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口语交际优秀教案:秋天的快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4:0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计理念:  

以创设情境的形式导入新课,以此为主律把整节课内容串联在一起。在教学中,将小组内交流与集体展示和个人介绍相结合,构建信息交流的多渠道,使学生以较为广阔的视野,整合课程资源,融合种种因素,给课堂以内在张力。  

教学内容分析:  

《秋天的快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赏菊花、秋游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丰收的快乐,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补充。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所参加活动的经过,并能将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努力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心理才能使学生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我采用观察、讨论和实物展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加以补充。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参加活动的经过和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演示课件  

学生:自带在秋天里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语:同学们,秋天到了,景色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回答)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秋天既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共同分享秋天的快乐。看看谁能成为我们的“快乐小天使”。  

二、看图说话  

1、请看屏幕(展示课件),认真观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张图向同学们介绍:要求说清楚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干的过程,心情怎么样?如能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更好。  

2、学生评价,并进行补充,将图画中的内容说清楚。  

三、丰收“快乐”  

师语:别人在秋天里多么快乐,你们在秋天里也应该有许多快乐的事吧,用一句话简单的说说自己在秋天有哪些快乐的事?  

1、指名说自己在秋天里的快乐。  

2、分小组交流  

师语:看来你们有许多的快乐与大家分享,那么咱们在小组里每个人都说说自己快乐的事,有两个要求:  

(1)说的同学要把自己的“快乐”展示给大家看。  

(2)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说了哪些快乐的事。  

3、全班交流  

(1)说说你们组的组员说了哪些快乐的事。(板书学生所说)  

(2)看来大家对采摘果实很感兴趣,我们请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干的?  

要求: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也能受到感染。  

(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做了什么准备、有些什么人、果实怎么样、采摘的过程、心情怎么样……)  

(3)总结并展示实物图。  

师语:来,我们一起欣赏几幅果实图,再次感受丰收的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4、小组讨论:确定一个话题,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说你想说的,问你想问的。  

四、评选“快乐小天使”  

师语:秋天里快乐的事真多呀!谁使我们感到最快乐?(生评)她(他)就是我们今天的“快乐小天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4:04:0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次口语交际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说的,也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想说的。通过这些课的学习,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别人的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0: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