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有的学生对诸葛亮“饮酒取乐”也动了番脑筋,谈了自己的理解:诸葛亮大敌当前,还能泰然自若地饮酒取乐,不光表现了他对借箭成功胸有成竹,对一切按计顺利实施心中高兴,还在于他饮酒也有饮酒的目的:他是借饮酒来把握掉转船向的时机──当酒盅里酒的水平面倾斜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掉转船头让船的另一面受箭。



可见,通过这一番“暗引”,既探究了学法,又探究到了智慧。



再比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时,我则采取了“明教”。即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要求:①读通课文,做到音准、句顺;②查字典,做到据词定义;③了解课文大意,思考书后问题;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为达到这个目的,我自己先作为“学生”做了示范,让学生从示范中明确预习的一步步过程;然后再当堂让学生预习,进行巡回指导。个别问题单个指导,普遍问题集中指导。在指导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例如,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自学字词这一步时,生字表里的生字不管理解不理解,每个都去查字义,把选出来的解释条目一抄了事,也不再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去进一步认识这个字词在此处的词义和词性,致使有的本来很通俗易懂的字词,一抄字典反倒深奥难懂了。我就指导学生:先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还不能理解时再来查字典。查的时候还要看是整个词不懂,还是这个词里边的哪个字不懂。查完以后要把这个词选中的解释放到句子里看看在这里是不是解释得通顺得当。我还教给学生几种解词的方法:“相加法”,如“壮丽”中,“壮”是“雄壮”,“丽”是“美丽”,合起来是“雄壮美丽”,也就是“壮丽”的意思。取一法,如“装饰”的“装”是修饰打扮,“饰”也是修饰打扮,合起来还是修饰打扮的意思。近义解释法,如“格外”,即特别、非常的意思;“倘若”,就是如果、假如的意思。



写解词的时候我也不让学生死抄解释词条,而是要真正弄懂、弄会并在实际中达到会应用的目的。有的词的解释,允许学生在准确的前提下,自己组织语言。有的生词只让学生注明词性就行了。如“牵”注明动词,学生从实际上知道是怎么个动作就可以。还有的词的意思,可以用画图和指示法表示,如“棕色”,在这个词的旁边涂上这个颜色即可。“叶柄”,画上一片叶子,用箭头指示其部位就行。



当学生通过“明教”,初步有了预习能力后,我就把预习这一环节安排到课外进行了。这时则要认真批阅预习作业,及时讲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预习水平。



以教导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安排。



比如,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开始学生只是提一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多是一些“是什么”之类的。我就逐步引导他们从重点词语、课题、标点、段落结构等方面提出内在的、深刻一点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获得一种自己探索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2)抓学法促学法。



训练了几次以后,在学习读课文时,我大胆地请一些学生当小老师,组织学生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我加以必要的指点,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也比较好。



在教学中,教师要捕捉住学生中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学生的自学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方式方法,让他说说自己探索的心路,讲讲思维的过程,促使其他学生也来参考、借鉴这样的经验,以创造自己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



比如学习《航天飞机》这篇课文,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自学,自学后我没有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而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学懂的。



有的小组回答说:我们是从课题入手来学的。先分析题目,看看从题目上我们能知道什么;再围绕题目想问题,我们想的问题是:航天飞机什么样──这是形状,它每小时飞行多少公里──这是飞行速度,它干什么用──这是用途;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学课文,看看我们想知道的内容,课文里告诉我们没有。



有的小组说:我们是通过抓住航天飞机的几种“心情”来学习的。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飞机高兴、羡慕、惋惜、惊喜等心情。航天飞机为什么高兴?为什么羡慕?后来为什么惋惜?又为什么惊喜?抓住这些词语,弄懂了这几个为什么,我们就学懂了课文。



同学们自己将这两种学习方法概括为“题目预测法”和“词语探究法”。



学生自己创造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在阅读方面学生总结出的方法有:研读探意法──有的段落含义较多,不易一次读懂,就分次研读,读一遍理解一层意思,步步深化;朗读抒情法──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画面,从读中加深理解;默读深思法──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还有重点处细读,精彩处品读、记读,以及速读、跳读、复读(回过头来再读)等方法。



一次,我们班的学生被请到第三师范学校去上示范课。不少老师坐在“一窗之隔”的另一间屋子里看学生上课:他们能看见学生,学生却看不见他们。



这节课上的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在做反义词练习时,学生说得又快又准。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有的学生说:“我先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再找出跟它意思相反的词。”我说:“这方法不错,你给这种方法起个名称。”学生说:“叫‘造句法’吧。”还有的学生说:“我是先给这个词前面加个‘不’字,比如‘赞成’加‘不’后就是‘不赞成’。‘不赞成’是什么呢,就是‘反对’,就找到了‘赞成’这个词的反义词。我给这种方法命名为‘加不法’。”同学们同他商量说:“是不是用‘否定法’更好,‘不’就是否定。”他想了想,愉快地接受了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纷纷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起到了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作用。



课后,许多观摩的老师高兴地说:“学生在实践中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真不简单!我们老师可不能小看学生,不要以为只有教,他们才能会。”



经常有听课的老师夸我的学生爱学、会学。我以为关键是教师要乐教善教。乐教善教可以促成三个良性循环:其一,以“教”导“学”,反过来,“学”又促“教”,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其二,爱学导会学,会学促爱学,爱学与会学形成良性循环;其三,由于学生爱学、会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好、学会、会学,课后的负担就轻,我基本上不留家庭作业(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如此)。这样把课后的时间“交给”学生去安排,让学生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有精力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课内导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得好,学会了方法,可以运用课内学到的能力,去学课外的知识;课外知识丰富了,更促进学生获得更高更新的能力,课内与课外也形成了良好循环。



3.巧留作业,培养创造意识



我结合教材特点,经常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多样性训练,布置富于创造性的作业。



比如,给课文变换几种不同的结尾;改变人物之间的关系;改变事件的环境、条件;由事情的结果推想发展过程,由发展过程预测结果;看图编故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布置作业,有的是结合教材内容的,如给课文改变体裁、改变人称叙述;有的是延伸教材内容的,如学习了记叙小实验、小制作的课文,让学生搞一个小发明、做个小实验,从中懂得一个科学道理,或论证一个科学道理;有的是扩展教材内容的,如学习了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让学生观察、列举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改进方案,给集体、给城市的发展前景作规划、提建议等,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学以致用,锻炼创造能力



常言说:无知便无能。其实有知不用也无能。所以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升华为能力,进而锻炼创造能力。



我把因提高课堂效率而节省下来的课时,用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如写童话小说、编寓言故事、创作诗歌、赏析文学名著、出专题小报、排演小话剧、演讲、辩论、召开新闻发布会等。



学生们很喜欢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是一个学生写的《我喜欢》:



我喜欢老虎,



喜欢它的勇猛,



因为我就像一只胆小的山羊,



缺乏勇气和力量。





我喜欢乌龟,



喜欢它的执著,



因为我就像一只顽皮的猴子,



缺乏耐心和毅力。





我喜欢百灵,



喜欢它的歌喉,



因为我就像一只叽叽喳喳的麻雀,



缺乏动人的旋律。





我希望,



它们的优点都给我,



那时候,



我会多么高兴。






又如一个学生写的《老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夏天,



我们来到少年活动中心,



老师为我们买来了冰棍,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老师的爱似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黑很黑的夜晚,



教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疲劳布满了她的全身。



啊,老师的爱似黑夜的灯!








再如一位同学运用带有“马”字的成语写的一首小诗《马年·致小马》:



小马,



小马,



你是速度的象征──



一马当先。





小马,



小马,



你是胜利的象征──



马到成功。





小马,



小马,



你是勤奋的象征──



马不停蹄。





我们,



都是小马,



今年小马过年了,



我们也过年了。



来吧,



小马,



和老马一起,



奔向明天。




这是一个男孩子写的《为男孩子争气》:



为什么我们班阴盛阳衰,



老师总表扬女同学,



气得我们男生撅起小嘴。



哼,准是她们会搞关系,



再不,老师也是女的。





可是报纸上登的好作文,



却常常是女生的;



考试分数、表演节目也是第一。



而我们这帮“少林小子”,



却整天追跑打闹,



管不住自己,



老师当然看不起。





我呼吁:



我们男生不能再散漫,



样样事情争第一,



赶上女生并超过去,



为男孩子争口气!



我们长大一定超过去!




我看了以后,也随后附上了一首“打油诗”:



服气不能服输,要不服输,不能不服气。



嘴上“争气”不费吹灰之力;行动“争气”可不容易。



争气,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家齐心合力。



有志不在年高,人小志气大,何须长大再“争气”?



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一切始于足下,说到做到,



才不失为真正的男子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这种实践,学生的思路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实际运用知识中检验了已有的知识,又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



5.独立操作,激发创造热情



培养独立操作能力对发展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



我一是每周安排一节“创造课”,实行“六自”:自设栏目、自定内容、自找资料、自做编导、自当主持、自我评价。给学生创造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做完了以后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创造课实行按学号排顺序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智慧潜能。



二是每学期安排一次独立画“知识树”。每到学期末,我让学生把全册书的知识分项归类,找出知识的连接点和学习的重、难点,自己出卷子,交换做卷子,互相判卷子,一起评卷子。这样就把课本读“薄”了,知识学“精”了,技能练“熟”了。



6.环境熏陶,陶冶创造品格



为了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关心时事,活跃思想,我常带领他们到公园搞智力扫雷、参观科技馆、参观工厂、搞采访纪实、看电影座谈观感、游览京城论绿化、去玩雪咏雪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心胸开阔,使学生个体融入了广袤的环境之中,与社会、自然成为了一体,从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发展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合作学习,强化创造思维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学习同样的教材,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



每个学生思维特质也各不相同。有的思维流畅些,有的思维深刻些,有的变通性、灵活性强些。这些不同的内心感受,在合作学习中表达出来,各异的思维特质在合作学习中“释放”出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合作学习中,常常要各抒己见。这是群体的发散思维,它促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开阔。



合作学习中也经常有相互争论,需要进行比较、分析,集中各种正确认识,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最佳的方法和摸索知识规律。通过热烈的研讨、相互的补充,使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这又是群体的聚合思维。



为了发挥合作学习对创造性学习的促进作用,我注意打好两个“基础”:一个是自学的基础,要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的自学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个人认真的自学、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另一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要在小组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为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还采取了两个“不固定”:一是不固定组长。让学生轮流做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二是不固定合作小组的人员。有的是按兴趣分组合作,有的则是按学习问题、学习任务分组合作。比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时,集体一起学习“春”的部分,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分成三个大组各自学习某一季的景色。大组自学讨论后,全班再交流学习体会。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接触面,也扩大了信息的交流面。



(四)创设情境,营造创造氛围



情境包括课堂的场景和学习的气氛。



创造性的教学不是以教给学生如何牢记已知事物的方法为目的,而是以教给如何探索未知事物为宗旨;不是给学生奉送现成真理,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要做到这点,必须精心设计情景,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



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要克服少、慢、差、费的弊端。少:主体活动少、思维活动少、信息量少;慢:结构散、节奏慢、教学程序碎;差: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费:师生心理疲劳、身体疲劳、精力耗费大。而营造创造氛围则可以做到信息多、密度大、方法活、效率高。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两个“不满”:一是不讲满,给学生留有探索的余地;二是不上满,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时间。课上留出两个五分钟。课始五分钟,对课文进行预测,广开思路。比如,围绕课题预测,可以写哪些内容,可以有哪些结构,可以用哪些方法。课尾五分钟,搞“信息发布会”,广开言路。比如,学完《赵州桥》,课尾的五分钟让学生交流有关世界上各种桥的信息。由一“桥”知“多”桥,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1-29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5: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