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4 18:31:11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8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1.口算除法:口算、估算。
2.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两位数、两位数除三位数、“四舍法”和“五入法”求商、特殊数的灵活求商、商是两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灵活试商 2.正确定商
三、编排特点
1、精减教学内容,加大教学步子,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力度。
例题从老教材的18个减为6个。
(1)删去被除数是四位数的除法计算,不出现商是三位数的情况。
(2)商一位数:除数需要用四舍法求商的,只出不需要调商的。除数需要用五入法求商的,只出需要调商的。灵活试商的,只出前两位不够除的。
(3)商二位数:因为被除数最多到三位数,所以,只出两道题:一般的商两位数除法和商末尾是0的。
(4)增加了如六义第七册商不变性质的商的变化规律。
(5)“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删去。
2、利用现实情境、丰富计算素材。
P78口算例1和P81笔算例1气球、彩旗、连环画、故事书可以分给几个班;
练习十三给书打包;练习十四一袋饲料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车厢多少节运货;
例2买书;例3排位置;寄特快专递,例4收废电池;计算水电平均用量……
3、加强了“算用结合”的教学
本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性抽取出理性、理性运用于情景。A.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口算例1和笔算例1气球、彩旗、连环画、故事书可以分给几个班;练习十三给书打包;练习十四一袋饲料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车厢多少节运货;例2买书;例3排位置;寄特快专递,例4收废电池;计算水电平均用量……。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B.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算用结合”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4、重视口算、笔算、估算技能的共同发展,互为促进。
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估算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让口算、笔算、估算共同发展,互为促进。
5、保证必要的练习。
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口算笔算共18例,现为口算笔算共6例),主要是因为被除数是四位数的除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课标对计算的要求降低了,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我们所期待的那种状况,可见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
具体编排(P78见教材)
例1: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是笔算的必要基础)
例2:两位数、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1.利用前面的除法估算进行试商。
2.借助小棒和直观图帮助理解算理。要解决的难点:(1)定商(2)商的位置
例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试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五入试商)
详细说明调商的过程。
例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灵活试商)
例5:商两位数
1.前面的都是商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都是前两位不够除,这儿出现前两位够除的情况,需要注意的商写在哪儿。具体除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完成。
2.最后让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进行比较。
例6:商不变的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用”整理出“算”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例如,口算例1和笔算例1气球、彩旗、连环画、故事书可以分给几个班;练习十三给书打包;练习十四一袋饲料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车厢多少节运货;例2买书;例3排位置;寄特快专递和例4收废电池;计算水电平均用量……。教学时,我们要充分“用”这些感性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不唐突。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2.让学生主动“探”整理出“法”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学生“估”,鼓励算法“多”。
不说估算是《标准》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的要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在重视口算、笔算技能形成的同时要重视估算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不要因教材中有“大约”“估计”等字眼才想起用估算。
4.处理好三“算”促“共长”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如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口算和估算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口算的技能形成促进估算的有效达成;笔算技能形成又促进口算的巩固和深化,从而达到三“算”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知道什么时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
5.重视“基础”保证“量”
虽说这部分内容有了很多的前沿基础,教学的迁移空间也更大了。但迁移归迁移,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分数、小数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虽然年年提倡重视“基础”保证“量”,但是在实际中发现学生还是在计算环节存在很大的遗憾。
五、课时划分(共14课时)
第一课时:例1(1)、(2)、想一想、做一做 ………[P78、79]
第二课时:练习十三第1----5题……………… …[P80]
第三课时:例1(1)、做一做、(2)、做一做… [P81、82]
第四课时:练习十四第1----5题………………… [P83]
第五课时:例2(1)、(2)练习十五第2、3、4题……[P84、86]
第六课时:例3、做一做、练习十五第5题…………[P85、87]
第七课时:练习十五第1、6----12题…………[P86、87、88]
第八课时:例4(1)、(2)、练习十六第1、2、4、8题…[P89、90、91]
第九课时:练习十六第3、5—7、9--13题……[P90、91、92]
第十课时:例5、练习十七第4、6题……………[P93、94、95]
第十一课时:练习十七第1、2、3、5及解密码题…[P94、95]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第1----2题、练习十八第1题……[P96、97]
第十三课时:练习十八第2----6题………………[P97、98]
第十四课时:针对本单元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六、教学反思
1、P78本节课的量比较大,在教学本课时时可以侧重算,突出计算;在第二节的练习课中突出用,以便达到算用结合。
2、教学中发现学生试商的速度慢,平时可以多做( )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
如20×( )<85
3、在试商的过程中,对于中下的学生,用五入法容易使初商偏小及用四舍法容易使初商偏大不易理解、应用难。所以建议在练习课中进行对比练习,促进理解应用。
4、在灵活试商时,学生不太喜欢用15、25、35等去试商,原因是对于这些数的相应口算不熟练。所以教师可以提前甚至刚开学就训练学生25×( )、35×( )等的口算,要求熟练,这样等教到这一知识的时候,学生烂熟于心,提高试商能力。
5、P89例题设计只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试商,而在P90的练习中让学生去练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这样使整个教学变得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整合练习,这节课针对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题目进行设计练习,而对于用灵活试商的那种题目则放在练习课中加以重点突破。
6、学生的问题让我一时不知如何解决
课堂上,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难倒了我,但是我仍然很高兴,真希望他们每天都有那么多的问题,让我去思考!
P91学生在解决第7题的时候,算出所用的时间是6小时、4小时、3小时,这时,王宁举手提出了一个问题:林老师,我觉得这里的答案有问题,42与63相差21,他们的商相差2,而63与84也相差21,但它们的商却相差1?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于是在黑板上写出了这三个算式:
252÷42=6(小时)
252÷63=4(小时)
252÷84=3(小时)
结果一解释我也解释不通。于是我又说我们写一个比较简单的算式来看看:
12÷2=6
12÷3=4
12÷4=3
除数的变化,是多1,而商的变化是少1,少2,我只能说当我们用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的时候,把第一个除数作了标准,而当第三个算式与第二个算式比的时候,把第二个算式作了标准,所作的标准不同,另外,除数多几与商的变化没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我还是看到学生迷茫的眼睛,灵机一动说:我们下一节课刚好上“商的变化规律”,下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好吗?于是又进入到今天下面要练的练习。
下一节课刚好上商的变化规律:P93
回到办公室,请教了同事,刚好贾校长也在,对高段的数学知识了如指掌,他用比较的标准不同及上下题除数所占的分数比例,给了我作了解释。是啊,等到明天学生学了商的变化规律,我还是应把今天王宁提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去解决,
252÷42=6(小时)
252÷63=4(小时)
252÷84=3(小时)
84与63的关系不会成整倍数,把84变成21,用除数扩大缩小的倍数关系让学生来理解。
我为自己的学生而骄傲!
说自己这一反思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充分地研读教材的每一个题目,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被学生难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