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04:05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笔算乘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49页例1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p49例1
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
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综合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练习七第6题。
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
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3、火眼金睛
练习七第7题。
4、比一比看谁做的对
322          145          679
×24         ×27          ×13

3、列式计算
(1)  123的35倍是多少?
(2)  13个451相加得多少?
4、(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04:1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小组内学生写出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练习
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183×15         24×135        37×111    11×258
★注意试着找出划线题目的规律,并用规律直接口算出计算下面各题:
15×11      13×33        14 ×44  15× 77
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3、小明每分钟打字110个,从10时到10时25分,他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到10时35分他能完成4000字的打字任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04:15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 P53例2及练习八1—4,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
学习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方法。
        一、自主学习
1、出示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小组内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五、过关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180×15      20×135     307×11       12×280
2、p55练习八:1、2、3、4
3、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101×90=  608×5=
4、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               106     
      ×  30            × 30         
     ————         ————         
         318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04:19 | 只看该作者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 P54 例3及练习八 5-9,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一)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小组内交流)
3、再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5、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6、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学习例3
1、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2、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4、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二、合作探究、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三、过关检测: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
6、练习8  5、6、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04:24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 P58例4及练习九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一、自主学习
1、口算p47练习六第4题
小组内交流: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友情提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提高练习
1、要求完成第6、7题。(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三、过关检测:
1、 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
5×3=    50×3=    500×3=    50×30=    500×30=
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观察前三个算式: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   倍、    倍。(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   倍、   倍。(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
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
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
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运用规律。
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如算200×60时
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
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
★3、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缩小)m倍,因数B扩大(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
★4、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m倍,因数B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04:28 | 只看该作者

课题:乘法估算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准备:
19×18≈        32×53≈     41×30 ≈      
          42×21≈        28×40≈      12×9≈
小组内交流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2、自学p60页例5
(1)小组内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要求学生列式: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小组内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三、过关检测:
1、P60的“做一做
2、估算:223×18≈      
(1)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     所以 223×18 ≈         
(2)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      所以223×18 ≈         
(3)把223看作   ,把18看作     ,    ×    ==      所以223×18 ≈   
3、估算:98×22≈       317×21≈        同桌交流结果
4、估算:340×12≈        (包)
(1)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    =      
     所以   340×12≈      (包)
(2)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    =      
     所以   340×12≈      (包)
(3)把340看作     ,把12看作     ,     ×    =      
     所以   340×12≈      (包)
5、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估小了    估大了
两个因数都变大 ,就把原来的结果(        )
两个因数都变小,就把原来的结果(       )
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
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
6、49小学有学生612人,全区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区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04:32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练习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练习过程做到:
(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
(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对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反馈练习结果: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            7 0 8                       6 4 0
×  2 5             × 1 2
3 5 4 0               1 2 8
1 4 1 6                 6 4
1 7 7 0 0               7 6 8 0
(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三、过关检测:
1、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1)列出原算式:63×4=。(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2、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3、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       85×16=       85×8=      85×320=
★4、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    );如果B缩小5倍,则积是(     )。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80千米/小时,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速度是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4: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