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反思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8:31:11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8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1.口算除法:口算、估算。

2.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两位数、两位数除三位数、“四舍法”和“五入法”求商、特殊数的灵活求商、商是两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灵活试商   2.正确定商

三、编排特点

1、精减教学内容,加大教学步子,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力度。

例题从老教材的18个减为6个。

(1)删去被除数是四位数的除法计算,不出现商是三位数的情况。

(2)商一位数:除数需要用四舍法求商的,只出不需要调商的。除数需要用五入法求商的,只出需要调商的。灵活试商的,只出前两位不够除的。



(3)商二位数:因为被除数最多到三位数,所以,只出两道题:一般的商两位数除法和商末尾是0的。

(4)增加了如六义第七册商不变性质的商的变化规律。

(5)“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删去。

2、利用现实情境、丰富计算素材。

P78口算例1和P81笔算例1气球、彩旗、连环画、故事书可以分给几个班;

练习十三给书打包;练习十四一袋饲料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车厢多少节运货;

例2买书;例3排位置;寄特快专递,例4收废电池;计算水电平均用量……

3、加强了“算用结合”的教学

本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性抽取出理性、理性运用于情景。A.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口算例1和笔算例1气球、彩旗、连环画、故事书可以分给几个班;练习十三给书打包;练习十四一袋饲料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车厢多少节运货;例2买书;例3排位置;寄特快专递,例4收废电池;计算水电平均用量……。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B.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算用结合”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4、重视口算、笔算、估算技能的共同发展,互为促进。

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估算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让口算、笔算、估算共同发展,互为促进。

5、保证必要的练习。

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口算笔算共18例,现为口算笔算共6例),主要是因为被除数是四位数的除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课标对计算的要求降低了,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我们所期待的那种状况,可见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

具体编排(P78见教材)

例1: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是笔算的必要基础)

例2:两位数、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1.利用前面的除法估算进行试商。

2.借助小棒和直观图帮助理解算理。要解决的难点:(1)定商(2)商的位置

例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试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五入试商)

详细说明调商的过程。

例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灵活试商)

例5:商两位数

1.前面的都是商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都是前两位不够除,这儿出现前两位够除的情况,需要注意的商写在哪儿。具体除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完成。

2.最后让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进行比较。

例6:商不变的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用”整理出“算”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例如,口算例1和笔算例1气球、彩旗、连环画、故事书可以分给几个班;练习十三给书打包;练习十四一袋饲料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车厢多少节运货;例2买书;例3排位置;寄特快专递和例4收废电池;计算水电平均用量……。教学时,我们要充分“用”这些感性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不唐突。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2.让学生主动“探”整理出“法”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学生“估”,鼓励算法“多”。

不说估算是《标准》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的要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在重视口算、笔算技能形成的同时要重视估算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不要因教材中有“大约”“估计”等字眼才想起用估算。

4.处理好三“算”促“共长”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如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口算和估算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口算的技能形成促进估算的有效达成;笔算技能形成又促进口算的巩固和深化,从而达到三“算”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知道什么时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

5.重视“基础”保证“量”

虽说这部分内容有了很多的前沿基础,教学的迁移空间也更大了。但迁移归迁移,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分数、小数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虽然年年提倡重视“基础”保证“量”,但是在实际中发现学生还是在计算环节存在很大的遗憾。

五、课时划分(共14课时)

第一课时:例1(1)、(2)、想一想、做一做 ………[P78、79]

第二课时:练习十三第1----5题……………… …[P80]

第三课时:例1(1)、做一做、(2)、做一做… [P81、82]

第四课时:练习十四第1----5题………………… [P83]

第五课时:例2(1)、(2)练习十五第2、3、4题……[P84、86]

第六课时:例3、做一做、练习十五第5题…………[P85、87]

第七课时:练习十五第1、6----12题…………[P86、87、88]

第八课时:例4(1)、(2)、练习十六第1、2、4、8题…[P89、90、91]

第九课时:练习十六第3、5—7、9--13题……[P90、91、92]

第十课时:例5、练习十七第4、6题……………[P93、94、95]

第十一课时:练习十七第1、2、3、5及解密码题…[P94、95]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第1----2题、练习十八第1题……[P96、97]

第十三课时:练习十八第2----6题………………[P97、98]

第十四课时:针对本单元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六、教学反思

1、P78本节课的量比较大,在教学本课时时可以侧重算,突出计算;在第二节的练习课中突出用,以便达到算用结合。

2、教学中发现学生试商的速度慢,平时可以多做(  )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

如20×(  )<85

3、在试商的过程中,对于中下的学生,用五入法容易使初商偏小及用四舍法容易使初商偏大不易理解、应用难。所以建议在练习课中进行对比练习,促进理解应用。

4、在灵活试商时,学生不太喜欢用15、25、35等去试商,原因是对于这些数的相应口算不熟练。所以教师可以提前甚至刚开学就训练学生25×(  )、35×(  )等的口算,要求熟练,这样等教到这一知识的时候,学生烂熟于心,提高试商能力。

5、P89例题设计只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试商,而在P90的练习中让学生去练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这样使整个教学变得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整合练习,这节课针对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题目进行设计练习,而对于用灵活试商的那种题目则放在练习课中加以重点突破。

6、学生的问题让我一时不知如何解决

课堂上,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难倒了我,但是我仍然很高兴,真希望他们每天都有那么多的问题,让我去思考!

P91学生在解决第7题的时候,算出所用的时间是6小时、4小时、3小时,这时,王宁举手提出了一个问题:林老师,我觉得这里的答案有问题,42与63相差21,他们的商相差2,而63与84也相差21,但它们的商却相差1?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于是在黑板上写出了这三个算式:

252÷42=6(小时)

252÷63=4(小时)

252÷84=3(小时)

结果一解释我也解释不通。于是我又说我们写一个比较简单的算式来看看:

12÷2=6

12÷3=4

12÷4=3

除数的变化,是多1,而商的变化是少1,少2,我只能说当我们用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的时候,把第一个除数作了标准,而当第三个算式与第二个算式比的时候,把第二个算式作了标准,所作的标准不同,另外,除数多几与商的变化没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我还是看到学生迷茫的眼睛,灵机一动说:我们下一节课刚好上“商的变化规律”,下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好吗?于是又进入到今天下面要练的练习。

下一节课刚好上商的变化规律:P93

回到办公室,请教了同事,刚好贾校长也在,对高段的数学知识了如指掌,他用比较的标准不同及上下题除数所占的分数比例,给了我作了解释。是啊,等到明天学生学了商的变化规律,我还是应把今天王宁提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去解决,

252÷42=6(小时)

252÷63=4(小时)

252÷84=3(小时)

84与63的关系不会成整倍数,把84变成21,用除数扩大缩小的倍数关系让学生来理解。

我为自己的学生而骄傲!

说自己这一反思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充分地研读教材的每一个题目,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被学生难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8:31:3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单元   统  计

一、教学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套教材统计与概率的编排



一年级上册
渗透(象形统计图)

一年级下册
收集数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上册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下册
复式统计表,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

三年级上册
可能性大小

三年级下册
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
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上册
简单的概率,中位数






统计教学的重点:统计意识的培养;统计过程的经历;对统计功能的体会(预测、决策等);对统计图表、统计量的重新认识;容易犯的科学性错误(取样等)。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统计表或单式统计图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三、编排特点

1.让学生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如利用统计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根据两种饮料销售量的统计决定如何进货,人均寿命增加,找出绿化对降水量的影响,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加,用电子邮件通信的逐年增加。

3.让开放性提问,寻找信息。

四、具体编排

例1: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利用统计表先让学生画出单式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合并。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图和单式的有什么区别,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发现: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总体人口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例2: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编排同前。

五、教学建议

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完成教学任务。

综合应用:你寄过贺卡吗?

目的:

通过数学计算,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步骤:

1.阅读文字材料,了解信息,初步感知节约用纸的必要性。

2.调查统计,计算平均数。

3.计算。

4.开放性讨论。

5.实践行动。

建议:

可以利用其他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计算每家平均每天用多少垃圾袋,全校每月用多少垃圾袋。

六、课时划分(共5课时)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

练习十九    ………………………………………………1课时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

练习二十……………………………………………………1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优化思想    排队论思想   对策论思想

本单元的重难点: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的重难点: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向学生渗透初步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编排特点

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具体编排

例1:优化理论(烙饼问题)

1.每一事件无顺序区别。

2.除了解决三个饼的问题,进一步扩展到4个、5个……10个,让学生探索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

例2:优化理论(烧水问题)

1.事件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

2.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

3.要重点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如“做一做”第1题,厨师做菜的时间固定,但客人的感受不同。进一步发展,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和排队论有相似之处。例如,从上菜开始,每个人平均10分钟吃完,是哪种方案更容易有空座。(数学模型可简可复杂,看考虑的其他相关因素的多少而定)

例3:排队论

通过计算,找到最优的上货方案。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的规划有什么实际意义?对谁有实际意义?

例4:对策论

列出所有可能的对策,从中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

五、教学建议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运筹思想和对策方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要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也不要使用运筹、优化和对策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2.教参里面的课时数为3课时,我认为太少了,应该安排4课时左右。

3.大家上了以后交流说,例2和例1相比,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例2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我比较认同他的观点,对于刚接触“运筹思想”的学生来说,还是挑例2这样熟悉点的题材作为切入口比较好。

4.P112例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奇数饼和偶数饼的烙法后,可引导学生得出:饼的个数×每个饼的面数÷每次烙的面数×烙每面的时间=总时间,当然不必要求学生得出这个算式,只要学生操作后进行汇报,教师有意识的板书,从而让学生发现这个算法就可。

5. P115例3是关于排队论的问题,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短的问题。教材没有给出答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寻求最优方案。教师引导填写表格(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优化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8:31:52 | 只看该作者
方案
卸 货 顺 序
船1的等候时间(时)
船2的等候时间(时)
船3的等候时间(时)
等候时间的总和(时)
1
船1    船2    船3
2
船1    船3     船2
3
船2     船1     船3
4
船2    船3      船1
5
船3    船1     船2
6
船3    船2     船1
监控:(1)教师引领填写方案1:按照船1---船2---船3的卸货顺序,船1的等待时间是(8时),追问:这8时也就是船1(卸货)的时间。
  第一艘船卸完货离开,开始卸第二艘船的货物,第二艘船的等待时间怎样表示?(8+4)说说你的理解。第二艘船离开后,第三艘船的等待时间怎样表示?(8+4+1),解释一下你的想法。
观察:方案1中各船的等候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每艘船都等了8时;船1,一个数;船2,两个数之和;船3,三个数之和。船1,等待时间是自己船的卸货时间;船2,等待时间是前两艘船的卸货时间之和;船3,等待时间是三艘船的卸货时间之和。)
(2)教师简单引领方案4的填写(使学生感悟填表的方法)
(3)每组任选一个方案填表,汇报。
(4)各组快速计算每种方案等待时间的总和,计算中你有新的发现吗?
(等待时间总和不同;方案6等待时间总和最少,追问:这能说明什么?离开的船又可以取运货物,空出来泊位可以停靠其他船只;每艘船的等候时间中,都有重复出现的数字;要让用时最少的船先卸货,  就能节省时间。)
(5)如果你是调度员,你选哪个方案卸货?说明你的理由。
(体现优化思想,感悟排队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6)如果你是船1上的水手,你有会有怎样的想法?(不高兴)
(7)教师小节:你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如果你从码头的整体使用效率考虑,你就会认为,自己的等待是值得的!
提炼方法:把每件事情按用时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这样可以减少总体使用的时间。)
六、课时划分:共4课时
烧水问题………………………………………………………1课时
烙饼问题………………………………………………………1课时
卸货问题………………………………………………………1课时
对策方法………………………………………………………1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8:32:59 | 只看该作者
总复习

如何进行复习

1.分类复习

复习一开始,把知识分类整理复习,教材已经给我们进行了分类,我们对这每一部分的知识都要进行系统化、整理化,使学生明确每部分的知识点。每一步复习要扎实,每一点都落到实处,不能蜻蜒点水,一带而过。

2.综合复习

通过以上分类的复习,学生已明白各个知识点的性质,并从不同的性质中找出共同的一部分,加以综合运用。

3.由浅入深

教师应采用这种“由浅入深、由点入面”的方法,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4.在复习阶段,教师对复习题既要有知识的针对性也要有学生的整体性,复习不光对好学生而言,而放弃后进生,也不能一味的辅导后进生,使复习题没有梯度,忽略了培优的意识。所以必须顾全大局,照顾全体学生。

5.复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大量的时间是疲劳的脑力劳动,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趣味性的情景,促使学生的体脑结合,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以充分施展,从而调节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通过几方面的综合教学,学生可在学校和课堂优美的环境中圆满的完成复习任务,并且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我们从开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应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薄弱点所在,以便等到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可以查漏补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23: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