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非表格式教案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11:4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5 ~ 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 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 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   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        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        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        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        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        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        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   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 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11: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        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大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        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        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        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        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        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        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        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        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11:5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镜面对称
教学内容:
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准备:
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
2、        揭示学习的内容。
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
1、        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
1)、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
3)、小结
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
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6)、小结。
2、        看镜子写时间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2、        拓展性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2、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单元课时安排:大约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  ……………………………………………………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12: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七的乘法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 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测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7的乘法又有什么特点?(学习之间相互交流)
2、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出7个拼好的图案。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摆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能编几句就几句。
4、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诀等。
5、最后整理出7的乘法口诀。
师生交流:
1、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根据七巧板的图案,写出了哪些乘法算式?编出了几句口诀?
2、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内容。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7×1=7            7×1=7                一七得七       
2×7=             7×2=                 二七(       )
3×7=             7×3=                 三七(       )
4×7=             7×4=                 四七(       )
5×7=             7×5=                 五七(       )
6×7=            7×6=                 六七(       )
7×7=                                   七七(       )

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老师指着一个图案问:
拼一个图案用了7块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样编?
摆两个图案要几块七巧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是什么?
4、说一说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块数?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5、拼6个图案需几个七巧板?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所用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6、“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个算式?对应哪句乘法口诀?
7、哪句口诀能很快算出摆7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一个算式?
8、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
学生活动:
1、拍手读7的乘法口诀。
2、你最喜欢哪一句口诀?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3、熟记口诀。
同桌拍手背     四人小组背    开火车背     集体拍手背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抢答游戏。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看图写算式。
3、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下课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
五、随堂练习
六、拓展性学习
□+◎+□=45                 □=(     )
□+◎=35                     ◎=(     )
◎+○=45                     ○=(     )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12: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7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5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3=          6×5=            7×1=             7×0=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5、7、8、12题,以多种方式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变换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记忆看见的兴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完成口诀。
二七(     )       三七(      )         六七(     )
四七(     )        (     )七三十五       (    )七四十九
3、第4、9、10、14、15题都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除15题外,每道题目都是以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第15题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与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看谁算得快。
7×2=         5×7=             6×7=          7×5=
4×7=         7×7=             7×4=          6×4=
7×3=         2×7=             6×6=          5×6=
6×5=         7×6=             3×7=          5×5=
5、接龙背口诀。1—7的乘法口诀。
6、指导第15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12:1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 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图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练习。
6×7         5×6             7×4               3×5
4×6         5×5             6×3               2×6
7×2         3×7             7×7               2×4
6×6         4×4             5×2               3×6
2、回答。
4个6可以说成6的(     )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     )倍。
5个4可以说成(      )的(        )倍。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巩固倍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先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尝试着让学生自行解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
   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画出线段图。
【设计意图 】: 用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效果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12:1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时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目标:
1、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要求学生记住7的乘法口诀。
3、带着练习用口诀计算和巩固两步式题的练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7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令。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形式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9题。
1、第4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数量关系的抽象认识,要使学生真正明白7的6倍就是6个7,5的4倍就是4个5。
2、计算。
5=□                          5=□
2=□                          4=□
7 ×  4=□                   6×    3=□
7=□                          7=□
6=□                          6=□
7×6+7              7×4-4              7×2+7
7×7-7              7+6+7              5×7+5
3、指导练习第7—8题。
三、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4: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