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仿写的写作手法怎么把作文写实
什么叫仿写?仿写绝不是照抄。要想把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作文写好,得到高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难做到。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只有基础打得好,桩子立得牢,往上加层才有希望。如果基础打得不好,就想往上加层,那会垮塌。学习也是这样,假如平时不注重积累,打好基础,总想在考前一年冲刺,那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和参加奥运会比赛一样,平时的训练到位了,在比赛前再参加一次集训,水平才会提升,才有可能赛出好成绩。如果不注重平时的基础训练,而把希望寄托在集训上,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在没有冲刺之前,大家还是按照书里面的规划,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结构搞好,把基本功打牢,再来仿写这些名家的东西,层次就不一样了。
现在再来温习一遍张爱玲的《天才梦》,大家要去体会两点:第一、天才梦这个主题,张爱玲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去写的?第二、她主要是用什样的语言风格来写的?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这一段用的是“写黑以白”的技法——“我”是天才,“我”在其它方面毫无能力。作者笔下的天才,不是完美无缺,不是让人赞不绝口的,她在写天才的时候写出了天才的缺憾,除了天才之外一无所有、别无所能,这是她写《天才梦》的角度。
再往下看:
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划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快乐村人是一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所以快乐村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存着部落时代的活泼文化。
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这个对大家也有借鉴意义,读书一定要精读,不是泛泛地来。我们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点在“破”,而不在“万卷”,不是“读了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天天稀汤寡水地喂上一“吨”,也没啥营养、毫无意义的。只有真正精雕细刻、食不厌精地去读,这样读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现在我仍旧保存着我所绘的插画多帧,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建筑、室内装修,包括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这里注意对称词的运用。)公共餐室是荷花池里一座凉亭。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
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大家注意体会这样的词,这样的语言风格。)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像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字眼”怎么会有“音韵铿锵”呢?“字眼”怎么会有“色彩浓厚”呢?这是通感的技法,或者叫“驴头不对马嘴句”,通感的运用让文字有声音、有色彩了。这也是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中讲的:作文,就是用文字来画画。)如“珠灰”,“黄昏”,“婉妙”(这里用了写实的手法,不是说“我写文章爱用好词好句,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而要把这些字眼写出来,怎么写?用对称词来表达。这里我们还要看到,大作家最忌讳犯词句堆砌的毛病。刚才也跟大家讲了,越到高年级,越是显摆你的词汇——所谓的好词好句,你的漏洞就越会显现出来。)“splendour”,“melancholy”,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前几天讲了梁实秋的《我的国文老师》,这个国文老师为他批改作业时,就拿了红笔,勾勾划划,把他的作文砍了一大半,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让孩子把作文写得有风骨、有精神。
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这是帽子)我的自信心日益坚强,直到我十六岁时,我母亲从法国回来,将她睽违多年的女儿研究了一下。“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她告诉我,“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这一段也用了“写黑以白”的技法,题目是《天才梦》,可作者在这里,讲的不是自己无能就是自己废物;讲了自己不是试过以后就放弃,就是一无所成——没有讲到一点自己天才的地方。而且写这些,用的都是非常平实的文字,都是生活中很朴实的东西。
一些妈妈有一个怪怪的问题:“很多东西小孩子没有体验,就写不出来。”小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怎么会没有体验呢?咱们说养小动物,不相信小朋友没养过小动物。即使没养过小动物也好办,每个小朋友肯定想象过养小动物。这也是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中讲过的:某个地方你可以没去过,但你不能没有想过。
《基础篇》中有一篇吴伯萧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个没有见过长城的人,照样可以写长城的;在《实战篇》里也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小朋友由于家庭的原因,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母亲》,结果就写了一个想象中的母亲,非常地感人。举这两个例子,就是希望大家把那种“没有体验就写不出作文”的观点丢到垃圾箱里去。因为不可能没有体验,只是我们还不了解写作的方法而已。大家总认为非要哭得死去活来,搞得惊心动魄,才叫体验。有的妈妈说,我家小孩要写大海,于是坐上飞机就看大海去了;我家小孩没见过沙漠,骑上骆驼就去沙漠了。这些不是体验,成本也太高了。
平时小朋友要写“天才梦”,也许就会这样写:“我长大以后要当科学家,我长大以后要上神九,我长大以后要拿起手术刀把病人都给治好了……”那是不可能的,这简直就是在撒谎。我们要让这些理想回归朴实,哪怕说“我的理想就是当个理发师”,哪怕说“我就是特羡慕那些做蛋糕的、马路上补车胎的”,这都可以呀,怎么就不是理想呢?
张爱玲在文章里,也没把自己夸得如花似玉的,人家也是从很朴实的地方来写的——“我”不会这个、不会那个,凡是所谓的女红都不会。并不是说,我这“天才梦”跟双枪老太婆差太远了,因为我不会拿枪打;或者说,总是跟奥运会射击冠军比,好像你就很有理想似的,那就不对了。小朋友写作文不会没有体验,一定要把这个观点破除掉。别一说孩子要写飞机,就带去看飞机甚至坐飞机。那如果说要写太空,您不还得带他去一趟太空?没去过,但一定要想过。从来没见过妈妈的人,可以写想象中的妈妈;从来没看过海的人,可以写想象中的海;从来没见过沙漠的人,可以写想象中的沙漠;从来没见过长城的人,可以写想象中的长城;从来没去过故宫的人,可以写想象中的故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