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二、新授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认识几种类型的弹簧测力计。
2、观察和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3、认识单位与测量范围。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三)制作简易橡皮筋测力计。
三、课堂小结。
| 1、谈话: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件东西,看,这是什么?(老师出示一根弹簧)。
2、师示范(让学生观察):
①用较小的力拉弹簧,放松弹簧。问:弹簧怎样变化?
②接着用较大的力拉弹簧,放松弹簧。问:弹簧又怎样变化呢?
③再用力拉弹簧后松手使其变形,回不到原长度。问:弹簧又怎样变化呢?
④三次拉弹簧有什么区别?
3、指导学生观察、交流、作比较。
4、导入:我们知道力是有大小的,怎样才能知道力的大小呢,人们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设计出了一种专门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即弹簧测力计(出示弹簧测力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4、测量力的大小)
1、师依次出示所有类型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认识。
2、出示平板弹簧测力计,师引导观察:从这测力计上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3、师根据学生回答(同时贴测力计图并板书: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提环:便于手持
指针:指示物体重力的多少
刻度板:有刻度能读出力的多少
挂钩:挂要测量的物体
弹簧:受力大,伸长长来表示力的大小
4、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测力计,看看刻度板上还有什么信息?力的单位是什么?
师指出,1N=0.98gf,为便于计算,小学科学中常以1N≈100gf来计算。
5、师指出刻度板上的刻度问:刻度板上从“0”到“1”为一大格,表示1牛顿力,那么从“0”到“1”之间有几小格,每小格表示多少牛力?
6、师问:你们手中的测力计最多能测多少牛的力?为什么?
归纳后,让学生相互感受一下,1牛、2牛、5牛力的大小。
7、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测力计,那么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呢?
指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师边讲边示范):
⑴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
⑵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相平;
⑶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⑷测量前先对物体估测。
此外,测量时不能用力过猛,当知道物重大于测力计最大测量范围时,应立即停止测量,避免损坏测力计。
8、老师先示范正确测量操作,然后请一位同学来演示测量物体,师生共同评价。
9、学生小组测量事先准备的勾码和物体,并填好测量记录表。
10、你想玩弹簧秤吗?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弹簧秤呢?老师将准备好的两张硬纸板、两根橡皮筋、两个回形针发给各小组后,讨论:怎样制作简易弹簧秤,必须要有哪些要素?(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即橡皮筋。)
1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说说自己的收获。
| 1、 学生回答:弹簧。
2、 学生观察、交流后回答:把弹簧拉长了,松手后弹簧又缩回。
3、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三次拉弹簧的力的大小不同,第一次最小,第三次最大,弹簧都变形了。
4、 师指导学生比较、归纳:拉力大,弹簧伸长长,每根弹簧都有一个弹性限度,超过了它的弹性限度,弹簧就变形了。
1、师生共同依次认识几种类型的弹簧测力计。
2、学生小组仔细观察、讨论、交流与汇报: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3、学生小组仔细观察、讨论、集体交流,师指导归纳得出力的单位统一用“牛顿”表示,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表示物重单位,因此力的单位也用“克力”字母“gf”它与牛顿的关系是:1N≈100gf。
4、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得出,每小格表示0.1牛,最大能测5牛的力,因为刻度板上最大的刻度数字是5。
5、学生听讲并观察示范,小组的同学合作共同测量并填表,交流,汇报结果。
6、学生讨论后,小组分工动手制作橡皮筋弹簧秤。
老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及时对照标出刻度。
7、反馈制作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并用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来测量一些物重。
|
1、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利用常见并与课堂相关的实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让学生直观感知弹簧测力计,并引导做到认真细致而有序的观察物体,掌握观察技能,培养学生树立细致、有序的学习工作的态度。
3、老师先讲解并示范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学生先观察后动手操作,避免出现更多的失误。
4、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测力计并用于测量物体,体验自己的成功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