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语文教育人文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7: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人文底蕴的流失

世纪末,语文教育经受了一次“枪林弹雨”的洗礼。在燕山雪片般的批评中,人文教育的缺乏成为一大“罪状”,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流失成为社会各界对现行教育的大忧虑。

这种忧虑不无道理。直面语文教育现实,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是最大的问题。“唯理性教学模式”纵横贯穿于语文教学领域。这种模式崇尚抽象、概括、提炼,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却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重视将一切语文知识加以解构和量化,却忽略从文本和人本的整体角度高屋建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忽略其他人文和艺术学科乃至自然学科与语文学科的互补性。这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语文教学向“标准化”、“机械化”转向,从而导致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缺乏,同时催发语文教学的匠化和应试训练的泛滥。使最具人文性、审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语文教育变成了一种纯技术性、近乎八股文式的机械训练。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即文学与人文学科后备人才的愈见匮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7:24:00 | 只看该作者
二、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

教育,与其说是驯化,不如是对生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关怀。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了人类的道德情操、人格精神、心路历程、生存状态,关注的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社会的终极目标、人类的安全、发展与命运等。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健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格,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奠定了“精神的底子”,也树立了人类观照自身、批判自身、不断完善自身的精神标准。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1996年就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母语,它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精神。教语文,同时也就在教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华民族的感情。修订后的大纲强调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

语文课本的篇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尤其是文学经典,集语言学、审美学和精神哲学为一体,是民族人文精神的神彩之所在,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还语文教育人文性,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自会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11-26 12:01: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5: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