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数学优质课估计费用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0:0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估算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与精算相比,估算的结果是概略化而非唯一的,估算的过程是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并举的,估算的策略是多样而非单一的,估算的评价是弹性的而非死板的。
新课程对估算教学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等,第二学段“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本课是在学生前几年学习了估算之后对估算策略的整理和归纳,今后在六年级总复习中会再次出现对估算策略的整理。本课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还应合理解释估算的过程并且学会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估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估算能力,但常常使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用得较少。平时采用的估算策略虽多,但从未进行系统整理和提炼,所以学生对估算策略的整体感知不够。学生现在已上五年级,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对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所以《估计费用》这一课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时,学生不易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总觉得和实际值相差太远,因此在这节课设计时要做好充分的铺垫,促成学生的有效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明确估算的作用,学习掌握常用的估算方法: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凑整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发现各种估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各种估算策略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联系实际进行估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探索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合理估算。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0:0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8 10:05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咱班有多少人?咱五年级有几个班?谁能估计一下咱五年级大约有多少名同学?
估计五年级大约有多少名同学,我们是怎么算?
估算估算——先估后算,先把数据变成好算的数,再快速口算出结果。
除了可以估算人数,我们还可以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估计费用(板书课题)。


每班看做60人,60×3=180(人)





还可以估算买东西要花多少钱。





通过让学生估算年级人数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估算的方法是先处理数据,使数据变成好算的数,再快速口算,从而为后面估算费用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 上个星期天老师去超市买东西,老师买了:
         1.00
     2.00
猜一猜这两样东西的总钱数可能接近几十?
可能接近20吗?为什么?
可能接近60吗?为什么?
可见这两样东西的总价在几十元到几十元之间?
实际上,果汁16.00元、洗发水23.00元,总价接近几十元?在不在我们估计的范围里面?



可能接近304050

把个位都看成01020还得30呢,至少30元。
都给十位进1,把果汁看成20元,洗发水看成30元,加起来才得50元,最多50元。

30元到50元之间。


39元,在我们估计的范围里面。


这一环节只出示了两样商品价钱的十位数字,让学生猜一猜这两样东西的总钱数可能接近几十,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自觉运用了去尾和进一法,为后面估算多个商品总价钱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做了良好的铺垫,分散了难点。解决了如果直接出示多个商品价钱让学生估算,学生往往只会想到估算最接近的近似值这一困难。


2.老师还买了别的东西,大家看一下账单。
华润万家超市
         16.00
     13.00
          8.00
     23.00
      6.00
          3.00
老师提出三个问题:
问题1:购买这些商品大约要付多少钱呢?
问题2:购买这些商品,100元钱够吗?
问题3:当每种商品的价格被输入收银机后,一共应付多少钱呢?
这里哪几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为什么?什么情况下用估算?












问题1和问题2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不需要计算准确数,只需要知道一个近似数时要估算。

让学生分辨那种情况下要估算,哪种情况下要精算,便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算法,达到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3. 自主学习,明确估算的方法。
看着这份账单,谁能帮老师估算一下买这些东西一共大约付多少钱?你可以帮老师估计范围,最多多少元?或者至少几十元?还可以帮老师估计总钱数是多少元左右。
方法一:16         20
                13         20
               23           30      
                8           10        100元
                 3           10
                 6           10




1)学生自主探索,写估算的方法。
2)师巡视,参与不同估算方法的探讨。
3)指定学生板书。





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




教师提问时点出了估算的多种可能,帮学生开拓了思路,使学生明白估算不仅仅是找出与准确值比较接近的近似值,还可以找最多的钱数和至少的钱数,即确定钱数的范围。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要求自然会大胆估算,积极思考。

他把每个数都往大估。加起来是100元,那老师付100元够吗?为什么?
怎样把每个数都往大估呢?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板书:可估最大值。
方法二:

1           6
1           3
8
2           3
6
          3
4
去尾法只需要把哪位数字加起来?
老师只带40元够吗?
板书:可估最小值。
结合去尾法和进一法,可以知道老师所买东西的总价在什么范围内?

方法三:
1 6 1 3 8 2 3 6 3    7 0()
2 0        1 0    1 0      2 0     1 0     0
   



100元够。
(个位不管是几,都要向十位进1
(进一法)





(往小估)
(个位不管是几,都直接舍去,不进位)
去尾法





40元到100元之间。)




用四舍五入法把每个数都看成整十数,再加起来。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探索估算的方法,再展示学生的估算过程,由学生讲出估算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提问点拨促使学生明确每种估算方法的特点,领悟到不同的估算方法有不同的价值。

































































  三、实际应用,灵活选择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四:
16+2340 (元)
13+ 820 (元)
6+ 310 (元)
40+20+10 =70 (元)
方法五:
16+1315+15=30(元)
6+8+315(元)
2325(元)
30+15+25=70(元)
为什么凑五,不凑七、凑八呢?
这种方法也属于凑整法。谁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四舍五入法估算、凑整法估算能不能估算出范围,但可以得到什么?
这里总钱数的准确值是多少呢?在不在40元至100元之间?7075接近准确值吗?

凑十法






凑五的目的还是为了凑十,凑十的好处是简便。


尾数凑五法



与准确值比较接近的近似值






4.看看我们都用了哪些估算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用处?

学生总结估算方法及作用。

引导学生总结每种估算方法的用处,促使学生明白不同的估算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意识到应根据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

1.老师还准备买一袋米和一桶油,大米每袋32.40元,油每桶55.80元。快速回答80元够吗?
你用的估算方法是:
估算过程是:
2.老师还要给数学比赛得奖的40名同学买奖品,每人奖励4.3元的奖品,老师一算,总价不超过200元。
猜一猜老师用的估算方法是:
估算过程是:

预设:去尾法,可以去十位后面的数,也可以去小数部分。







3.老师在超市里遇见了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他们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解决。
1)小明去买牛排,牛排每千克12.60元,小明买了2千克,店主说一共26.20元,店主算得对吗?
2)小明的爸爸去买衣服,上衣原价55元,现在八折优惠。爸爸带了50元买打折后的上衣,够吗?
3)小明的妈妈买了2袋米(每袋35.40元)、牛肉14.80元、蔬菜6.70元、鱼12.80元。小明的妈妈带了100元,够吗?
4.出了超市,老师想买一双运动鞋,我发现两个专卖店都卖这种运动鞋,款式、质量完全一样。安踏专卖店原价196.00元,现价九折;361度专卖店原价303.00元,现价六折,老师到底买哪一家店的更实惠呢?







预设:进一法,单价不到13元,2千克应不到26元,所以店主错了。
预设:进一法,60元八折后是48元,55元八折后连48元都不到。

预设:去尾法,两袋米超过70元,牛肉和蔬菜超过20元,鱼超过10元,加起来超过100元。所以100元不够。




学生综合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判断。





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前两题直接让学生选择去尾或进一法,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方法的认识,即去尾法估最小值,进一法估最大值。第三题中的三个小题对学生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要求更高,难度加深,尤其是第三小题数据增多,需要学生细心估算。第四题中把两个原价都看成整百数估算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要区分哪一家店的更实惠需要学生细致分析,这道题综合性很强。这些习题都紧贴实际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际的思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估算怎么样?
简便、快速、好算、有用、有多种方法、灵活

让学生谈收获,促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提高了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教师则着重强调让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突出数学的实用价值。

五、作业

P80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估计费用
去尾法(最小值)                                                                           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最大值)        范围                                                           凑十法                  近似值
                                                                                                          尾数凑五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教师的延迟评价。
估算的策略多种多样,只要合理,都要值得肯定,学生估算后,要解释自己这样估算的道理,在听取了他人的方法之后,再做评价,促使学生深入的思考。
二、学生互评。
听了别人的估算方法之后,肯定他人估算的好的策略,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生自评。
学习他人的好方法,和自己的估算方法进行对比,评价自己估算方法的优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0:05:0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真的那么重要吗?估算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估计费用》一课,是学生在低年级和中年级积累了一些估算方法和策略之后,对各种估算策略的提炼和总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空间。现通过我教学中感触颇深的几点谈谈我对估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算,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运用估算:出门买东西带钱时我们会想要买哪些东西,带多少钱就够了;付钱时我们会估一估大约需要的钱数;计算前我们会估一估得数的范围;计算后运用估算可以对结果进行检验。或许我们并未觉察,其实估算早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新教材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所以实用性强的估算成为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将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富于生活化的情境,以老师去超市买东西为主线,先让学生帮老师估算一堆小商品的钱数,再帮助老师估计一袋米和一桶油的钱数、帮老师给同学们买奖品,最后帮老师判断同一种运动鞋,在哪个专卖店买更优惠。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如此地贴近生活,让人感觉就像是大家一起去逛了趟超市那么轻松自在,而在这和谐自然的聊天氛围中,学生的估算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和估算的距离拉得更近了,结束语我是这样说的:让我们带着今天的知识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去体味生活中的数学。其后我们举行了数学学科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少学生写出了在商场买东西时用了多种估算方法估算了价钱,还有学生感慨地说:“估算真有意思。”“估算算起来快,能帮我们快速做出判断。”
二、良好的铺垫帮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促使学生探索出不同的估算方法。
以前教学这一课时,我直接出示一堆小商品的价钱,让学生自己估算总钱数大约是多少,学生能用到四舍五入法、凑十法、尾数凑五法,估出总钱数接近70元或75元,但很难找到用去尾法估出最小值40元或用进一法估出最大值100元的,我想学生应该是觉得这两个钱数与准确值相差比较远,所以不会联想到这两种方法。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都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有的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把新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为看书自学,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学会去尾和进一两种方法,但我觉得这样做并不理想,一是因为方法的出示顺序应是先用去尾法和进一法估出范围,再估算接近准确值的钱数,这样做次序颠倒;二是因为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了几日,仍没有好的解决方法,终于有一位老师的教学思想给了我灵感,为何不分散难点,在例题前加一个铺垫呢?于是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果汁和洗发水两样东西价钱的十位数字,果汁1□.00元,洗发水2□.00元,让学生猜一猜这两样东西的总钱数可能接近几十。学生猜到30、40、50元,问他们可能接近20吗?在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就算把个位舍去看成0,10+20还得30呢,至少是30元。我又问可能接近60吗?学生发现,就算都向十位进一,20+30才得50,最多是50元。这两种方法其实就是去尾法和进一法,这里我虽没有归纳两种方法的名称,但重点让学生理解了“至少”和“最多”,并让学生明白这样做就确定了钱数的范围在30元到50元之间。
有了这一层铺垫,在学生帮我估算一堆小商品的总钱数时,我明确提出可以帮老师估算至少需要的钱数或最多需要的钱数,还可以帮老师估计总钱数在多少元左右。学生就能自主探索出各种估算方法了。
我们往往担心放得开了,学生探索不出结果,教学效果达不到,通过这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做了充分地铺垫,进行良好的预设,学生就有能力自己解决许多问题,作为担任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的教师,帮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是多么重要啊!
三、估算方法多样化,但各种估算方法有它各自的用处,要引导学生根据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老师还准备买一袋米和一桶油,大米每袋32.40元,油每桶55.80元。80元够吗?这种情况下选择去尾法把两个数都往小估,得到最小值80元,很快就能判断出80元不够。还有一题:.老师还要给数学比赛得奖的40名同学买奖品,每人奖励4.3元的奖品,老师一算,总价不超过200元。猜一猜老师用的估算方法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用进一法把4.3元看成5元,得出最大值是200元,实际钱数不超过200元。可见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如果根据题目要求需要找出与准确值最接近的钱数,我们就应选择四舍五入法、凑十法、尾数凑五法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五种方法以外,还有协调法,也是先对算式中的数取近似值,然后计算,但是近似值不是随意取,而是取容易计算的数。以前教学估算2256÷6时,我会告诉学生将2256看成2300(最接近的整百数)或者2000(最接近的整千数)都不好算,所以我们将2256看成2400,用2400除以6就好算了。个别学生就会产生质疑,难道估算是乱算,想看成几就看成几,明明接近2300却要看成2400。这次我参阅了很多资料,明白了2400就叫做协调数,看做2400是有理论根据的,而且在除法算式估商的时候,找这样的协调数是很有效的方法。有了理论的撑腰,老师说起话来就更铿锵有力了。当然还有“调整策略”,即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凑调估”,例如先把数估小了,再增加一些,进行调整,或者先把数估大了,再减少一些,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则适合多种情况。
四、对学生估算的评价要合理,也要多样。
我们往往认为估算的结果越接近准确值越好,其实对学生估算的评价是多样的,我们重点要评价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是否切合估算的目的,是否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比如这一课中要判断100元够不够时,学生用进一法得到最大值是100元,得出实际结果一定小于100元,100元够了,这种解释就很合理,而这时并不需要估算出与精确值最为接近的近似值。
纵观新教材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可以看出估算是一种灵活、快捷的算法,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和答案,只要算之有理就行。而《估计费用》这一课既是对各种估算策略的总结,也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估算方法这一思想,通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估算能力,也要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估算的优势,体会到估算的优越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切实达到新课标规定的第二阶段(4--6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1: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