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教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7: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中国的人口”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而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情,而且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世界的人口初步知识。自然而然,认识中国的人口现象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而且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分布特点等内容是学生对今后学习中国的民族、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文化经济建设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和落脚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口分布不均,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本节教材主要是介绍我国人口增长及其分布概况和人口政策,具有先总后分的逻辑编排顺序,以渐进方式先摆问题再找对策的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生动掌握人口知识,又会创新知识。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有助于自觉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为今后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本知识基础。
地理新课程还非常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本节教材首先以饼状图呈现中国在世界人口中的地位,然后用叙述式课文阐明其重要事实,让学生通过读图、阅读认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又考虑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各省区人口柱状图理解人口的分布不均,为后面学习地理分布埋下伏笔。为减轻学生认知负担,后面设计几道活动题进行强化。从各个层次加深学生对“数量大”这个特点的认识。
在介绍速度快时,为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分析能力,教材通过设计先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自解放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再根据绘制的图形进行计算、预测,不仅让学生通过动手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也学会如何通过统计图表分析地理事实,把握人口“增长速度快”这个重要地理规律,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对于其原因,学生只须阅读就可解决。
对于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教材呈现人口分布图,让学生阅读人口密度图就可解决。针对这点,教材以大量活动题,通过计算,比较,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东多西少的格局。至于形成原因,教材用叙述性文字突出地形,气候,资源,历史,水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这种分布格局,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个地理事实。由于这种差异,产生的城乡人口流动迁移现象也就很好理解。教材用图表呈现,学生自会加深其认识。
基于上面呈现的中国人口事实,如何解决人口问题,让学生在“大”、“不均”等的思想下,自然想到解决办法,一是要尊重事实,如不能简单把人口从一个多的地方迁移到少的地方,二是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由于差异悬殊,又不能搞一刀切,甚至走极端。让学生在把握多种既定事实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什么是计划生育,如何计划生育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从现象看本质,从当前规划长远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最终形成科学的人口增长观、人口发展观: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7:1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8 07:11 编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当堂测试

拓展应用



















一、新课导入,揭示目标 1.列举身边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事例现象,分析原因,引入新课。【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2.出示三维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待学习策略和实现目标的方法。 2.出示思考题, 1)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为国家,社会,家庭带来的可能问题是什么? 2)我国人口的分布均衡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3)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你如何正确理解它

(一)人口数量大【板书】人口数量

教师引导阅读世界人口饼状图、要求学生列表进行名次排列。 老师提供最新省区人口数。
【核心总结】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河南、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人口分布
【板书】人口分布
老师提问:中国人口这么多,是否是均匀分布? 老师组织辩论:东人西移是否可行? 老师点示:农村人为何流向城市?
【核心总结】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三)增长速度快
【板书】增长速度
老师:前面已经知道中国人口数量多,分布也不均衡,是造成人口问题的事实。那么,还有其它重要因素吗?
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四)人口政策
【板书】人口政策
师:组织阅读教材: 1.针对我国人口问题,我国主要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2.为什么我国人口数量还在上升? 3.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贯彻落实人口基本国策?
【核心总结】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进展,制作出示训练题:(略)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学生制作人口政策宣传画。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学生撰写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献计献策建议书


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阅读叙述课文,列表比较分析讨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继续阅读中国省区人口柱状图,比较出人口最多最少省区。完成活动题。讨论:人口数量大会产生哪些问题?



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图,分析大致分布规律,并查找形成原因。为此,展开辩论:把中国东部人口大量迁移到西部地区可行吗?阅读城乡人口比重图,分析原因。完成相关活动题。



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活动题。讨论交流增长快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可能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学生制作人口政策宣传画。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

学生撰写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献计献策建议书。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题




















从学生自身感受出发,激发兴趣,明确主题相关。





开展建构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机会。





培养学生读图,转换图表能力,并能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讨论交流,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解答的适宜性,并唤醒切身体验。


为形成人口分布空间不均衡埋下伏笔。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实的能力。形成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客观主观综合作用的认识观念。



培养学生动手作图的能,耐心细致的品质。培养根据地理事物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分析表达交流能力,热爱地理学习的习惯。进一步为寻找解决办法奠定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活动中生成地理知识,形成自我展示,张扬个性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通过各种机会的实践锻炼,增长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体验和能力,真正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之目的。


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诊断改进地方。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分布不均;产生问题。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问题。
四、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目标多向性,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在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中心任务,同时也应使学生其它方面得到发展。因此,评价的目标要多元性,要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评价学生活动的内容。学生在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中智育得到发展很重要。故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双基知识是否掌握正确、完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要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予以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述。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要让学生会准确地表达思维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作出评价,还要对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流利、简明等方面作出评价。

  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是课堂活动中的又一重大任务。

  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思维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评价内容具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7:11: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按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精讲内容较多,导致上课节奏过于快,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偏少。此外,学生长时间自学或练习,上课气氛比较沉闷;且学生自学速度不一,常出现大部分学生已完成,在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况,上课时效性不高,下次可改用分散学、分散教的方式,即展示一个目标,指导学法后,学生针对这一目标的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再精讲这样的顺序展开教学,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达到更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21: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