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及说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9:47:29 | 只看该作者
优质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课时是乘法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一个热闹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隐含着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学生用小棒摆出的作品。这样的编排能帮助学生深刻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定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数学思考: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解决问题: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定位在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综合整理、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理解、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二)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三)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下面我详细说一说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快乐谷。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接着引领学生进入实践阶段。让学生用小棒图形,并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我把这些所得到的算式有意识分类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去比较这两组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编加数相同的算式,比一比看谁说的长,教师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说得越长越好,假如学生说6+6+6+……等学生说完后老师马上抛出问题:谁能重复一下。学生可能说着说着停下来,因为他说得太长只记得加6,却不知道几个6相加。可能有的学生会重复,教师可以趁势利导问是怎样记住的。学生要想记住必须数一数他说了几个6。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说一些短,然后说一个长的30个2相加。学生会发现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有多好啊”的想法,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乘法。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接下来,老师引领学生认识乘号。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号。这样,就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接下来,就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第二环节,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处理了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接着出示一个爬梯子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一首诗,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出这首诗除了题目之处,共有多少个字。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语文中也有数学。最后,让学生计算一盒药里有多少片,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有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

我设计第三环节的教学为:及时总结,深化新知。孩子们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六、说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契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我在板书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下面是不同数相加、连加算式、乘法算式,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9:47:52 | 只看该作者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2.教材简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和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习题、导生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领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小棒,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四).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9:48:38 | 只看该作者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蕉华田家炳小学                  林义芳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乘法的初步认识”。(出示相对应的课件)
  教材简析:
  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扎实地建立“乘法”概念,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
  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和意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四、说教法、学法
  因为乘法是最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就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参与学习。基于这一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的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辅助教学。同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指导学生用“发现探究”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成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学生具有火柴1盒,20张自制笑脸卡。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整体设计。
  在长期的教学中,大家都能体会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所以,我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第二层:引导探究,概念形成
  第三层:巩固练习,促进同化
  第四层:迁移运用,深化新知
  (二)说局部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我一上课,就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到什么地方去玩儿? 

  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小孩子的表现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个个学生都想把自己的经历炫耀给其他同学。正当他们兴奋时我话锋一转,说: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儿童乐园,大家想去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吧。(课件演示教科书P4的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孩子们可能都会“哇”的一声瞪大双眼,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正当他们惊叹这美丽的画面时,我提出问题:
  “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列式解答。”
  我这样的设计满足了小孩子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引导探究,概念形成。
  现在新课标倡导要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习。因此,我说:“老师刚才巡视了一圈,发现你们都很认真做习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学习情况。”各小组的代表纷纷发言,有的说:“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飞机?列式是:2+2+2+2=8;有的说:“一共有多少人坐船?列式是:3+3+3=9……”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课件我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时,提出另一个数学问题:假如湖上有50艘船,每艘船上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看谁最快把算式写出来? 这时个个学生眼疾手快、大显身手,半分钟后我提问:
  “写完了吗?没有一个人写完呀!为什么?”
  学生会议论纷纷,抓住这一契机,我再说:
  “老师有一种方法可以在5秒钟之内把这50个3连加用算式表示出来,信不信?”
  由于学生通过刚才的亲目验证,他们大多数认为不可能,所以会不相信,这时,我会边写边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出示相对应的课件)
  接着我以“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为例,先让他们观察这幅图显著的特点,指导学生由此认识相同加数4(板书相同加数)然后让他们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4。(板书个数)最后让他们列出加法算式:4+4+4+4+4+4=24(人)。

在此基础上,我会说:“像这样6个4连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6=24或者6×4=24来表示。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最后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由于乘法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小时候学东西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针对小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时地进行反馈练习就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的好方法因此,我设计了第三个教学环节。
  3、巩固练习,促进同化。(课件展示)
  (1)看图填空:

 □+□+□=()×()或()×()

□+□+□+□+□=()×()或()×()
  □+□+□+□=()×()或()×()
  在完成练习后,我将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改写,谁能说说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它必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通过教师的适量启发与学生的亲身体验,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并理解了“乘法”的含义。这样,乘法概念轻轻松松地就被建立在学生的脑海中,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其实就这么简单”,重难点也迎刃而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张扬。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这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因此,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体会知识价值,还可以从深层上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此,我设计了第四个环节。
  4、迁移运用,深化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或者是自己自制的作品,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答?这时教室里就犹如开水般沸腾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加深掌握了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的是一举多得。(展示与学生回答相关的课件)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生活中、游戏中,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新技能的掌握和发挥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对于他们来说,展示新学到的技能就是一种乐趣。因此我这样的安排,主要是给他们及时提供了“用武之地”,并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欢乐又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这就是知识迁移所带来的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9:49:03 | 只看该作者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变魔术的情境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版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乘法的含义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我把知道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年龄小,再加上乘法概念比较抽象,我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二)、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三)、及时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二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利用课本中情境图创设情景:我们来欣赏一下精彩的魔术表演。通过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学生提出问题后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板书解答。变出了多少朵花?学生交流:一个一个数出来,两个两个数出来,用2+2+2=6算出来。提问是几个几相加?3个2相加。一共有多少灯笼?也是这样进行的。3+3+3+3+3=15,是3个5相加。紧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着重认识几个几,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提出要计算这样的20串灯笼的个数如何列算式?学生会写出20个3相加,在写和算的时候学生会发现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3个2相加,可以在3和2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因数和积。3个2相加等于6,所以3×2=6,也可以写成乘法算2×3=6。2和3是因数,6是积。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到此第一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并大声读出来,说出哪是因数,哪是积。最后进行反馈矫正。课本的情境图我把它当成一次练习来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用乘法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加法改成乘法。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三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反思评价。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学生自己表现怎么样?让学生通过回顾整理,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0 09: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