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表格式教案免费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1:12:03 | 只看该作者


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

生填表。
板书:
复习与整理(一)

教学反思        这次练习学生掌握的较好。
               




课题    比赛场次                   第   1   课时(总第 29  课时)

学材分析
        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学情分析
        “比赛场次”的问题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有过初步接触,当时球队数限制在4支以内,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育比赛中的淘汰赛制和单循环制的含义会用画图和制表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计数问题。
2、通过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你知道2002年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哪里举行吗?这届比赛共有  支球队参加?
引入:比赛场次。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⒈比赛场次计算:
出示:共32支球队参赛,平均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有  支球队。
师:在同一小组中,每2支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就叫单循环赛。(资料介绍)
C组:巴西、土耳其、哥斯达黎加、中国
问题:
①中国队在小组比赛中,比赛了几场?
②小组赛中巴西队比赛了几场?
③小组赛中,土尔其、哥斯达黎加队比赛了几场?
④小组赛中,每支球队比赛的场数都一样吗?
⑤C组一共进行了多少场比赛?
⒉小结
            中国



哥斯达黎加 巴西    土耳其
               

中国
 
哥斯达黎加          土耳其



               巴西   
C组共举行了6场比赛。
用字母表示:
 A           B            C           D
  •     •      •     •

三、练习应用,找出规律:
⑴8人下棋每两人下一局,共多少局?
⑵六⑴班60人相互握手,共握多少次?
⑶一条线段上共有6个点,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线段?
总结规律:如果用点表示球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支球队之间的比赛,比赛场次分别是多少?
填表:
球队
支数 示意图 各点之间连线条数  比赛场次
2   —     1        1
3        3=1+2      3
4        6=1+2+3       6
5        10=1+2+3+4    10
                  
n       1+2+3+……(n—1)1/2n(n—1)
四、小结:
掌握回顾小结补充。
①有哪些活动,比赛是单循环?
②单循环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P43练一练。         
学生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1:12:09 | 只看该作者

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
比赛场次
支数 示意图 各点之间连线条数  比赛场次
2   —     1        1
3        3=1+2      3
4        6=1+2+3       6
5        10=1+2+3+4    10
                  
n       1+2+3+……(n—1)1/2n(n—1)
教学反思        比赛场次是在体育赛中常见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组合一项赛事,应怎样计算单循环赛的场次,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推理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教师在课堂实施中,联系了生活实际,遵循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规律,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归纳、探究,得出比赛场次的规律。学生们通过认真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学习实践获得知识,学生学习欲望很强烈,既关注学生的情感,又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评价多元化,可师评、自评、师生共评,让每个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课题    起跑线                   第   2   课时(总第 30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开运动会时,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会接触到200米、400米赛跑的起跑问题,起跑时每条跑道上运动员的位置有前后之分,而不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具体的计算可能会比较难。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
2、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情景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出示教材第44页起跑线图。
问一: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
问二:半径为10米的半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
11米呢?
二、讲解实例
6名运动员进行200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每条跑道宽约1.2米,弯道部分为半圆)
⑴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7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
⑵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     (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
⑶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 (米)。
总结:相邻两条弯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条跑道的宽与圆周率的积。
(想法:此块内容教材不作要求,但我想通过对相邻弯道长的计算、比较,得出起跑线设置的规律,给学生一种收获感。)



三、练一练
进行200米赛跑,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呢?
四、实践活动
量一量,学校操场跑道最内圈的弯道半径,计算出最内圈跑道的总长度约为多少米。
五、思考题
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跑道全长400米,最内圈弯道半径为36.5米,每条跑道宽为1.2米。
⑴最内圈弯道长为多少米?
⑵若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画好,那么400米赛跑的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米?         




学生解决书本“笑笑和陶气所走过的路程”问题。





解:⑴圆的周长C=2πγ
半径为31.7米的圆的周长为2×31.7π米
半径为31.7米的半圆的长为2×31.7π/2米,即31.7π米,所以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π米。
⑵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2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31.7+1.2)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1.2)π米。
⑶(31.7+1.2)π—31.7π
=31.7π+1.2π—31.7π
=1.2π
≈3.770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1:12:16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尝试着进行计算。
板书:
起跑线

教学反思            学生在开运动会时,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会接触到200米、400米赛跑的起跑问题,起跑时每条跑道上运动员的位置有前后之分,而不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每条跑道的起跑线的位置到底是怎样设置出来的呢?学生通过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从中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现实 。  
课题    营养搭配                   第   3   课时(总第 31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营养搭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学生一般不会去关注。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大多数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听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2、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均衡性。
3、让学生了解并解决一些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导学策略            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情景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提出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哪儿举行?
(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我们的身体正在生长发育,所以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营养配餐方面的知识。)
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营养吗?
教师:你还真是博学多才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点题:
教师:饭菜中的营养非常丰富,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我们今天着重研究一下前三种。
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⒉探索新知:
⑴学生预习:(小资料和小明的午饭)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悉新知,教师则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在学生预习中,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预习、探究的情况,随时建构调节教学环节。
⑵指导学习
教师:好了,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谁能告诉大家小明这顿午饭的营养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吗?
教师:完全正确,你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计算)





教师:好聪明,既然小明的午餐营养不均衡,那么营养师会给他什么建议呢?
教师:很好,那么就请大家按照营养师的建议,给小明也给你们自己设计一份既好吃又营养的午餐,好吗?
⒊巩固新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最优午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设计。         
学生回答: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1:12:21 | 只看该作者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蛋白质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根据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宫保.......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饭只有50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饭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饭中各成分含量的1/2,从而求得这顿午饭中蛋白质含量为27.45克, 脂肪含量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营养师的建议出入较大。
营养师会建议他多吃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板书:
营养配餐
(投影出示书中表格)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在交流中发表他们各自的见解,展示他们的思维,最终使学生的学识与智慧为整个集体所共享,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学生在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和见解的宽松氛围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比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12课时

内            容        课    时     数
生活中的比        3
比的化简        4
比的应用       
练习三        3
机动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1:12:26 | 只看该作者

课题  生活中的比    第 1  课时( 总第32      课时)
学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
导学策略        联系实际 体验概念。
教学准备        表格、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1)出示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二、情境延伸 感悟新知
(1)如果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那我们怎么比?
(2)、出示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
(3)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4)出示图形分类的情境。
三、结合情境 教学概念
1、在以上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引出“比”的概念。再次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
2、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四、拓展应用 加深体验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五、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谁?它表示什么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比?        学生活动:


由于比赛的场数相同,可以直接比较获胜的场数吗?学生排出名次。

学生弄懂题意,看懂统计表。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强或小林哪次练习的成绩最好。
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
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比较总价与数量的比。

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


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掌握。



备注:
               
课题 生活中的比(2 ) 第  2  课时  ( 总第 33   课时)

学材分析        已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用比,体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理解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比较方法,比。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补充例1
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 =      2÷3=

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比2表示什么?

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比3表示什么?
3.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1:12:30 | 只看该作者

4.练习
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二)教学例2

例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

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

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4.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
(三)归纳总结
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四)练习
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   ),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
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   ),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
(五)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例如:  3比2        记作:3∶2
2比3        记作:2∶3
100比2      记作:100∶2
2.“∶”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板书:


3.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

4.练习:求比值


教师说明:求比值不写单位名称.

(六)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
1.教师提问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
(3)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
2.比的分数形式
(1)教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
板书:3除以2可以写成2∶3 ,仍读作“2比3”
(2)思考: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三)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呢?
五、课后作业
七、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1:12:38 | 只看该作者


(二)选择
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的载重量比是 .( )
2.如果a是b的3倍,那么a和b的比是1∶3.(   )
3.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1.甲乙两队比赛结果是3∶2,是指这节课所学的比吗?
2.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你可以知道男女生的具体人数吗?
3.一台机器上有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有100个齿,每分钟25转;小齿轮有40个齿,每分钟120转。
据所给条件,你可以写出哪些比?


教学反思        掌握的还可以。


                       
课题     生活中的比  3  第    3   课时(总第   34 课时)
学材分析        已抽象出比的概念,学会了求比值。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比表示比较合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巩固求比值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1.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

2.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

3.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

4.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

5.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

二、求比值。
三、实践活动
这个实践活动很有趣,既巩固了比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一些“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比”。由于测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进行测量,课上组织交流。
四、课后作业。《伴你成长》         




写出她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


写出这个小组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



写出运来橘子的重量和运来水果的总重量的比.


1、4∶5 0.8∶0.4
2、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
3、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
4、商店一共运来8.2吨水果,其中有3.5吨是橘子.


教学反思        掌握的还可以。

                       
课题  比的化简    第  4  课时(总第  35     课时)
学材分析        已经学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再来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学情分析        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导学策略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习题准备
老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商不变的性质
1.谁能直接说出60÷25的商?
2.你是怎么想的?
3.根据是什么?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4: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