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28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年会另一个显示中美历史教育交融大餐的是关于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古今文明》世界文明史教育相关问题,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其先生通过论文的形式做了精辟的解读,并畅谈了感想和引发的思考,希望我们的历史教学能运用“他山之石”,取其精华,为我国的历史教学而用。如关于“历史观”的问题──“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过程,所有伟大的文化体系通过互动,共同创造了当今世界”,这种“全球史观”说明当代世界文明是所有民族的共同贡献,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全球性的视野和宽广的心胸;关于“历史学科”问题──“历史是人类过去的记录,建立在存留的证据之上,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从人类经历中获益的手段”,历史学科的任务是根据证据,将看似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进程加以“清晰化”,反之,导致出现模糊化和混乱化就是失职。历史撰写实际上带有主观、人为的成分,因此,历史教育目的的普遍共识是让后人从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并受到启迪和感悟。因此,历史需要我们讲究科学精神,要体现客观性的规律,讲求科学的方法。如先收集资料(来源于历史遗存、口头传统、图画资料和书写记录等),然后推断资料的真实性,最后是综合后得出精辟客观的历史判断。对历史分期实际上是不同史学家对人类历史的独特解释,中外看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见仁见智的学术行为,遵从看发展求变化,找延续求传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把自己的历史感悟传达给读者,阐明自己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见解和价值判断。以时序为经,选材相对平衡,设计宽泛的领域,基本勾勒出人类文明的基本脉络,体现了各地区、各生活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在历史进步动力的认识上,美国文明史教育的特点是敢把不同的历史观介绍给学生,我国的历史教育也可给学生介绍不同的史观,但我们更应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史观。关于“总结历史瞻望将来”问题,“纵观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努力和激情。21世纪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本身,而人类对这些问题更加确切的了解和解决的方法,未雨绸缪,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这说明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达到更高的层次,挖掘更深的寓意。应树立世界各民族平等建立文明、公正、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关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对自己文明的欣赏和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让青少年了解到除自己国家历史文明以外的历史文明弥足珍贵。特别是一些强国的孩子更要摆脱“唯我独尊,舍我其谁”传统民族心理,而我们中国的孩子更要以泱泱历史文明大国的宽广胸襟,以更加客观平衡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世界上其他的文明传统,我们也将通过自己的历史成就和当代进步向世界展示自己。
四、 回眸历史课改与教材建设艰辛历程,引领今后实现历史课程价值正确的方向
本次年会为我们未来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的最后一道课改大餐,是我们的理事长陈其先生对长期以来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历史教学的前瞻性思考。这些无不让我们及时吸取过去历史课改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以积极的心态、成竹在胸的历史智慧、技能与策略以及美好的期待来达成我们的历史有效、高效以至魅力教学,并运用全新的课改精神来践行我们历史学科不可取代的人文教育价值。
关于历史课程总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简单回顾:一是“课程核心理念的积极变化”问题,2000年开始的历史课程改革,是中学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围绕课程要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并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总体目标,确立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等,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在知识点简化具体化、理论的淡化、概念减少、内容生活化等方面做了调整,并在转变教与学方式,鼓励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做了规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的基础上,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原则确定了高中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不仅在知识体系上进行了彻底重建,用模块与专题、中外合编方法在教材编写上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六大模块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探索历史的奥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本次课改的突出特色是初中课标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原则,高中课标强调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要为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学习兴趣提供条件;二是“课程改革促进了历史教育科学研究和教材建设”问题,在本世纪交替时期,我们的历史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诸多研究成果纷纷出现,新老课程专家专著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我们教育传统的精华,而且也融合了西方在史学教育的新思想、理念、做法等,并对我国历史教材的含义、种类、史学中的作用、教材评价、编写相关问题等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种对中外历史教学学术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应用,对新一轮的教材建设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使教材建设获得了更坚实的理论支持。而新一轮历史教材在编写中也得到历史学界专家学者、中学优秀教师和历史教研员等既有一线丰富教学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人参与,使教材的科学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国家教委提倡“一纲多本”原则指导下,目前我们全国范围初中共有9个版本教材(人教、北师大、华东师大、川教、岳麓、中国地图、北京、上海),高中4个版本(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在竞争借鉴中,新教材在体现时代精神(新课程理念、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和新的多元联系的历史知识观)、以学生为本(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人文关怀(体现历史真实的史料、图片、问题等,避免专业化和成人化,启发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提出建议、平等交流,关注指导和激励)、有意识地给师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活动空间(设计探究、活动等课型,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来了解历史,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外在面貌焕然一新(直观性、生动性、审美感和历史感)以及教材的多样化系列化与立体化(教学用书、教辅资料、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地图册、课外读物、复习指导等)等方面表明我国的教材建设和编写水平达到了顶峰。
新高中在课改中也出现的历史课程与教材中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初中基础知识的“低幼化”很难满足高中历史“专业化”艰深的需要。二是课程体系割裂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知识割裂、分散和重复的内容很多。三是模块内部的各子专题跳跃性大,破坏了知识和历史的逻辑,同一重要的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等,被分散到不同的模块,使学生很难建立起整体认知,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四是由于不注重时序原则,历史事件的跳跃和相互颠倒造成教学上的困难。五是出现了一些历史大断层。尽管有的教材版本采用了探究课等方式,但有些重要领域若不涉及就不利于学生把握宏观的历史发展线索。六是历史学习的认知规律受到忽视。初中学习基础薄弱,初中毕业生历史时序模糊,基本概念不清,学习理解消化高中课程的难度较大。七是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过于庞大和笼统。各版本在对同一历史问题上的知识点选择、观点、论述、概念、深度难度处理上有很大出入,给师生带来精神困扰。八是知识内容分配失衡。课时安排上严重失衡。对上述这些问题,历史课改都进行了一些改变。如对初高中衔接问题,对初中课程内容需要打必要的补丁,起到丰满历史血肉、强筋健骨,为高中搭建相对宽广而稳定的初中历史知识平台。如补充某些关键的历史内容,使学生尽可能获得到世界历史的全貌。再有就是从地区平衡的角度来补充资料,如亚非拉的历史。还可以补充一些从国情出发,反映中国特色的内容,如我国的儒家文化,韩国小学社会课涉及到中国的篇章多达24个,300页中有60页是介绍我国的儒家文化,而我们却忽略了朝鲜半岛古代的历史。
对未来历史教学的展望主要做出了以下几方面前瞻性的思考:一是通过历史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达成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历史课程无论如何改革,我们的学科课改理念如何先进,教学方法如何丰富多彩,终究要回归到我们中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上,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努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建设、人类和平和为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强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加深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但这些教育中的核心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情怀的激发和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是我们当前的中国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历史课程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良好的素养品质的养成是多种课程综合教育的结合,需要社会大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等合力才能完成。二是正确的历史观的培养是目前中学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历史教育要让学生基本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发展阶段,认识人类文明从低级野蛮到高级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总体趋势,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这是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独一无二的核心功能。关于历史分期问题,无论我们采用何种分期法,但新课程都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使学生基本认识到人类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方面发展的一部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永无休止的历程。这段历程是人类从一个个阶段走向了当代文明,各个文明彼此联系和影响着的历史,历史是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人类为争取理想社会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记录,对我们国内的学生来说,既要看到中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如何从古代辉煌到近代的衰败,再到现代的振兴的这一历史演变的过程,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激励他们为中华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责任感。而这种教育只有通过通史才能达到。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历史教育的又一大重要目标。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思想方法客观而历史地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发展、联系、因果关系”是历史学科的灵魂。历史教育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政治与经济、文化、思想的相互关系,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同世界的相互影响,人类历史是在矛盾统一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观点。
本次年会可以说是史学史上规格最高意义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史学盛会,既有国内最新史学课改成果大展示,同时又有美国历史教学精粹争奇斗艳,并与之互溶互补,既拓展了眼界,开阔了胸怀,又陶冶了情操。而史学专家的引领更让我们与会者明确了今后历史学科践行素质教育的方向,理清了今后历史课改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史料教学使历史学科丰满生动鲜活起来,让我们的孩子们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探究找寻到历史的价值,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真正从历史的学习中有所收益。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活动,愿我们每一个史学工作者都应该以史学家的姿态,科学家的素养,艺术家的技艺,活动家的智慧,慈善家的爱心,为往圣继绝学,缘史爱铸师魂,为找寻到历史的真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打造人文精神,培养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国家栋梁之才竭尽所能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