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4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目: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位置:山东版《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属名: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中心小学  张恩华

正文:

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活动角,并带到课堂上玩一玩,然后组内交流,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玩”起来,不一会儿,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生1:我们发现角可以自由地变大变小(用角演示)

生2: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交流时,他们发现了用重合法验证:两个角大小一样,初步感知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生3:我组发现下面的图有3个角。



反思:

⒈动手实践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体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只有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动手实践才能实现。假如我不让学生动手实践(玩活动角),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精彩的片断。这正是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才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远远超出了教师所预想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展示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潜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

⒉动手实践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课堂实践证明,只要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实践中有了自己的体验,学生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巨大的激发。从这节课中,我让学生玩一玩活动角(动手实践),并生成疑问(两个角谁大谁小),促使学生交流,实现了生生互动,在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转变了学习方式,收获了“”有3个角的新知识,而这一切又恰恰是学生在充分动手实践(玩活动角)的基础上才实现的。

⒊动手实践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落实

新课程要求我们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落实。从这一节中证明:学生动手实践,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落实。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角的认识与动手能力),同时也经历了探求角的大小比较与什么有关的过程(过程),并在过程中学会了“重合法”(方法),当然,学生在玩活动角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情感),真正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落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47:08 | 只看该作者
  二年数学教学案例
                             《角的初步认识》
一、背景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再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测量等,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实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

结合生活情景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直尺画角。



知道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

能力目标:⑴

通过操作、讨论与交流,帮助

学生建立角的空

       间观念,培养操作、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⑴

在探索角的知识的过程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

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

考。



学生虽然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并掌握画角的方法。而难点,则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

三、教学策略选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感知、操作、抽象概括、拓展创新中感悟、发现,真正将教材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案例描述

[片段一] 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都是东晖小学的学生,在学校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

 你喜欢我们的校园吗?

 (课件显示情境图)看!校园里有老师、同学们、修剪花草的叔叔。

   观察,有学过的平面图形吗?请你指出来。

生1:窗户的形状是长方形。

生2:老师的尺的形状是三角形。

   ……

师:在图中找出了学过的平面图形,今天要学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叫做“角”。 



[片段二] 释疑探究

师:学会了画角,你能利用手边的东西做出一个角吗?

做好给同桌看看,你做的是不是角?怎么做的?

生1:用纸折。

生2:用小棒摆。

   ……

师:刚有人做出一个活动角,你会做吗?

  学生动手。

师:要让角大一点,怎么办?要让角小一点呢?

动手试试。

生:演示: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越小。 

师:发现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汇报。

五、教学反思

1、 只备教材,对学生备得不够:比如在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时,我想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话描述角各部分名称,再用数学语言来概括。但孩子的知识现状不同,有的学生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说不到点上;有的又无所不知,角各部分名称脱口而出。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有较好的教学框架: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第二个环节里又包括五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和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在引入新课中就把问题抛给学生: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而不是只会跟着教师被动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47:35 | 只看该作者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按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下面结合我在《角的初步认识》新课教学,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教学片断:(新授)

1、看角。(1)媒体展示角。先向学生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物体,从而自然地引出剪刀、三角板、足球门架;再出示有角的实物,让学生感受;然后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国旗、钟、扇面的实物图,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2)教师问:角是怎样的?您能举例说说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吗?

2、摸角。(1)拿出三角尺或课本,找找角。(2)摸一摸角并交流感受。师:摸角时有什么感觉?生:头尖尖的,很刺人。生:两边很平、很直。……

3、做角。(1)用师生提供的材料做出尽可能多的角。如让学生用角操作器做一个和数学书上的角一样大的角;或让学生用方形的纸折角;或由同桌合作用线做成角。……(2)交流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做的情况。(3)在课件中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4、识角。 先让学生带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问题分小组自主学习。(1)用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形成;(2)让学生说说角各部分的特点,在小组内说说角的组成;(3)标出顶点和两条边。  

5、画角。让学生画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1)让学生先尝试板演;(2)再用多媒体示范画角;(3)展示学生作品。

6、比角。(1)让学生比较课件上的两个角的大小:短边角小、短边角大、边相同但角不相等、边不同但角相等等几种不同情况。(2)用动画演示验证。(3)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随后,出示一些填空、判断题,让学生辨析比较;最后让学生数一数一些组合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或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

二、教学反思:

(一)“活”就是要求教法要灵活、教材要用活、学生要教活。

教法要灵活。我坚持启发式教学,一是我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当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说给同桌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使人人体会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二是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了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一堂课安排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等几个教学层次,都体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做到环环紧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了一条训练线——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等思维训练。教材要用活,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课例一是体现教材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藉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二是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组织动手操作;学生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习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如有学生指出扇子图中弧线与线段组成的图形是角时,我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理解角,领悟角。学生画角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尝试的空间,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使他们摆脱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束缚,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三是课堂训练扎实。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学生要教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二) 用好现代教学手段,增强信息强度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显现方式应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本课例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得实在。

(三)思维拓展题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思维拓展题的教学,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多处设计思维拓展题,如用所给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组合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角?”“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让一些同学个性飞扬,同时也体现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四)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总觉得,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弊端。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学生课前先寻找需要实验的素材,自行确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实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说明我虽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理论与实践仍有差距。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创造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4: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