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 二.影子产生的条件。 三.关于“光源”的教学。 四.影子的特点。 五.巩固与总结。
| 1.谈话引入。 2. 教师发放实验器材,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 4.提问、听学生汇报,总结什么是光源。 1、提问、指导学生明确教科书上三个实验要求,指导学生的实验,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新发现说一说。
3、要求学生用线条和图形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 1.学生五人一组, 准备器材,开始实验。 2.反馈:我们看到自己的手影了吗?我们是怎样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 3.讨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4.小组活动:说一说那些物体会发光? 5.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光源。 1. 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3. 汇报交流。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与规律,再做一次影子游戏。
| 1.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生动手实践, 掌握实验技巧。
3.师生交流,生与生交流反思,评价。
4.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注重观察、学习过程,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式的思维空间,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6.让学生用线条、图形写记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