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 教案和教学反思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2:0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而本单元刚好是如何制作香蕉奶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设计理念: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听说能力,那么如何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尤其是操作能力,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授课类型:多媒体演示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重点短语,能独立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熟练制作奶昔,并能用英语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词汇:peel, cut up, turn on, 重点句式: How do you like ……? First …, then…, next…, finally….

教学难点:能独立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

I. 导入新课。先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挑出,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 然后展示奶昔的图片,让学生猜what’s this? 通过学生的猜测揭示答案奶昔。接下来出示奶昔的种类,然后告诉学生,老师会制作香蕉奶昔,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制作香蕉奶昔吧。

II. 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制作奶昔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并且教学生搅拌机这个单词。

III. 制作奶昔分六步完成,每一步先出示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猜测具体的操作,教师提示peel, cut up, turn on, pour…into, put…into.

IV.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奶昔的制作过程。(每人只说其中的一步)排序完成听力1b。(这部分先是根据所听内容排序,然后让学生自己按听到后的正确顺序,进行复述)

V. Pair work. 两人一组编造对话练习制作奶昔的全过程。然后把学生叫到前面,根据具体的操作并解说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表演,看最后哪个小组获胜)

VI. 听录音,完成2a, 2b. 让学生通过听力观察how many, how much 的用法。

How many 对可数名词的量提问,how much 对不可数名词的量提问。

Eg: 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

   How much milk do you want?

VII. 拓展练习。通过对制作香蕉奶昔的掌握,让学生看图片及材料和工具,写出制作汉堡和橙汁的全过程。

总结:本节学习了如何制作香蕉奶昔的全过程,动副短语的用法,对名词量的提问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力。

作业:(1)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短语及句型。(2)用英语写一份制作西瓜奶昔的过程。(作业分层,照顾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2:03:3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I.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任务型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并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让学生亲手制作香蕉奶昔,增加了学生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及竞争意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组织的作用。

II. 在讲解how many 和how much的用法时,直接告诉学生语法结构,不容易让学生掌握。欠缺让学生在具体的练习中,自己归纳总结。可见以后备课中,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多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