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08:2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
3、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的现状;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用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特征;
2、阅读图文,认识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3、分析数据,认识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重    点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    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特征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加有效信息、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突破该难点。对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地图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挑选编排特征突出的资源分布图,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这一教学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08:21:06 | 只看该作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讲解:传统放牧是天然牧草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2002年起,陕西榆林率先告别了传统的放牧养羊,七年来一直实行全面封山禁牧,舍饲养畜,草地生态植被得到了迅速恢复,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天然牧草多年得不到合理利用,既浪费了资源、牺牲了农牧民的利益,又出现了牧草枯死、火灾隐患加剧等深层次的问题。树立新的环保理念,科学利用草地生态资源,取得养殖业与生态系统    双赢的效果是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谷歌公司采用纯生物除草技术——山羊除草(每隔一段时间,租200只山羊到自己所属草地上生活一周,吃掉野草)代替过去用柴油动力割草机来消除野草地火灾隐患的环保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自然资源的知识。

学生听老师的讲解,关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期待学习新知识。

(二)巧设疑问,澄清概念
(追问)那么什么叫自然资源呢?
(板书)一、什么叫自然资源?
存在于自然界,经开发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引导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从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寻找自然资源,从身边寻找自然资源,允许学生有争论,逐步达成共识,加深对自然资源属性的了解。
活动1、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图片,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师生共同讨论,认识各类自然资源。

活动2、、根据所给出的图片辨别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1、、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2、学生总结归纳出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完成课堂活动。


3、学生进行争论、抢答并阐明理由,从单纯的“是”或“否”通过思考推理得出“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三)探究新知
(板书)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举例说明:新型气候资源是说以前没有注意的气候资源,现在把它开发出来作为宝贵的资源来利用。如: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利用冬季严寒发展起来的冰雕艺术等都成为了旅游资源。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不断加深,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鼓励学生交流信息。


1、学生理解和思考,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教师讲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动植物等,数量巨大。其中,矿藏和原始森林经历了数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才得以形成,是不可再生的。        地球上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也经历了
同样漫长的形成时间,他们消失、灭
绝之后也不可再生。人类要很好的利用和珍惜。
活动3
结合《阅读课文:我国矿产资源》,谈一谈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教师举例说明:有的铁矿含铁量低,被称为“贫铁矿”,有的铁矿含铁量高,被称为“富铁矿”;有的草场牧草茂盛、多汁,而有的草场牧草低矮、稀疏。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4、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在不断变动之中的。
设问:大家听说“过石油危机”吗
当前世界经济最令人忧虑的情况之一,是石油价格的持续猛涨。油价猛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长远来说,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类对石油的消费需求却绵延不断,永无止境,总有一天会达到石油资源耗尽的地步。      《地理》杂志刊登的一幅普通人家照片显示,凡是家庭内使用的物品,从汽车、家具、球类、服装、鞋子、玩具、文具到厨房用具,无不与汽油有关。
甚至每生产一磅牛肉都要花四分之三加仑汽油,饲养一头乳牛要花283加仑汽油,每一个汽车轮胎要用七加仑汽油来制造,可见石油对经济的重要性。
石油是地球上经过几百万年积沉下来的矿藏。最初人们从石油中提炼煤油,把副产品汽油倒掉不用。20世纪初美国汽车工业兴起之后,汽油才成了人类的宝贝,被大量使用于汽车、飞机,使人类得以离开家园作长距离的远行。只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消耗,几百万年形成的这个地球资源宝藏,就面临着在几十年内被开采光的命运。
你还知道哪些已经枯竭或即将枯竭的资源吗?

5、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
       教师引导学生读“煤、石油、天然气及主要金属矿产图”,说出这些矿产的分布规律。








活动4
读“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并完成教材P58活动题,指导学生认读太阳辐射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东少西多,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及青藏地区的太阳辐射均高。
(四)总结巩固,加深理解
活动5
结合P55图片内容(“假如石油都开采完了,将来怎么办?” “说不定到哪一天,海啸、地震、风暴等都会成为资源”。),谈一谈你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问题的见解。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我们主要共同认识并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并共同探讨了自然资源的5个主要特征,了解到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无时不刻与自然资源打交道。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人类也要很好的利用和珍惜它。

2、学生读课文并参与讨论,总结归纳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












3、学生直观感受,对自然资源有了进一步了解。相互交流信息。






4、学生理解和思考,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5、学生读图并根据图例找出这三种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
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
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
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
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
铅锌矿遍布全国;
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
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
磷矿以华南为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找出规律并分析原因完成P58活动13




学生积极发言(从思想意识上、从保护和利用方面、从寻找新能源方面等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布置作业
知识拓展:观察自己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

学生观察、思考,并付诸实践,服务社会。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4、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在不断变动之中的;
5、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08:21:1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基于本节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数字的比较、案例的阐述、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1: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