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3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听课感受体会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4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公开课《7的乘法口诀》听课反思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就教材而言,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显得很枯燥,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夏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生活中与7有关的话题,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课,创建了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是快乐的。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二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总是伴着一定的情境。 本课开始用动画引出小朋友喜欢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画面,从小矮人过渡到他们手中的气球再到气球上的数字,完成气球的7、14、21、( )、()、()、( )填数活动,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巩固七的乘法口诀,这样的情景创设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48:25 | 只看该作者
《7的乘法口诀》听课反思

林慧琴

一、利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习能力。

皮亚杰曾说过:“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最后都呈现为纳入已有的知识模式,并对已有的知识模式进行调整。”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的2-6的乘法口诀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强的相似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挖掘新旧知识链接的契合点,没有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

教学中教师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利用七巧板拼各种有趣的图形,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

三、挖掘身边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音阶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

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要是教师能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就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48:42 | 只看该作者
<7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听了本校教师付晓林一节数学课,题目是《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付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用七巧板摆出了美丽的图案,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李老师从七巧板游戏,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付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付老师还在课件出示了图案个数与块数的大小表格,让学生进行对比,进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这一节课的时间里,付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付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这节数学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付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付老师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节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49:07 | 只看该作者
评青年教师俞鸿雁《7的乘法口诀》一课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齐新强



金秋十月,是忙碌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为展示和检验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23、24日两天星湾学校组织了 “新教师入门课汇报活动”。全体新教师在师傅和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各展才华,都成功地上了入门课。期间我听了数学青年教师俞鸿雁《7的乘法口诀》一课,感慨颇多。

“7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分段教学中第二段的第一课。本课设计与教学,俞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听完俞老师的课,我也想用一句乘法口诀:三六十八来表达我听课后的感受: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犹存。

一位刚上讲台不到两个月的青年教师能把课上得如此精彩,颇为难得。细细想来,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在以下两点:

一、注重“亲历性”,落实“主体性”。

新课程特别重视变革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本课中,让学生编写7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和运用7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俞老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编写口诀,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特别是在如何记忆方面,老师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电视《西游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生活中的口诀,对于特别难记的口诀,让学生讨论交流、寻找规律,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探究心和创造欲,学生想出了“联系上句、下句记忆,或者用以前学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等方法”,孩子在交流碰撞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师生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使学生对于枯燥的口诀已经生发了感情,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记忆过程成为鲜活、生动的师生学习场景图,尽展在我们面前。新课程理念在新教师的教学中体现的这么好,真是难得,可见俞老师对这节课付出了多少艰辛。

二、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会感到有的课堂教学平淡无味、波澜不惊,甚至死气沉沉;而有的课堂教学则波澜起伏、热情洋溢,如沐春风、充满活力。原因何在?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这种极大反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激情”。

而俞老师却让课堂成为“激情燃烧”的地方,能用激情来经营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她的激情,能用激情来点燃学生的激情,课堂上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堂课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和谐愉悦。可以说俞老师用激情点燃了孩子们心中对学习的热情!

听完课,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青年教师能如此深入钻研教材、落实新课程理念,成功上了这节课,真是难得。她的教学生涯还很长,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在听完课后我狠心地给她打了80多分的成绩,因为在这节课上她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与她共勉。

一、要很好地关注细节: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5个字,“成功在细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对细节的正确把握,是一堂课出彩的关键。而在俞老师的这节课上,几处细节的处理还不是很到位,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与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课开始时的情境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掌握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数学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是每一位老师都要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课中,俞老师通过奥运帆船引入本课,师:小朋友,暑假看奥运会了吗?说说看你喜欢哪个运动项目?(学生自由说)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俞老师也有。是什么呢,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奥运帆船比赛的一小段视频)师:我喜欢什么项目啊?(帆船)对了,俞老师不但喜欢帆船比赛,还喜欢做帆船呢。(课件出示7个三角形摆成的小帆船。)师:瞧,这就是我做的帆船,猜猜我是怎么做成的呀?生:用了7个三角形摆成的。师:真聪明,俞老师摆这只帆船就用了7个三角形。摆一只怎么够呢?再来一只,两只帆船用几个三角?……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更加爱学数学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出现了,是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情境?情境都合理有效吗?一句“俞老师还喜欢做帆船呢!”让我不禁思考:这符合实际吗?做帆船好象是孩子们更喜欢的事情吧?我们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呀!这一处不防这样处理:师:“很多小朋友也很喜欢帆船运动,瞧,这是几个小朋友摆出的帆船,猜猜看他们是怎样做成的呀?”……我想这样的情境创设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于学生思考、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问题。

本课中,俞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把编好的口诀写在书上,学生兴趣很浓,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但不到两分钟,老师就让学生停止了活动,而且在学生讨论期间,老师不停地说着“动作快!”“停笔”等词语。从这些可以看出,俞老师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后面的汇报内容每个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吗?尊重学生,体现主体性又谈何而来呢?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探求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3)关于古诗的情境创设,要富有人文性。

本课中,俞老师能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乘法口诀的应用。在课的最后老师出示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直接告诉学生,在古诗中也有乘法口诀呢,小朋友们找找看。我想,在这一环节,如能配上繁星点点的夜空,再配上教师富有诗意的吟颂,把孩子们真正带入到这首古诗的意境中去,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也有乘法口诀,我想这样的设计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数学与人文的结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时时注意渗透人文性,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数学教学沐浴人文的阳光,我相信数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细节——事情不大,学问可不小,而且是一些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又不容忽视、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注意它,研究它,采取符合你自己和你的学生情况的技巧来处理它,那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很愉快的经历。

关注教学细节,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二、再谈教学激情。

整节课俞老师激情洋溢,从课始到课末,始终处于浓烈的激情之中。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这是我们要追求的和谐课堂吗?教师有必要整堂课都这么激情吗?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些安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激情,更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煽情”技术。如营造意境时的抑扬顿挫和娓娓动听等;掌握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技术和策略等;重视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等。以“激情唤醒激情,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课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课堂。

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多,都是有感而发。我为青年教师的刻苦钻研而叫好!我为青年教师的精彩课堂而叫好!我更为青年教师的谦虚好学而叫好!真心希望星湾学校所有的青年教师都能快速成长,朝着名师这条幸福道路大步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49:37 | 只看该作者
《7的乘法口诀》

归纳起来本课有以下特色: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杜老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杜老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七星瓢虫),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几表示时都与数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     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杜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张波: 师生互动中激发记忆兴趣,在精彩的练习中进行思考。课堂上,师生在对口令、生生对口令、读儿歌,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的活动中进行师生互动、知情交融,师生始终处于合谐紧张的课堂氛围之中。我觉得帮助孩子在课堂上记忆7的乘法口诀还是有必要的,所以一定的朗读、背诵、对口令等各种形式的练习,通过声音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刺激是帮助记忆的一个好办法。所以适当的进行一些促进记忆的练习,对于后面孩子用口诀来计算和解决问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它可以让那些今天才第一次接触到7的乘法口诀或者还不是很熟练的孩子,更好的进行练习,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徐芳: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完成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并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方法记忆口诀。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杜老师可谓是费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那些口诀比较难记?那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戏动画片段)还有《山行》这首七律诗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老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上午听了杜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下面就这节课谈下认识:

杜老师来我校快一年了,初次见到杜老师,感觉她性格很活泼,人很热情。杜老师的数学课给人的感觉和她的性格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去。

一.     整体上看课:

整体上,杜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由猜谜语激趣导入——学生自主编写口诀——分享记口诀的方法——熟知口诀——应用口诀解决问题,每一次环节杜老师都衔接的比较顺畅。课进行的也比较顺利,但是如果能够再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可能效果会更好,如:在导入部分的3个七星瓢虫身上有21个点时,老师可以放手启发孩子自己想,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在14的基础上加7。

二、细节上看课:

首先,这节课注入了小班化理念,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其次,这节课在个别细节方面也关注到了个别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关注了常态下学生的发展,如:在订正反馈口诀的时候,杜老师能将口诀编写中的注意事项标注出来,如有学生写到“三七二一”为了准确表达,我们说成“三七二十一”起到了提醒和强化作用。又如对的让生奖励自己一面小红旗,错的改正过来,关注了全体参与。

    小杜老师在平时认真学习,不懂的地方积极向前辈请教,看到今天这节课的效果,我们看到了她的成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49:49 | 只看该作者
    《7的乘法口诀》评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完成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并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方法记忆口诀。

    当我们翻开书进行备课时,我们感觉到几个疑惑:1、在前面学生已学过1-6的乘法口诀,因此有的家长肯定会让学生在家里提前把7-9的口诀学完,对这些学生来讲,口诀都会背了,他还愿意去经历编写口诀的过程吗?2、7的口诀有7句,学生不仅要知道口诀,更要知道口诀是怎么编出来的,如何在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调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处于很饱满的状态?3、这次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没底,课堂上是否会如我们所愿,与我“友好合作”?

    全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方面

层次比较清楚。(从七巧板引入——通过加法计算和乘法算式为编制口诀作铺垫,自主探索编制口诀——巩固口诀——各种形式练习——用所学口诀解决问题)。尤其是口诀的编制采用让学生四人小组探索探究的方式,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性也比较高。

    2.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思考。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物对人学习总是伴着一定的情景,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教学时,张教师通过拼七巧板这一生动的教学情景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口诀,营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局面。设计环节分明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板书合理。教学过程和激趣手段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了"讲、扶、放"的方式。讲--"一七得七"的口诀是边出示七巧板图边问,写出算式,编出口诀;扶--"二七十四的口诀,利用又出示的二副图片图,想几个几,学生自己编出口诀。放--依次编出3、4……7副图,让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独立完成,相互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利用知识、方法的迁移。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这一点是本节课设计的亮点。

   3.在(游戏)师生互动中激发记忆兴趣,在精彩的练习中进行思考。课堂上,师生在对口令、生生对口令、读儿歌,逛7元超市,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的活动中进行师生互动、知情交融,师生始终处于合谐紧张的课堂氛围之中。我觉得帮助孩子在课堂上记忆7的乘法口诀还是有必要的,所以一定的朗读、背诵、对口令等各种形式的练习,通过声音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刺激是帮助记忆的一个好办法。所以适当的进行一些促进记忆的练习,对于后面孩子用口诀来计算和解决问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它可以让那些今天才第一次接触到7的乘法口诀或者还不是很熟练的孩子,更好的进行练习,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值得推敲和改进的地方:

    1. 教师语言连接太快,对于二个级学生的接受上有一定的难度。

    2. 教师激情不善终,后面有些急躁。
    3.对学生预计不准,教师在临场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50:06 | 只看该作者
二上《7的乘法口诀》评课
11月3日上午听了三节二年级上册的《7的乘法口诀》,下面就主要谈谈我对我们的数学组成员之一的程老师的课的认识:

程老师是在我后一年来到我校的,初次见到程老师,感觉性格很温柔,性子也是不急不慢的,程老师的数学课刚开始给人的感觉和她的性格一样,很温顺,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今天站在区级基本功展台上的程老师让我们见证了她的成长。

一.     整体上看课:

整体上,程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由七巧板拼图导入——学生自主编写口诀——分享记口诀的方法——熟知口诀——应用口诀解决问题,每一次环节程老师都衔接的比较顺畅。课进行的也比较顺利,但是如果能够再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可能效果会更好,如:在导入部分的3个七巧板用21块时,老师可以放手启发孩子自己想,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在14的基础上加7。又如:想想做做的第1题,这里其实就是对几个7之间的关系分析,程老师在处理这块的时候有些仓促,多一个7要讲、少一个7也应该折射一下,这样对于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操作是有帮助的。

  二、细节上看课:

这节课相对于其他两节课我觉得是一节扎实的课,首先,这节课注入了小班化理念,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其次,这节课在个别细节方面也关注到了个别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关注了常态下学生的发展,如:在共同汇报口诀的时候,程老师能将口诀编写中的注意事项标注出来,让生辨识一下,起到了提醒和强化作用,又如在汇报好记的口诀时,程老师将学生认为好记的口诀移至一边,这样好记与难记的口诀一目了然,学生在记口诀的重点也就很清晰,而此外的两节数学课在处理这里时是比较仓促的。

三、见证程老师的成长:

在很短的时间里,程老师能够融合消化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并调整到最佳状态迎接比赛是值得肯定的。还有几点小小的、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和程老师共享:

1.板书是必要的,张贴可以达到美观整齐,可是适当的板书也是给孩子的一种示范和强化的过程,我觉得口诀可以采用粉笔板书。并在特别的地方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

2.练习巩固节奏应适当慢一些,程老师课的后半部分节奏比较快,尽管学生配合的还不错,但是我想那些基础稍微薄弱些的学生未必能反映过来,给这些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是必要的。

3.提炼和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一个星期几天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第一时间里想到的,可以出示一个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这道题可以适当变化,提炼孩子对几个7的进一步理解,如4个星期是多少天?30天里有多少个星期?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解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0 14: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