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 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1、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学生大多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1、请一位黄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设置抢答题: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组的得分写入表格,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任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对于学生学习活动评价我设计了以下评价表,进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式。具体如下: 课堂表现评价表.为了在地理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既能大胆回答问题,又能自觉遵守纪律,我们设计了《课堂表现记录表》。表格由“发言情况”和“守纪情况”两部分组成。发言一次则在相应栏目贴上一颗红色的小星星,纪律好则在相应栏目贴上一颗黄色的星星。累计十颗星星就可以由老师亲自给盖上一枚“大拇指”奖章。 课堂表现记录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并使教师掌握第一手的学生课堂表现资料,从而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为进一步改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表格每月一张,学生每天填写,教师定期检查,家长协助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