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 复习导入
|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认识了“军神”刘伯承,谁能说说沃克医生在什么情况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
2、 相机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 3、 生交流
4、 齐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过渡:想一想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
|
二、 细读课文,感悟意志
| 1、 学习第一节
(1) 自读,说说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从哪些话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2) 交流
| 出示:a、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b、补充故事
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再一次战斗中,为了救一位战士,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子弹的狂轰乱射猛扑过去,敌人一颗子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他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手上沾满了血,钻心的疼痛让他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为了让战士安心战斗,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攥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3) 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 指导朗读第一节
注意读出刘伯承的从容和沃克医生的冷淡
过渡:这么重的伤要动手术,刘伯承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
2、 学习第2自然段
(1) 默读,边读边想
(2) 交流
a、 出示: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
b、 沃克医生愣住了:“你能忍受得了吗?”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反射出刘伯承的态度诚恳坚决和情绪沉着镇定)
C、讨论:为什么不使用麻醉药?他保持清晰的头脑做什么?
d、指导生在百度中查资料
刘伯承参加指挥过的战役:
如:南昌起义、第四、五次反围剿、百团战役、淮海战役、抢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
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
e、指导朗读(注意人物的表情)
f、分角色朗读
过渡:没有使用麻醉药的手术在进行中,刘伯承是怎样表现的?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请同学们边读边用“ ”画出感受到的语句。
3、 学习3、4节
(1) 自由读(或同桌互读)边读边画相关词语。
(2) 交流
a、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点拨:想想沃克为什么有这种不同寻常的表现)
b、 年轻人不吭一声,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3) 指导学生在百度中输入“军神——电影《青年刘伯承》剪辑或输入http://video.sina.com.cn观看视频。
(4) 谈谈观后的感受
(5) 指导朗读
(6) 过渡,手术中,忍着剧痛的刘伯承在术后依然表现出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你又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4、 学习第5、6自然段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 交流
a、 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72刀(说明刘伯承的冷静、惊人的毅力)
b、 袄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c、 袄克医生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敬佩,声音很大,内心激动。
理解“军神“
刘伯承的意志远远超过一般军人,具有超凡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品格。
(3)指导朗读袄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4)讨论: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袄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重描写袄克医生神态、情绪是为了衬托刘伯承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
|
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1、 自由出示小诗: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2、 练读
3、 总结深化感情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的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参加领导了许多战役,创办的国防大学,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
| 4、 练习写话
加入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面前,你想对刘伯承爷爷说什么?
|
|
|
|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军神--- 刘伯承 楷模
冷冷地问---口吃地说---惊呆---慈祥的神情 顽强的意志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遵照新课标的主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的体会与感受而设计的。
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两条线索而展开:
第一条线索:阅读课文,自主表达感受新课标对于高年级的阅读要求较为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在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脱离课文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阅读过程的逐渐深入而产生的愈来愈明晰的体验,它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全过程中,把“学生的感受”作为学习课文的突破点,对于鼓励学生个性阅读、自主体验有积极的作用,应该说是向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大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交流感受,交流是使自己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悟,在畅谈着自己读书的体会。
第二条线索:走进课文,体验人物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军神》一文主要赞美了刘伯承坚如钢铁、令人敬畏的意志。阅读课文时,我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而与他直接面对的沃克医生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阅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使文中人物成为我们的对话者,与我们一同感受着刘伯承超乎常人的举动、令人敬佩的意志。研究沃克的感受,就是在了解使他的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就是在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与变化。通过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此过程解决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研究方法的问题。此外,关于详略的处理,关于对课文中两个重点部分的深入理解,关于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的结合,都是在此设计意图指导下而进行,其主旨也是为了充分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