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教的误区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的幼儿园教学实际谈谈搞好早期教育的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06: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教的误区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的幼儿园教学实际谈谈搞好早期教育的体会
发布者:范忠彬
早教误区及体会
科学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是指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主要是指家庭教育,这是一种不同于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特殊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按照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智力潜能的充分开发和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教育。家长及社会应特别重视0——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及早期训练。早期教育是在幼儿发展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刺激,加速幼儿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冯教授说早慧的孩子有三种类型:一是跳跃型发展,提前上了大学,这是少数,不可强求;二是充实型发展,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发展大有后劲;三是特长型发展,各方面平平,而某个方向特别优秀而超群,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体育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省自制智能,认识自然动手操作智能等多元智能中,无论哪方面突出都十分可贵,他的充分发展往往也是奇才。可是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早教的看法我个人认会有以下误区:
第一: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
      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而没有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早学习文化知识,把大学的课程放在中学学习,中学的课程放在小学学习,小学的课程放在幼儿园学习。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能够适应,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取的。美国著名儿童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更看重的是“成熟”。他的观点是: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特征在环境影响下,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

第二:过早的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
     许多家长在看到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后,便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学习一切知识,尤其是参加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想把孩子培养成为“超级儿童”,具有“超凡”的智慧和能力,成为所谓的“神童”。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这样不但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模式,更严重的是超前的教育可能是儿童厌学的根源。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培养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昆体良提醒父母和教师:“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至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苦艾心有余悸。……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
第三、早期教育成了智力教育
有些父母将早期教育误认为就是智力开发,于是在幼儿还不懂1、2、3、4的时候,就教他们数学知识,因为他们认为智力开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是按以下顺序的: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并且它们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比婴儿期有明显提高,而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发展,所以这时期的幼儿不适合进行高难度的数学学习,也不宜进行复杂的知识教育。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养成勤于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忽视锻炼等误区。、结合我园谈谈搞好早期教育的体会:
早期教育的体会及策略:
(一)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核心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教育在促进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又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必须通过外因方能起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太多,否则会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任务的实现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幼儿从出生到上小学是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幼儿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有序地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变。这个时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各个发展阶段的儿童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教育任务既要符合各阶段儿童发展的水平,又要促进他们的发展;既要适应各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照顾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教育并不排斥针对儿童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儿童先天的素质不同,兴趣、倾向也有差别,应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儿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能强求一律。但必须以不妨碍多种兴趣,及体、智、德、美诸方面主动地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前提。教育工作既要因地、因时、因具体对象制宜,做到灵活多样,又不能借口“个性化”、“自由化”而无视统一性与全面性。
教育既然要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对幼儿的学习、成长不能只满足于知识量的增加和最后的成绩,也不能只考虑他们的行为举止是否规范,而要重视幼儿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如何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注意他们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杜威曾说:“我们可悲的一种错误,就是急于要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至忽视了生长的过程。”皮亚杰也曾批评某些人“只关心培养出来的完人,而不关心儿童以及其发展规律。”
(二)家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平台,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实际上,早期教育最好的课堂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思想、习惯、品德、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的形成与发展,同他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关系极大。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井井有条,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也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人专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他把一对同卵双生子的女孩子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一个被送到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几乎是相同的,但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两个孩子在个性的发展上完全不同。另外,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影响作用也是相当大的,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甚至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提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等习语正是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尤其是家庭环境的作用。金融论文
(三)、及时强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强化是指在幼儿出现父母所期望的行为时,为了保持此行为的出现,而施加的某种刺激。当然在这里是指当幼儿出现好的行为时要施加好的刺激,即积极强化。通过积极强化可以塑造幼儿的行为,并且要及时强化,否则是不利于儿童行为发展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在一生中第一次做某件事,或许是出于模仿,或许是出于尝试错误,或许是一种应答性的条件反射,无论属于哪一种,均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后果“多少是令人愉快的”,也就是说他得到了报偿。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报偿即积极强化,儿童的有关行为就养成了习惯。但在强化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防止出现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如果经常使用外部奖励,会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应的外部奖励而损坏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知,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另外,掌握分寸,划清界限;遇教于喻,深入浅出;宽容感化,以情动情;遇物则诲,择机而教等都是很好的早期教育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2: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