框里写出相应的另一种组成。
在7的分与合都找到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组成,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引到“有序”和“联想”上。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分,避免重复和遗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掌握7的组成。
2、“想想做做”要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以对口令等形式巩固已学的数组成。在学习8和9的组成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7、8题都是巩固8和9的组成的练习。练习以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8和9的组成。对学生说的方法要尽量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后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45:58 | 只看该作者

10的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面 我们已经学习了2-9的分与合,同学们
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知识探索
1、        教学10的组成, 可以先让学生有序地给珠子涂颜色,再根据每串涂色的结果,有条理地说一说10的组成,并从组成的一种说法,联想出另一种说法。
2、        涂色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涂几个红色,第三、四、五串又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然后独立有序地涂色,并按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10的组成。
3、        通过图中的涂色过程,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路。让学生用不同的话叙述10的组成,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去掉9是1、9和1合起来是10 、9和1组成10等等。
2、        “想想做做”的3道题目。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已经2——10的分与合,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数的游戏。
二、知识的应用
1、        看图提问:把蘑菇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5可以分成几和几?6呢?7呢?
2、        蚂蚁公园建了一些房子,要分给蚂蚁娃娃们住,可他们不知道哪两个能住在一起,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看图游戏)
3、        卡片游戏: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其他小朋友拿出两张卡片上的数能合成那张卡片上的数。
4、        练习有序:先让学生弄清楚叶子的生长顺序,然后再让学生在叶片上填上数。
5、        猜一猜:练习数的组成。游戏时,分两人或三、四人一组,一人心里想好7的一种组成,另一人或两、三人猜,直到猜对为止。还可以猜其他数的组成。
6、        填数练习。这题最后填写的“7”的组成,答案很多,要注意发现、鼓励说的完整、有条理的学生。
7、        拼一拼。这一题既可以看着图形找哪两块能拼成一个长方体,也可以从数的组成想。如3和(5)合成8,所以3块要与5块拼。教学中可以把两种思考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的总结
四、能力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46:01 | 只看该作者

八、加和减(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家、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3、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投影、加减法表等。
教学课时:共18课时。
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2、        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3、        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        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三、        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        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        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        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        第5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46: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        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5 – 2 =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 – 2 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        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 –2 =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 – 1 =2。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        知识应用
1、        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        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        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练习与检测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        根据“没有”可用0来表示及加减法的含义。
2、        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根据0表示“没有”的意义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挂图。
   上一次在校园里浇花的几位小朋友还在那儿呢,小朋友们,你们看:(引导学生看图)这时侯水壶里的水没有了,他们都去灌水了……
二、        教学新知
1、        教学例1。提问:图上刚才是几个人?现在呢?都走掉了,就表示“没有”了。
2、        再让学生讨论一下:没有了该怎样表示?然后列式,得数是多少?
3、        理解3 – 3 =0的含义。
4、        教学例2。看图、讨论图意,弄清一盆开了“5朵”花。一盆“没有”花,提出两盆一共几朵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两个数相加,相加的结果是几。
5、        理解5+0=5的含义。
6、        着重讨论得数为什么分别是0和5,理解算理。
三、        巩固练习
1、        想一想。这两题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进行有关0的加、减计算。可让学生自己先计算或在小组讨论,然后再组织交流。
2、        想想做做。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巩固有关0的加、减计算。其中第6题让学生填数后互相交流、以认识关于0的加、减的规律。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小黑板出示)
  4 – 4 =            2 – 2 =         3 – 3 =
0 + 4=            0 + 2 =         0 + 3 =
4 + 0 =            2 + 0 =         3 +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2:46:10 | 只看该作者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2、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例题
1、        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 + 6= 7        6 + 1 =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把1个同学和6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        教学例2。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出现。理解后,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还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3 + 4 =7想到4+3也得7,应该表扬。
3、        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6题。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直观图,让学生学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巩固和是6、7的加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        课堂总结
五、        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2 + 5 =       4 + 3 =      3 +3 =     2 +4 =
5 + 1 =       5 + 2 =      1+ 6=      6 + 1 =







6、7的减法
教学目的:
让学生体会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用减法算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知
1、        在看图理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
2、        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交流一下图意,弄清要栽的总数是“7棵”。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再讨论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并算出得数。
          7 – 3 = 4          7 – 4 = 3
3、        再让学生联系题意说说两道减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4、        教学“试一试”。第一小题要让学生理解虚线表示什么意思,交流算法时,如果有学生从7 – 2 = 5 ,想到7 – 5 = 2 ,要表扬、鼓励。
第二小题是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初步学习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
三、        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通过直观先学会6、7减几的其余一些算式,再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6、7减几的计算,以及学习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写算式,计算结果,然后交流。
3、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列出算式,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量关系和算法之间的联系,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第5题和第6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认知结构更加全面。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5 – 4 =              6 – 4 =           5 – 3 =   
7 – 5 =              6 – 3 =           7 – 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2: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