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1、一群小孩在草地上踢球,不小心球掉进旁边的深坑中,坑口又小又窄,人根本下不去,谁有办法把球拿上来? 2、如果是铅球掉进深坑,那么还能用这个办法吗?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 1、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想出:向深坑里倒水,球随水浮上来。 2、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能用这个办法? |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 | ||||
二、认识浮沉现象 | 教师拿出一个瓶盖,让学生猜它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 学生猜测,再让学生动手试一试。 |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浮沉 | ||||
三、 提升原有认知——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 | 1、 教师出示10种身边的物体,提问“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 2、出示实验要求:(1)、由组长分工,依次进行,每人至少操作一种物品的实验,其余的人仔细观察。(2)、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在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溅出。(3)、记录员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沉的在表格对应的地方画↓,物体是浮的在表格对应的地方画↑ 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 学生认识物体,预测并记录活动记录单。 学生认真听实验要求 1、学生分组实验 2、观察物体的浮沉并做好记录 | 让学生预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元认知,便于有针对地修正和提升学生的原有认识 强调操作规范,认真观察实验记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组员之间要分工合作。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 | ||||
四、汇报实验结果 | 1、实验结束,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相互补充质疑 2、教师选出一、二组演示 | 1、 小组交流研究情况 2、学生交流评价 | 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体现教学的民主。 | ||||
五、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 请同学们将沉浮的物体从水中取出来,把它们分类。 | 学生取出材料进行分类 | 认识分类的标准 | ||||
六、总结延伸 | 、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 2、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其实物体的浮沉不是固定的,还可以改变的。下节课我们继 | 1、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浮。 2、大的物体会浮,小的物体会沉 | 指导学生总结结论,帮助 学生建立科学的观点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浮:轻、大:泡沫 木块 乒乓球 带盖塑料瓶 物体在水中 沉:重、小:石子 回形针 纽扣 铁钉橡皮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教师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观察,探究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观察更多的物体浮沉时,先让学生预测,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和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相互交流指出其中不足点,教师巡视,对那些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做得不够的同学给予鼓励,通过同学们的互评,教师的点评创造出一个相互合作的探究氛围。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