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20:33 | 只看该作者

3-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理解整数除以分数,总结法则,正确计算。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2、难点是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口算下面各题:
×3        ×        ×         ×          ×6         ×
二、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仔细观察例1,想一想左右两边的题组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
右边的题组是怎样得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右边的两个分数除法算式是怎样求出得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3、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4、阅读例2题目,自己拿出一张纸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看你能够想到几种不同的折法?
对照不同的折法,列式计算,注意它们的计算过程以及算理。
5、比较例2出现的两种计算方法的异同?你觉得哪种算法的适用范围更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例2的第二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并用折纸来验证自己算对了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自己的折纸实验和算式,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要如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下面各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3         ÷3         ÷20         ÷5         ÷10        ÷6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32练习八第1、2题
              2、拓展提高:P32练习八第3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3-2  <<一个数除以分数 >>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是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 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 ×4             ×3            ×2            ×6
÷4             ÷3            ÷2              ÷6
二、探索新知
1、阅读例题3主题图及题目,要“比较谁走的快”可以比较他们的什么?如何列式?
2、探究2÷ 的算法
(1)“ 小时走了2 km,估一估1小时走多少千米?
(2) 动手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友情小提示: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再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 小时走的路程。
(3) 结合线段图,思考:要求小明的速度,第一步可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4) 结合解题思路,思考2÷ 要怎样计算?它把除法转化成什么?怎样转化?
3、计算例3第二个算式 ÷ ,想一想 ÷ 可以转化成什么?
4、通过上面的2道计算题,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31“做一做”的第1、2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八第4、5、6题。
              2、拓展提高:练习八第7、8、9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20:40 | 只看该作者

3-3 <<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难点是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
3、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 428+63÷9―17×5                (2) 1.8+1.5÷4―3×0.4
(3) 3.2÷[(1.6+0.7)×2.5]           (4) [7+(5.78—3.12)]×(41.2―39)
二、探索新知
1、阅读例4题目,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友情小提示: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列出综合算式,想一想它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立完成P34 “做一做”第1、2题
4、明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正确复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九第2---6题
              2、拓展提高:练习九第7---10题
☆友情小提示:(1)第2题:要注意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2)第7题:“60瓦”与计算无关。
(3)第10题:最后得数与原数相同,原因是 、 的倒数与 的积正好是1。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3-4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4、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解决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写出等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友情小提示: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
☆友情小提示: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注意解题格式。(将此题在反面按正确格式解答一遍。)
(5)也可以应用算术方法来解答此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例1第(2)个问题,并思考下列问题,若有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1)要求爸爸体重,需要题目中出现的哪两个条件?
(2)画出线段示意图,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想一想上一题的线段图和这一题的线段图有什么区别?
(3)写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在反面)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38“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40练习十第1、2、3、5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6、7、8、9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20:53 | 只看该作者

3-5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交流讨论并解答。组内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友情小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索新知
1、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例2
(1)阅读例5的主题图及题目,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一说“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 ”的含义,把谁看作单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3)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出方程式并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0练习十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第10--13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14题以及P42最后一题“思考练习”。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3-6  <<比的意义>>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阅读理解课本P43页后,完成下列各题:
用10千克盐和600千克水配成盐水。求:
(1)盐和水的质量比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和盐水的质量比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P44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比和比值的表示形式完全相同,什么情况下它们的表示形式有区别)
4、思考: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
☆友情小提示: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5、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友情小提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4“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47练习十一第1、2题。
              2、拓展提高:练习册P45“比的意义”练习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21:00 | 只看该作者

3-7  <<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难点是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填写下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分数                -(分数线)                分数值
比                :(比号)        后项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参考课本P45比与分数的关系和比与除法的关系的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相应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如何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P46例1主题图及题目,了解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动笔尝试,有困难的可以交流讨论,根据例题的提示完成课本填空。
(2)对比例1第(1)题两个比化简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例1第(2)题中两个题的区别,想一想当一个比的前后项不是整数时,
怎样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把你化简分数比,小数比的思路给记录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一第3、4、5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一第6、7题以及P48最后一题“思考练习”。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3-8 <<比的应用>>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培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难点是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
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友情小提示: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
☆友情小提示: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5、练一练:P49“做一做”
三、知识应用: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
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二的第6、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21:06 | 只看该作者

3-9  <<整理复习(1)>>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2、提高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2、难点是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______________;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立完成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观察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立完成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做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叫做比值?_________________
(2) 以“3∶2”为例,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各是什么?
(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分数                -(分数线)        分母       
比                :(比号)                比值
2、比的基本性质
(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2)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3、7题
              2、拓展提高:练习册P49“我会算”
四、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3-10 <<整理复习(2)>>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
2、难点是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二、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1)阅读P52第4题,理解题意;(2)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3)列式解答。
☆友情小提示: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友情小提示:解题规律: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三第4---6题。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2、拓展提高:练习十三第8--10题
四、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21:12 | 只看该作者

4-1 <<圆的认识>>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        会使使用工具画圆。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2、难点是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友情小提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二、探索新知
1、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请你用生活中的物体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并把它剪下,试着找出它的中心点。
2、自学课本p56---57
(1)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3)认识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4)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在同一个圆中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3、请试着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59“做一做”1、2、3、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60练习十四第1---4题。
              2、拓展提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4-2 <<轴对称图形>>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在前面所学过的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圆的对称轴。
2、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圆的对称轴。   2、难点是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______________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探索新知
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平面图形        等腰梯形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        园
对称轴(条)                                       
2、想一想: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试着折一折,画一画。
3、阅读课本例3,想一想: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4、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友情小提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59“做一做”1、2 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友情小提示: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四第5—9题。
              2、拓展提高:请你创造性地利用大小相同或大小不相同的圆(1—4个)设计出有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对称轴的组合图形。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21:20 | 只看该作者

4-3 <<圆的周长(1)>>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3、培养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难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什么是圆的周长?
              指一指,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友情小提示: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即C=4a)。
猜一猜:圆的周长是否是它的直径的常数倍?说说你的理由。
二、探索新知: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找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量一量它们圆面的周长与直径,并记录在p63的表格中。说一说你是如何测量的?
☆友情小提示: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2、观察表格,想一想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通过表格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P63,了解圆周率的知识,谈谈你的感受。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友情小提示:
圆的周长公式   C=πd   或   C=2πr     ( 其中π=3.14 )
4、自学课本P64例一,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64“做一做”1、2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5、8题。
              2、拓展提高: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  )
(3)C =2πr =πd                                     (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4-4 <<圆的周长(2)>>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求圆的直径和半径。2、难点是灵活运用公式。
【学习过程】
一、复习: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1、圆的直径是2厘米,                 2、圆的半径是4厘米,
              求圆的周长是多少?                    求圆的周长是多少?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
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______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推导下面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阅读练习十五第2题,                ☆友情小提示 另一种解法:
理解题意,学习解答方法:              已知:c=3.77m
已知:c=3.77m                         求:d
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解:设直径是x米。                        3.14x=3.77
3.77÷3.14                            x=3.77÷3.14
≈1.2(米)                               x≈1.2  
   答:圆柱的直径是1.2米。              答:圆柱的直径是1.2米。
3、练一练: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知识应用: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___________。
                      ⑴ 3、14×8
                      ⑵ 3、14×8×2
                      ⑶ 3、14×8÷2+8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五第3、4、6、7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五第9、10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5: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