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0 10:04
标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
一、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

生2:我最喜欢摆汽车。

生3: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动手操作

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的图形,看谁摆得多又快。

②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给你摆得图形取一个名字。

A、指名说(我摆的叫房子图,我摆的叫电视机,我摆的叫“×”图……)

B、同桌互说

③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那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1:7+7+7+7+7

学生2:4+4+4+4+4+4

学生3:3+3+3+3+3+3+3+3+3+3+3+3+3+3+3(师写时说:我都听糊涂了。生答:有15个3。师及时说:这样说我就清楚了。老师写并请下面的同学帮着数,有些学生就叽里咕噜地说:太长了,真麻烦!)

⑤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后都争着回答)

生1:加数都一样。(分别请学生说出这条算式的加数)

生2:都是加法。

生3:都有好几个加号。

⑥谈话:这么长,还有比这条3+3……算式更长的算式吗?(有一位学生说出了30个2相加,这时,老师用很惊讶的神态望着他,使他感到很满足、很自豪)如果有100个3相加,你感觉怎么样?(太长了,太麻烦了,一个黑板都写不下)谁有好办法,使这么长的算式变得简短些?

3、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顿时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沉思,有的讨论,经过多次探索,热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兴奋的欢呼声中,学生开始汇报)

(2)汇报:

小组1:用合并加数3+3=6、6+6+6+6+6+6+6+3(下面学生说:还是太长了)

小组2:3+3+3=9,9+9+9+9+9

小组3:15个3相加

小组4:用乘法15×3

师说: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感觉合并加数的方法还是太麻烦,而且我们以前学过加法,你们想知道数学家想出了个更简便的表示法?(学生齐声说:想)

(3)师出示:15×3并说:看到这算式,你想说什么?

学生1:真的很简便!

学生2:这个“×”是什么?

学生3:15哪里来,3哪里来?

学生4:这个算式怎么读?

(根据学生的提问,请学生帮忙,逐一回答)

(4)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中引出乘法算式的读法、表示意思、乘号和乘法。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写法——乘法。

4、体验运用

(1)找:师: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一趟,那里就有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看谁找得多?

(2)写:针对问题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3)说: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5、谈收获:……

6、生活拓展: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大家课后去找找,看谁找得多。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合理地组织、运用教材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摆小棒”的活动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列算式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最后把课前插图当作给学生体验用知识的资源,学生会觉得轻松又兴趣盎然。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我带学生到公园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知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才能用乘法,并从中获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之感。。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体悟,自主产生求知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办法还是不大完美时,就有了知道数学家的办法的强烈欲望。而且会不知不觉产生对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并带他们到生活中去用乘法,从而初步形成了“乘法”的概念,并体悟学习乘法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节课接近尾声时,让孩子们说一说公园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孩子们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又得到了发展。整个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他们自己体验、探讨出来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0 10:0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及分析

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的道理,在实践与探究中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感知“几个几”
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好玩的活动就是摆小棒,有一群小朋友正在数学活动室里玩摆小棒的游戏,你想去看看吗?
1、有5个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了漂亮的图案,你仔细观察,能把这些图案分成两类吗?(形状)
 (相同形状的小棒图, 不形状的小棒图)
2、出示不同形状的小棒图【蓝圈】
 师:这两个小朋友摆了什么图形?
要知道这个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应该怎么办?(引导列出算式:14+6)
 3、出示相同形状的小棒图【红圈】
 师:这些图案有什么特别的? (每个图案都相同)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仔细研究它们。
同桌一起数一数,这些小朋友摆了几个图形,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 6个三角形,每个用3 根; 也就是说他一共摆了 6个3根
4把小伞,每把用5根; 4个5根
3个五角星,每个用10根。 3个10根
师:看来这些图案都可以用几个几根来说。
4、比较是否是相同加数
 师:那么房子和小树能不能用几个几根来说? (不能)
 为什么? (因为每个图案小棒根数不一样)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 1、动手实践,摆图形
 拼摆小游戏:同桌合作,先商量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在规定的时间里摆几个这样的相同的图形。【出示,并读一读要求】
 2、体会“几个几”,交流作品,摆了什么?
 回答:摆了几个图形,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 也就是说你摆了几个几根?
3、那么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怎么解决呢?把算式写下来。
 学生汇报时,师板书学生的算式,引导学生用几个几相加表达。
 4、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算式中的加数都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
 5+5+5+5 问:这个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5、由困惑引发思考,从长变短的方法
(1)刚才同学们已经摆了几个相同图形了,老师请你继续摆,多摆一些。
(2)要求一共用多少小棒怎么列算式?
师:这样相同图形摆的越多,我们的加法算式就越——长,
 6、教学乘法
 (1)师: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 (2)3+3+3+3+3+3=18 写成 3×6=18
考一考大家:算式中两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相同加数及个数)
 师:你们想的和数学家想的一样,数学家就把相同加数的相同加数的个数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
 (3)介绍乘号:
①揭示乘号。这个符号是名字叫“乘号”。
 ②观察这个乘号和学过的哪个符号很像?(加号)
 师:同学们眼力真好,正因为乘法是由加法转变来的,是加法的一种简便方法,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轻轻的一斜,用来表示乘,乘号在读的时候只读一个字——“乘”。
(4)试读乘法算式,体会读算式的顺序。3×6=18表示,读作:3乘6等于18。
 (5)还可以写成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 (6)这两个乘法算式里的“3”表示什么? (相同加数是3) “6”表示什么? (有6个相同加数)
 (7)尝试:把自己写的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请学生板演)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8)小结: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
(三)巩固练习,深入概念
1、翘翘板练习
师:认真观察,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同桌说说。
列加法算式:4+4=8
列乘法算式:2×4=8或4×2=8
2、熊猫练习
师问:这是几个几?
生:每组有2熊猫,有3组所以有3个2。答对出示小星星
3、读乘法算式
4、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 4+4+4=
 6+6+6+6=
 2+2+2+2+2=
5、看图写乘法算式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列成乘法算式:3×5或5×3;4×6或6×4
6、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3+3+3+3= ________ 2+2+2+2= ________
5+5+5+5+5= _______ 4+4+4+4= ________
7、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
(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
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
(四)梳理知识,课堂小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
生2:我学会了那些算式可以改成乘法算式。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知道了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 游戏: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你能设计一个节奏,并用乘法表示出来吗?

分析:
 通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小结后,对于教学过程做了修改后再进行课堂教学尝试。在“创设情境,感知几个几”环节中,强调学生说出几个几对于教学新知打个基础,但是要求学生分类时我的提问不够明确,因为学生反馈一开始不到位。在“动手实践,认识乘法”中学生通过摆几个几的图形,并用加法解决问题,再引出乘法教学。整个环节学生解决得不错,我在教学时还不够开放,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那么通过学生自己引出乘法这样更为自然。练习部分设计了递进式的练习,学生整体上掌握得不错。整节课教学后,觉得自己的教学应便能力还不够,特别是提问的指向性及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反馈需要多多练习提高。
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0 10:05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
(二年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写出乘法算式。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具体情境产生对一种新运算的需要,经历乘法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
1. 小象吹泡泡的教学课件。

2. 多媒体教室的实际场景及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过几天我们学校要召开教学会议,届时会有很多外地的老师来参加,不知道主会场设置在这儿能不能容纳得下。谁能估计一下这个阶梯教室大约能坐多少人?

师:要想知道这个多媒体教室能坐多少人的准确数据,你有什么好办法?

(数座位,有多少座位就能坐多少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 明确分工,提出要求

师:咱们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让每个人都去数一数座位好不好?在数之前,老师先提几点要求:

第一,一、二小组的同学负责数A区的座位;三、四小组负责B区;五、六小组负责C区;七、八小组负责D区;两边合起来的座位是E区,由第九小组负责。老师负责数最后一排连在一起的座位。

第二,数的时候可以拿着笔和本,边数边算,列一列算式。

第三,每个小组都要在5分钟内完成任务,行动要快,(拿出表)分针指到这儿我们就开始汇报。

2. 全体同学小组合作数座位

3. 汇报展示

请每个小组汇报数的结果,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并请每组的同学说说算式的含义。

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以下几种。

A区和D区:

一排一排数 6+6+6+6+6+6+6+6+6+6+6=66(个)或6×11=66(个)

一列一列数 11+11+11+11+11+11=66(个)

两个两个数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6(个)

B区和C区:

一排一排数 6+6+6+6+6+6+6+6+4+4+4=60(个)

一列一列数 11+11+11+11+8+8=60(个)

E区:

一排一排数 5+5+5+5+5+5+5+5+5+5=50(个)

老师数的最后一排:10+10=20(个)

4. 解决座位问题

师生共同把每组数的座位数加起来,得出多媒体教室共有322个座位。

三、揭示乘法的意义
1. 感受加法的烦琐及乘法产生的需要

师:刚才大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了这么多的加法算式,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从中发现点儿什么?

(算式太长了,有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2. 抓住契机,认识乘法

(1)介绍乘法的意义和读写法

师:针对这种情况,聪明的人们发明了一种聪明的办法,像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师:像这样加数都是6,一共加了11个,用乘法表示就是6×11或者11×6,他们的结果与加法算式的结果相同,也是66。

师:这里的11表示什么?6呢?

(2)练一练

师:让学生自由找出黑板上还有哪些加法算式能列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师: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学习乘法口诀后,算起来会更简便。

四、巩固应用,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师:我们解决了座位问题,还认识了乘法。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看一段动画片怎么样?

(播放动画片《大耳朵的小象》中的片段: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象,长着一对又长又大的耳朵,小老鼠带着它一起去吹泡泡。大耳朵的小象用它的大长鼻子吹出了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的泡泡来。)

(1)小老鼠让它吹出一堆球形的泡泡,如下图排列:

(2)小老鼠让小象吹出正方体的泡泡,如下图排列:

(3)小象吹出的泡泡,慢慢的变成大象的形状,排列如下: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小象每次吹出的泡泡有多少个。是怎么数的。你能列个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对学生列的每个不同的算式都板书。其中第(3)幅图可以看成2个3或3个2,可以列成2×3或3×2。

五、作 业
数一数自己家中物体的数量,想一想哪些能用乘法表示。

[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会数数以及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教学的起始课。很多学生在学前背过乘法口诀,对乘法有一点了解,但这种了解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乘法就是从现实生活中、从需要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本节课想突出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这种运算产生与形成的全过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对乘法的需要,切身体会到乘法运算的优越性,进而理解乘法的意义,能通过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经历,突出体验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时以上课地点的多媒体教室为背景,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并提出任务:多媒体教室能坐多少人?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数座位(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变换问题的情境)。各个小组分工合作,数的方法不同就列出了不同的加法算式。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切身体验到用加法解决问题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这种体验绝不是凭空的说教,而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具体感知、真实体会。有了这种经历,学生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对更简便的表示方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相机介绍乘法这种运算,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它,深刻地理解它,并且也会很好地运用它。这样就地取材,以身边的实际问题为情境,让新的运算和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来接受和认识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关注兴趣,加深理解
在学生了解乘法这种新的运算后,虽然前面解决数座位的问题,实践性比较突出,任务感很强,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趣味性不强。为了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提高学生再参与的兴趣,教师创设了“小象吹泡泡”的动画情境,以小象吹出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的泡泡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从中选择不同的信息点,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突出体现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这样开放式的练习,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空间。学生在数学应用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起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愿望。

三、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突出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在行动之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解决问题中给予恰当的指导,保证学生的活动高效有序。进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0 10:0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内比教学”数学案例

恩施市实验小学  谢华英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从内容的编排上看,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简洁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本节内容约分配3课时进行教学,在第一课时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读乘法算式。

[学情分析]:

     对于“乘法”这种运算方法,大部分学生听说过,甚至有极少数学生能喊出几句乘法口诀。但真正理解乘法意义的,或是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联系的学生几乎没有,所以“乘法”对我班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扎实学好本节基础知识。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已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问題,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所以教学活动中,可安排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活动中去探究、去思考、去讨论、去发现,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活动设计]:

课    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4—46页)

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小棒;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看一看

看课件,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摆了一些什么图形?

二、摆一摆

1.明确要求(看课件)

(1)读要求;

先独立摆几个相同的图案,然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摆了几个什么图形?摆一个用了几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并口头列式算一算。

(2)按要求操作。

2.全班交流,口述算式;

三、理解乘法的意义

1.观察发现

观察板书的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例举类似算式;

说几个加数都相同的,而且比黑板上板书的算式更长的连加算式。

3.自主学习探究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自学教材第46页的内容,思考:

(1)学了这部分内容,你认识了什么新的运算符号?

(2)找到书中老师说的话,请问“像这样的加法”是指哪样的加法?

(3)3+3+3+3+3+3=18,算式中相同加数是(    ),有(    )个这样的加数;怎样用乘法表示?

(4)会读乘法算式吗?试试看。

4.小组讨论(围绕自主学习提示中的问题)

5.全班交流(围绕自主学习提示,逐题交流)

6.及时反馈练习:(看课件出示)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看课件出示的“游乐场”画面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

2.联系实际,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教材第46页“做一做”

五、总结

有收获吗?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落实了“361”快乐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有几点思考:

1.“自学”安排给二年级学生,迈步太大。学生只有一年级一年的学习基础,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不够,甚至是读句断句的能力都不强,怎么能很顺的在规定时间内围绕“自学提示”展开自学!虽然学生在静静地努力地去思考一些东西,但根据后面反馈情况看,自学情况不理想。

2.老师讲得比较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前面“自学”占去了时间,因为“自学”的不得力,这个时间耗去了,本节课的重点又需掌握,所以老师只有根据前面的学情不断地启发思考,明确重点内容,所以显得老师扶得太多了。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1.实践操作,引导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亲自动手摆小棒、列算式,并在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帮助学生在“做”中循序渐进地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体验乘法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例举更长的算式,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发现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2.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仍然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学生的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已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问題,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0 10:0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数数的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题卡、学具

教学过程:

一、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

师: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出示挂图)

生:有小白兔、小鸡、小羊。(注意力集中,较感兴趣)

师:那同学们数一数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白兔?一共有几只鸡?一共有几只羊?

生:小兔子有6只, 小鸡有12只,小羊25只。(气氛活跃)

师:那小白兔都站在一起了吗?

生:不是的,它们是两只两只的站在一起的。

师:奥,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有几个2只啊?

生:3个2只。

师:3个2只是多少啊?谁知道吗?谁能用一个算式算出来?

生:2+2+2=6。(积极性高)(师板书:2+2+2=6)

   (板书完毕后,进一步强调这里有几个2?同时说明3个2是6。)

师:好!接下来,我们在来看一看鸡的情况。它们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

生:3只3只的站在一起。

师:有几个3?

生:4个3。

师:4个3只是多少呢?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3+3+3+3=12。(师板书:3+3+3+3=12)

   (板书完毕后,进一步强调这里有几个3?同时说明4个3是12。)

师:那羊呢?谁能列算式表示出来?

生:5+5+5+5+5=25。(师板书:5+5+5+5+5=25)

   (板书完毕后,进一步强调这里有几个5?同时说明5个5是25。)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好了,现在同学你们观察这来三个加法算式,它们有何共同的特点?

生:他们的加数相同。

师:你们真棒!观察的很准确。那每个算式的加数分别是多少呢?

生:2、3、5。

师:那它们有分别是几个几呢?

生:3个2、4个3、5个5。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来进行计算。(板书:乘法)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式。当然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板书:“×”)

师:对于加法算式2+2+2=2×3或=3×2

3+3+3+3=3×4或=4×3

5+5+5+5+5=5×5(乘法算式加以说明)

师: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书本后先相互说一说,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交流;

师:选择乘法算式相比加法算式优点?

生:加法的算式太长,书写不方便。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学习乘法可以使我们方便、快速的解决一些问题。

三、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师:那同学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记算吗?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妈妈给我买了3袋铅笔,每袋都是4枝,用加法就是4+4+4=12,用乘法就是4×3=12或3×4=12。

生2:我家有5个人,吃饭时我拿筷子拿5个2枝,用加法就是2+2+2+2+2=10,用乘法是2×5=10或5×2=10。

生3:我们教室里有3排日光灯,每排3根,用加法就是3+3+3=9,用乘法是3×3=9。

生4: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5个手指,一共有10个手指,用加法就是5+5=10,用乘法是2×5=10或5×2=10。

生5:我们还有两只脚,手指和脚趾一共就是20个,用加法就是5+5+5+5=20,4×5=20或5×4=20。(学生表现踊跃)

四、小结:

为了把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今天我们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即:

几个几相加

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教学反思:

课一开始,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羊、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自然的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

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只有赋予抽象概念以实际含义,并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基础,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与共享精神。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