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优秀案例及说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7:25:06 | 只看该作者
《吨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节课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7:25:28 | 只看该作者
《吨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量”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一是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示主题画,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入,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发现问题,揭示课题——认识“认识吨”
(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认识吨。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的重量,通过背一背同学的体重,先让学生亲自感受1人的体重,再应用想象感受40人的体重,感悟出1吨有多重。接着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加深理解1吨的质量观念。使抽象化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并培养了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2)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解决主题图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为此,在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的基础上,我再让他们解决主题画的问题“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有几种过桥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 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  )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做一做”。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反馈练习。
学生以小组讨论,畅所欲言的方式,用多种答案解决第十二页“做一做”和练习三第1、3题。该环节的设计,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外拓展
回家了解一下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一吨,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那些节水方法?写一篇小作文。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并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7:25:54 | 只看该作者
《吨的认识》说课稿(人教课标版)

渝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静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 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 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    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  )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己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7:26:38 | 只看该作者
《吨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吨的认识》。“吨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第一单元“测量”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

本课时在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之后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指导常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学情分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由于课堂教学限制,又不能像“克”与“千克”教学那样,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吨”的实际大小。同时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将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大量感知生活中吨的存在与应用来建立吨的观念。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2.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灵活选用质量单位,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网站学习,合作交流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二、说教法

整合点诊断:

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含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获得直接体验,但1吨有多重就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为此我将在学生亲身体验较轻物体质量基础上,利用网站资源,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根据整合点教师教学中要关注将“1吨”的抽象知识通过生活情景再现,以启发教学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环境下参与组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后,通过专题网站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逐步由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建立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四、如上分析确定以下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0�2�0�2�0�2�0�2 网站学习、探究新知、�0�2�0�2�0�2 闯关游戏、分层练习


深入生活、拓展视野�0�2�0�2�0�2�0�2�0�2 布置作业、展我风采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学生汇报自己调查的体重,同桌互相背一背。体验20千克桶装水的重量。此环节复习质量单位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为吨的认识作好了铺垫孕伏。

2、上课时,放动画片《曹冲称象》,针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质量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有哪些了解?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网站学习。

(二)网站学习

设计思路是: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网站自主学习,上网查找、亲身体验、讨论交流,逐步向学生展示一个有序的、完整的关于质量单位“吨”的知识结构。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后,还可进入网络交流,师生互动探究。

我在学习网站上安排了四个环节,解决整合点。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将课本上第11页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图以动画链接形式,将动物拟人化,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从而引出“吨”的概念。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网补充体现整合点

在学生课前已经感知了20千克桶装水和25千克学生体重的基础上,借助网站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间,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

第三环节,寻找生活中“吨”存在。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价值。在充分感知1吨有多重之后,教师在网站上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从表象到抽象层层深入让学生加深对“吨“的认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四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质量单位吨与千克的换算方法等同于千克与克的换算,本环节在网站上以学习伙伴提示,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关于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千进率的规律。

(三)分层练习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闯关游戏形式,分为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拔高练习、拓展练习四个层次,既体现了分层教学,又体现了练习的由浅入深的阶梯型。学生与电脑互动,及时了解自己知识掌握情况,体现了网络学习的交互性。

(四)延伸拓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借助网站向学生展示了与质量单位“吨”有关的图片与文字,如,蓝鲸图、大象图、交通工具载重量、各种各样的称。学生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充分体现网络学习高效性。

(五)布置作业

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想法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下,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五、教学反思:

这一节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概念教学,也是我对数学学科概念教学的一种尝试。以往传统概念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概念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认知规律和特点,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背概念上,忽视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感悟。本课中以故事情景导入,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大小,从而产生认识“吨”的需要,通过专题网站学习,使学生在大量的情境体验和丰富材料的感知上,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1吨有多重,层层深入使学生逐步认识“吨”,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网站学习中既有贴近学生生活,有趣,生动的图片和资料,师生还可以互动交流,增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整合课与传统课相比,在本质上改变了以往数学课抽象、枯燥的氛围,不仅增加了多媒体的使用,而且能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视野,增大知识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23: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