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友情提示:
这份测试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2道小题,1篇作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你自信、认真、沉着地答题吧!
第I卷 积累·运用(23分)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其中1、3、4、5小题为单选题。(共23分)
1. 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2分)
A. 风靡(mǐ) 贿赂(luò) 荒诞(dàn) 喧嚣(xiāo)
B. 镂空(lòu) 嬉戏(xī) 铠甲(kǎi) 娴熟(xuán)
C. 悖论(bèi) 愚氓(méng) 瑰丽(guī) 编撰(zhuàn)
D. 温馨(xīng) 祈祷(qí) 轩榭(xiè) 羁旅(jī)
2. 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改正后将正确的写在方格内。(2分)
鳞次栉比 责无旁待 毛骨悚然 闲情益致
肆无忌惮 受益非浅 脍炙人口 如火如茶
3. 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2分)
A. 雷同的兴趣,共同的语言,使它们成为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
B. 抗日少年英雄们的传奇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C.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
D. 本世纪初,人们对彗星这位不速之客的出现还充满了恐惧和憎恶。
4. 文言加点词解释或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 )(2分)
A. 相与步于中庭(散步) 水中藻荇交横(xìng)
B. 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这里指蝉鸣) 急湍甚箭(tuān)
C. 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 非相度不得其情(dù)
D. 互相轩邈(比高) 往来翕忽(xī)
5. 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2分)
A.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
B.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C. 《背影》——朱自清——现代
D. 《最后一课》——都德——德国
6. 请用课文原句填空。(7分)
(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无限河山泪,□□□□□?(夏完淳《别云间》)
(6)□□□□□,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7)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钱泳《治水必躬亲》)
7. 本学期向你推荐阅读的名著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在请你结合读书的印象,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3分)
8. 结合语境,品味汉字的美。(3分)
中国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其独特的形美,随时都可以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想像。例如:
一个“”(马)字,让你仿佛看到了鬃毛飘扬昂首嘶鸣的骏马,孤独徘徊在沉寂的沙场;
一个“”(雨)字,让你仿佛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个“”(鸟)字,让你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月)字,让你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理解·感悟(37分)
二、阅读现代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25分)
(一)
天 鹅
余杰
(1)这是春暖花开的一个早晨,灿烂的阳光像金叶子般有旋律地敲打着窗户。
(2)城堡里的客人都在沉睡之中,我便悄悄地虚掩上房门,朝城堡后面的海滩走去。
(3)岛上零零星星地散布着百十幢小巧朴素的别墅,一般都是温暖柔和的暗红色基调,外面无一例外的是大片的草地和花丛。沿着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径,我已经嗅到了越来越清晰的海风的味道。小径两边是挺拔的树林,叫不出名字来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们在树梢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4)走下一个小小的山坡,海滩和海水像画轴一样在眼前展开。这片海水是沉静的、雍容的。大小的游轮从这里驶往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航道不算繁忙,而装配了环保设施、发动机噪音几乎听不见的游轮,驶过海湾的时候,就像是一幅静止的风景画。
(5)渡口上停泊着十多艘家用的小船,两三对老人坐在木头平台上,白发飘飘。在他们前面的海水里,似乎游弋着一群动物。突然,有一只飞了起来,雪白的翅翼掠过蓝宝石一般的水面,像一首乐章中失散的音符,以超越人的感觉的速度消失在对岸的丛林中。
(6)啊,这是一群天鹅!
(7)此前,我仅仅在动物园里观赏天鹅的姿色。动物园中的天鹅,只能让我可怜和同情,而不能让我感受到它的高贵与华美。天鹅是需要仰视的,如果俯视的话,天鹅就不再是天鹅了。我也观赏过高水平的芭蕾舞《天鹅湖》,而真切地体会到人类对天鹅的追慕。这种追慕,体现在舞蹈的高难度动作中,便是竭尽所能地模仿天鹅的美丽。在我看来,就是最杰出的芭蕾舞演员的美,也无法克隆天鹅固有美丽的万分之一。看来,上帝是公平的,他将智慧给予了人类,而将美丽给予了天鹅。智慧的人类,怎样面对美丽的天鹅呢?
(8)我缓缓地走近了,这才发现这群白天鹅有十多只,它们就在咫尺之遥的浅水湾里嬉戏着。两对老夫妇的身边放着好几块脸盆大的面包,他们正在将面包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扔给水中的天鹅呢。每当一块面包落到海水中的时候,天鹅们先是昂首不动,摆足了架子,等老人们不断发出亲切的、催促的呼唤,它们才仿佛颇不情愿似的,游到飘浮着的面包前,将长长的脖子轻轻一拧,便把面包吞到嘴里了。徐志摩形容美女的两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是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用在天鹅的身上,好像更加恰如其分。
(9)旁边一位老太太笑着招呼我,让我拿地上放着的面包帮她喂天鹅。我尝试着跟她交谈,她告诉我,一大早就到岸边来给天鹅喂食,是岛上许多退休老人重要的生活习惯。海湾两岸,不仅有雪白的白天鹅,还常常出现更有王者之风的黑天鹅。面包一般都是刚刚烤熟的,我撕了一片,还带着丝丝热气。有的天鹅越游越近,老太太的丈夫、一位健壮的老头甚至伸出手去抚摸天鹅的翅膀,而天鹅们似乎经常受到如此礼遇,它们安然受之,并没有丝毫的惊诧。老先生爽朗地告诉我:“我跟这群天鹅都是好朋友!”
(10)像在梦中,我的身边是这群美丽的天鹅和这些和蔼的老人。天鹅们吃饱了,便在海面上表演飞翔绝技。它们的身体仿佛没有重量,在天空与海水之间,它们随意地一展翅,就成了一尊不是艺术家所能够创造的雕像。
(11)看着眼前的情景,我忽然记起青年诗人恒平写给朋友的一首题为《飞翔十四行》诗歌。在诗人的眼中,飞鸟与最聪慧、最善良的人之间是划等号的。
(12)我面朝春暖花开的大海,面朝天鹅飞舞的大海,眼睛湿润了。与天鹅为伴的人们,分享天鹅的优雅与高尚的人们,当然会视权势如粪土,当然会与那些肮脏、龌龊的念头绝缘。虽然人类的身体不能够飞翔,但人类的心灵还能够飞翔,甚至比天鹅还飞得高。有的心灵扎进泥潭,有的心灵却飞翔在云间。多么美好的感动啊——心灵在云间飞翔,在灰蒙蒙的北京,多少次了,这种美好的感动与我擦肩而过;而在遥远的波罗的海的沙滩上,它却与我不期而遇。
(13)开完一个星期的学术会议,我又回到北京。刚出首都机场,在出租车中随手拿起一张新出版的《北京青年报》,触目惊心的头条映入我的眼帘:“昨夜不明身份的歹徒潜入北京动物园,杀害园中两只珍贵的黑天鹅”。
(原文有删改)
9. 文章许多内容都表现了令人动心的“美”。仔细阅读(5)~(12)段,请根据所给的角度,试着概括出这三种“美”的内涵。(3分)
第(5)~(7)段(天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10)段(人与天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12)段(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1)~(4)段字面上描写了灿烂的阳光、草地、花丛、油轮、大海,实质上是作者独具匠心地写出了天鹅生活的环境之美。
B. 文章第(5)(10)段描写天鹅飞翔的语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了两幅令人心醉神弛的图画,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天鹅的美。
C. 文章第(11)段提到《飞翔十四行》这首诗,它不仅使文章自然过渡到下文,同时也为深化文章的主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D. 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情感也发生着变化:由欣悦而激动,由激动而归于平淡。
11. 仔细阅读文章第(8)段描写天鹅吃食的语句,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地赏析。(3分)
12. 文章第(13)段的内容陡然出现了转折,谈谈你对文章这样结尾的理解。(3分)
13. 文章中有许多语句都能够唤起人们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的思考,请在下面语句中任选一句,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A. 天鹅是需要仰视的,如果俯视的话,天鹅就不再是天鹅了。
B. 虽然人类的身体不能够飞翔,但人类的心灵还能够飞翔,甚至比天鹅还飞得高。有的心灵扎进泥潭,有的心灵却飞翔在云间。
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2)在园林建筑中,窗子、楼、台、亭、阁,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3)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就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上排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4)“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也就是从一扇窗子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5)颐和园的一座楼上有一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颐和园还有一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6)中国古人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7)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
(8)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就是“借景”中的“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9)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
(10)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11)无论是借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
(根据《空间的美感》一文改写而成)
14.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我国园林建筑“处理空间的艺术”的。(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仔细阅读文章(3)(4)段,请你概括出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2分)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章第(6)段谈到了古希腊建筑特点,并举出了天坛祭台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2分)
17. 结合文章第(7)~(11)段说明的内容,说说下面的园林分别是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处理空间的,请把答案依次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A. 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拙政园中的枇杷园,全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堂春坞等,这些建筑物又把空间分割成三个小院。
B. 怡园东西狭长。东面以庭院建筑为主,缀以花木石峰。西面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在东西两部分景致中间,建有一道复廊,复廊墙壁饰有花窗,从花窗中看东西两面的园景,显得特别幽深曲折;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
A. ________ ________ B. ________ 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8. 解释加点词。(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19. 翻译下列句子。(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 阅读选文,概括出小石潭的主要特征。(2分)
21. 选文既写出了小石潭的特征,又在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感受。请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语句。(3分)
22. 结合文段内容,请从写法、语言特点等方面来简单地分析选文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的好处。(3分)
第III卷 表达·交流(40分)
四、作文。(40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最渺小的人与最伟大的人同样有一种责任。”这就意味着,人生就是一种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面对责任的行为和感悟。
题目:那一次,我________了自己的责任(履行,逃避等)
要求:
1. 先在横线上填上词或短语构成一道完整的作文题。
2. 叙事要具体,详略处理要得当。
3. 安排文章的结构要合理。
4. 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5.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