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示前概念,提出问题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三)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探究活动:纸的奇遇)
| 1.刚才的游戏中发现人要不要占地方?我们把物体占地方叫做“占据空间”。 2.猜一猜: ①师:从抽屉中,双手捧着空气,请同学们猜一猜手中是什么? ②请一个同学上来看一看是什么?看的同学不准告诉其他同学。 ③双手一合,啊,我手中的东西跑出去了,可惜啊,你们看,都跑你们那里去了。还跑到你肚子里面去了,是什么啊? 3.刚才我手中的空气跑掉了,现在问大家,刚才我们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 4.统计 认为占据空间的 -----人 并说说占据的理由 认为不占据空间的 -------人 并说说不占据的理由 板书:认为占据空间的 --------人 认为不占据空间的-----人5.我想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5.我想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师:出示,一矿泉水瓶,瓶口放入气球,你能把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吗?为什么? 2.吹气球 ①师:怎么办?生:试一试就知道了。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生:想。 ②学生试吹气球,每组同学中有1-2个能吹大。 师生统计。反馈:请能吹大两个同学来演示一下。 ③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不能吹大,而有的同学能吹大? 3思考交流: 为什么他们的气球吹大了呢? 为什么有洞的就能被吹大呢? 为什么没有洞的就吹不大呢? 4.再统计 现在认为 空气占据空间的-----人 认为 空气不占据空间的-------人 5.形成共识,得到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1.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师:将纸放进截去底的矿泉水瓶靠近瓶盖处,准备将矿泉水瓶倒着插进水槽中,问同学们水会不会潮湿?生:不会。师:为什么?生:空气占据着,水进不去。师:想不想试试?生:想 2.实验指导 师:既然你们想试试,那么在试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①纸要塞紧,不要掉下来。②矿泉水瓶要垂直倒扣在水中。③将乒乓球放在水中,以便观察瓶内的水位。④仔细观察扣入水中的杯子里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你的发现。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实验现象 把矿泉水瓶倒立竖直压入水槽里,乒乓球下降,矿泉水中水的液面下降。把杯子提出水面,发现纸团没有湿,说明水没有进到杯子里去。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 5.对比实验 师:如果把矿泉水瓶瓶盖拿掉又会怎样呢?学生猜测:纸可能会湿。 师: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请同学们把刚才的矿泉水瓶内壁擦干(只擦干内壁),并把擦干的餐巾纸放一边,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汇报实验现象 (四)空气和水占据的空间会变化吗 1. 空气占据的空间会变化吗? 刚才大家用餐巾纸擦干的时候,发现水有没有进入矿泉水瓶里面?有没有发现矿泉水内壁有部分是潮湿?那是什么原因? 2.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师生交流研究方法: ①怎么研究?结合注射器、实验报告指导。(每个注射器都加入食用油) ②师:取一定量的空气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大概5毫升的位置。用一些力把压活塞,观察空气的占据空间的多少变化了吗?放开活塞,空气变化又会怎样? 重新取一定量空气,用同样的方法拉活塞,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变化了吗?放开活塞,空气变化又会怎样? ③学生实验,并记录。 ④实物投影上交流 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面向全体反馈:有同样发现的举手 (4)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4.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1)师引导:如果空气是由很多微粒空气宝宝(微粒)组成的,那么空气在被压缩和拉伸时空气宝宝有什么变化? (2)想象交流 (联想游戏) (3)我们取其中六个宝宝画一画。开始是这样的…… (4)课件展示 5.水占据空间的多少会发生变化吗? 师生交流研究方法。取一定量的水,注意不要让空气进来。 6.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7.交流 8.讨论:拉伸后多出来的是什么?预设:空气、不是水、真空。 9.小结
(五)总结: 和学生一起整理思路,把本课课堂作业本第47页《水和空气》的活动记录中的维恩图补充完整。
(六)延伸: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篮球,大家喜欢玩吗?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回去找找!
| 学生猜测:生1:能吹大。师:为什么?生2:不能吹大。师:为什么?
交流: 为什么他们的气球吹大了呢? 为什么有洞的就能被吹大呢? 为什么没有洞的就吹不大呢?
汇报实验现象 矿泉水瓶倒立压入水槽里,矿泉水中的乒乓球没有下降,矿泉水瓶子里面的液面也没有下降,说明水占据了矿泉水瓶的那个空间,空气让出了部分空间。矿泉水瓶中的纸潮湿了。
生1:是不是实验没做好让空气跑出来了 生2:空气不完全占据空间 生3:空气占据空间改变了
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1:放掉会弹回来。 生2:拉伸的空气会缩回去。 生3:压缩和拉升后的空气与原有的空气量相等。 生4:拉伸相对容易,压缩相对难些。
讨论:拉伸后多出来的是什么?预设:空气、不是水、真空。
预设:水不能被压缩,但是能被拉伸了。
| 其一:形象的感知人要占据空间。其二,让学生感受挤压和扩张,有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其三: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展示前概念,初步认识到物体要占据空间;引起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争论,激发学生探索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欲望,引发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进一步探究。
教材上用的玻璃杯入水,杯底纸巾不湿。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材料单一,便于操作和分组实验。但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纸巾不湿与空气占据空间成因果关系,讲起来有些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学生会更加能理解纸巾不湿与空气占据空间的因果关系。在设计这一实验时,我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将实验中的透明玻璃杯换成了一个截去底、带盖的透明矿泉水瓶。实验时,我仍将纸巾放在瓶子的瓶口(相当于原实验中杯子的杯底)处,并拧紧瓶盖。接着将矿泉水瓶垂直倒扣入水中,可以发现乒乓球下降了,这时纸巾不会被水浸湿。然后拧开瓶盖,将矿泉水瓶内壁擦干,再次垂直倒扣入水中,乒乓球的高度没有下降,说明水位基本没有变化,瓶子里的空气被挤出,水便涌了进来,水占据了空气的空间,纸巾也被浸湿了。这样一改进,使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效果更形象,纸巾不湿的原因就是空气占据空间造成的,因与果一目了然,非常明显。 这里我还设计了两个细节,第一是在水的液面处加入一个乒乓球,主要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水的液面的情况,水位的高低从乒乓球的高低就能看清楚,有利于学生直接观测。第二是请同学们擦干矿泉水瓶内壁(只擦内壁),一是为了实验的公正公平,更重要的是为了下一个主题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做铺垫。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压缩和扩张。同时还希望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促进后续研究。例如,压缩空气有弹性,拉伸比压缩容易。
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是本课的难点。这次解释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较大的挑战,因为需要学生作出合理推理。引导学生从空气粒子的角度来思考,尝试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事物,这是物质概念的一次升华,我们知道空气是由很多的微粒组成的,当空气被压缩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占据的空间就少了;当空气被拉长扩张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占据的空间就多了。这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比较抽象。于是,课前的游戏“走进呼啦圈”,使学生感受挤压和扩张,在现在的解释中迁移,有利推理,并通过学生想象、画画,课件展示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有了上面实验的基础,这个实验在研究方法上老师可以放一点。因为材料的简易,空气很容易从活塞进去,特别是拉伸的时候,在实验数据分析上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到底多出来的是什么?再通过严密的玻璃注射器师生演示,用事实说话:“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
帮助学生梳理水和空气的异同,可以把今天所学的和之前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完善水和空气的维恩图,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变成统一的整体。
科学与生活相联系,把兴趣和研究延伸到课外。我们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推动学生进行进一步课外科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