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5 17:29:26
|
只看该作者
①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按次序每组完成一次送换孩子相关题目)
②抓线索,理情节(指名学生总结情节特征) (板书)
送去长子 女儿换次子
次子长子 要回女儿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③通过板书,可以看出情节安排是什么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师小结: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简单平淡,读者就会生厌,而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
3、三读课文,探究父母心
①再看理由,你认为充分吗?
②实际上他们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抓住父母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探究)
(学生发言)
师: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在送孩子的问题上之所以犹豫彷徨,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这么多的东西,他们内心是沉重的、痛苦的,然而他们对子女的情是真挚的,爱是浓浓的。
(板书:浓浓的爱心) ③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体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的爱子之心。
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a符合生活的真实;b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c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④师:这家人浓浓的至爱深情,充盈着整个家庭,看着这家人终于在一起了,你感觉到他们就真的能幸福、快乐吗?
文中的父母在这短短的一天里,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啊!想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就得饮下骨肉分离这杯苦酒,想要一家人团聚就得饱尝贫穷的折磨,在送与不送的犹豫抉择中,父母这颗沉甸甸的为孩子而跳动的心就呈现在我们眼前。读了这篇文章,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以后会过得什么样?
(生谈)
小结:我们担心主人公的命运,也会祝愿父母的浓浓的爱心能克服生活上的千难万阻,让全家六口健康而幸福地活着。但不管怎样,我们心中也似乎总有一股淡淡的哀怨。 (板书:淡淡的哀怨)
(多媒体出示川端康成简介,生读)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国》《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师小结: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才有了对人间感情更强烈的渴望,所以在作者创作中总能体现浓浓的爱心和从心底里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怨。
(多媒体出示:川端康成作品风格:1、一波三折。2、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三、发掘生活中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通过他的笔尖让我们看到一对父母的爱子之心,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老师也生活在这种爱中,你能回忆一些生活的细节,来说说你的父母吗?
(学生交流)
播《天下父母心》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怨
送去长子 女儿换次子
次子长子 要回女儿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