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预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20 19:21
标题: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预案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能够熟练的利用工具书积累字词,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养成了默读的习惯,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筛选相关的信息,能够独立的分析文章的思路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他们对文言文已经不陌生,已经能够阅读简单的文言文,本文并不复杂,学生完全能够明白文章的大体内容,关键是一些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知识的学习。他们对新知有理解力和感悟力,并有标新立异的思想;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能够理解作者的生活理想。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二、过程与方法
1.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再用归纳比较法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辩证地评价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最后熟读成诵,汲取文化营养。
2.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作者的理想寄托。
三、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准确默写意境语句。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把握文章内容,掌握翻译。
2. 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这样可以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2. 难点:理解句意、文意。 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作者的理想寄托。
教学资源
图片、音频、课件、板书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微软用户1]
1、今天在上课的开头我先请大家来听一首民歌,大家可以先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勾勒出一副风景画,等到音乐结束。我要请同学来描述一下他的感受。
(音乐《梦入桃花源》,约2分钟)
2、提问。请2-4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听完音乐的感受以及他脑海里所呈现的画面(2分20秒左右)
3、小结辞:正如同学所说,音乐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像一个美好的梦。相信大家对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并不陌生,那里有美丽的景色,精致的楼台还有俏丽的黄蓉。那么关于桃源的美梦是谁最先开始做的呢?那就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有个叫陶渊明的东晋文人,他将自己的梦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35秒)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20 19:22
教学活动2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微软用户2]
(出示课件)将出示课件变为自查资料,交流探讨
关于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教学活动3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微软用户3]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2、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加深理解。 听一听课文的节奏,语气。
注意:朗读时要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故事主要情节。
4、自主口译课文。
5、提问质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请求同学帮助解决,分小组讨论,老师可略作归纳。(教师完成指导) 尤其注意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6、口述课文内容,具体落实字、词、句的解释。
7、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重要字词和句子翻译。
(出示读音、一次多义、古今异义词、重点字词课件)
教学活动4 四、.结合课件和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微软用户4]
★★线索--渔人行踪。
★★第一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总结:第一部分:(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故事的开端)
★★第二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微软用户5]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何以见得? (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第三节: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2.文中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4.探讨: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提示:A、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怎样的时代?(魏晋时期,战乱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为桃源外边世界的动乱、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B、从这里我们可知:作者虚构的这个宁静安乐的环境、美好的风俗、淳朴的人情,是为了寄托作者的那种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理想。
5.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总结:第二部分(2-3)写渔人进入访问、桃花源的经过。(故事的发展)
★★第四节: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
1.渔人离开是时为何要作记号,而且还带人来寻找呢?
这里社会生活平静,人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真是理想的社会,渔人也想让大家都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3.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
总结:第三部分:(4、5)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结局和尾声)
★★问题探讨
1、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2、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教学活动5 五、课堂小结[微软用户6]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2、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
(1)本文有不少词语凝练优美,流传至今成为成语。请找出来工整地写下来。
(2)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语言来描绘。 课下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作
附: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第一段: 发现桃花源
第二、三段:进访桃花源
第四、五段:寻找桃花源
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