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观摩课教案及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2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交流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出示一袋乒乓球。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些乒乓球大约有多少个?学生猜测。如果这些乒乓球大约有40个,谁想再来猜一猜它们到底有多少个?学生继续猜测。

2、说说下面的数各接近哪个整十数? 19 28 37 42 53 86 99

二、尝试估算



课件出示:星期天,老师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 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5元 水杯:24元请帮老师估计一下,带100元钱买这三种物品够吗?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估算方法。

4、集体验证。 同学们通过估算得出老师带100元买这3种物品够了,那么这三种物品到底一共多少钱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28+45+24=97(元)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帮老师解决了买东西的问题,真是谢谢你们了!其实,估算很简单,只要把一个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计算就行了。在生活中像这样利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回经常碰到。

三、应用估算 1、秋天到了,阳光小学二年级1班和2班的小朋友要组织秋游活动,瞧,瞧,他们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出发了!

课件出示:二(1)班39人 二(2)班42人 图上还有一辆限乘30人的汽车。 (1)通过看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估算这两班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估算

(4)反馈。得出这两个班大约一共有80人。

(5)如果他们要乘车去秋游,根据你们的估算结果,你认为他们应该租几辆汽车?

(6)小组讨论。

(7)汇报讨论结果。

2、对号上车课件出示:开过来2辆客车,1号车上写着“得数大于80”,2号车上写着“得数小于80”。同学们纷纷排队上车,有几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车票,车票上写着下列算式: 90-11 31+52 23+41+29 26+29 98-17 38+39 100-10-12 92-44 如果得数大于80的上1号客车,得数小于80的上2号客车,你能帮他们估算一下,让他们对号上车吗? 先把自己的估算方法给小组同学说一说。学生汇报。

3、 第31页的“做一做”。

4、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拓展估算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以后同学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31:26 | 只看该作者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方案

                           北洸小学   张学琴



课题名称
加减法估算

科   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2011.9.21

学习者分析
估算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强调离哪个整十数近,就估算为哪个整十数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2.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意识。

3.能够运用所学估算知识简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体会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身边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资源
主题图[j1]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三样东西(书包,暖瓶,茶杯),大家猜猜他们大约多少钱?课件展示

学生汇报。

生活中有许多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是要计算出大致结果就行,大家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



教学活动2
2.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情境图。

(1).妈妈带了100元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他带的钱够用吗?

(2).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分析题意.

(3).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4).指名展示学生的估算方法。(回答对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尽量知道学生把多种估算策略都说出来)。

(5).对各种估算方法进行对比,教师归纳:将题中的数据看成整十数容易估算。在这里应该强调:看成整十数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多的就估计成后面一个整十数,需要少的就估计成前面一个。

(6).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笔算知识,精确计算一下妈妈一共要花话[j2] 多少钱?检验一下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学生笔算,教师巡回指导。

同学们,通过笔算和估算的结果,你们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好处可以吗?

教师小结:精确计算结果为95元,估算结果也说明妈妈的钱够买这三种东西,而估算要快的多。

(7).完成教材31页‘‘做一做’’。









教学活动3
1.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六1.2.3题

(2).育才小学二年级有三个班。一班29人,二班有32人,三班有36人,三年级一共大约有多少人?

有的学生在计算此题时,会出现29+32+36=97,然后再约等于100,应该及时将以指正:先将数字估算再计算,达到估算为了简便的目的。

教学活动4
2.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估算,估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同学们分享呢?[j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31:31 | 只看该作者
《加减法估算》

董   洁

一、教学内容:

  第三册第31页百以内的加减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估算在使用中的便捷性,知道把一个两位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会比较简便。

2.初步体会、认识“用四舍五入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3.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分析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 “100元买3种生活用品够吗 ”的情境让学生讨论,意图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多数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也能够正确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部分计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也能口算得出结果,很多问题的判断,可以通过快速的准确计算来完成,因此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容易产生估算的意识,培养起来比较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课前:猜谜语是一项非常有利于智力发展的活动,老师给大家出一个,看谁最先猜出来。“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长尾”,打一种动物

简单说一说你的理由

猜谜语要根据谜语中提供的特征和要求去分析,数学中也是一样。

既然数学课主要和数打交道,这节课我们就来猜数。

(二)估算方法

老师买了三样体育用品,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它们的价格。

1.一个羽毛球拍

(1)随意猜,这样的话猜出来的价格和实际的价格差别会很大,要老师给你个提示吗?(板书:大约30元)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果遇到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

例:36元,仔细想一想,36元更接近与几十?

特殊的数:25,它和20和30都差5个数,像这种情况,一般都把它看作比它要大的那个整十数。比如:25要看作30,45要看作50,65、85呢?

(3)读一读所有接近30的数,观察:在接近30的数当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揭示谜底,谁猜得最准确?

2.篮球:大约40元

(1)学生猜数,教师板书

(2)根据板书,读数:35、36、37、38、39,当这些数个位上的是5或比5大的时候,把它看作比它们大的那个整十数,41、42、43、44,当个位上1、2、3、4的时候,把它们看作比它们小一些的这个整十数

3.足球:大约20元

思考:接近20的这些数中,最小的应该是几?最大的数是几?

板书:从15~24

4.说出下面的数接近于那个整十数?

卡片出示,简单说明理由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算出准确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去估一估,算一算

板书课题:估算

(三)实际应用

1.算价钱

(1)出示:1盏台灯51元,一双儿童鞋36元

出示问题:大约需要多少钱?

“大约”是什么意思?不需要我们算出准确结果,就该怎么做?

(2)把51看作多少?36看作多少?

50+30=80,也就是大约要花80元钱。

(3)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说给你的同位听

2.够不够

(1)出示:二1班39人,二2  42人

一辆汽车:准乘70人,想一想:这辆车能坐下两个班的同学吗?为什么?

(2)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

(3)指名回答

3.帮小蚂蚁找家

(1)出示两条路,估一估,小蚂蚁走哪条路近?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4.估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检查题算得对不对

(1)出示加法,估算一下,判断它算的对吗?

(2)减法

(四)当堂检测:估算

哪些算式的结果大于60,哪些算式的结果小于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32:49 | 只看该作者
加减法估算说课稿

刘小玲

教学内容:

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45页百以内的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学生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

2、学生初步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并初步学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3、学生用所学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材分析: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 “100元买3种生活用品够吗?”的情境让学生讨论,意图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学生分析 :

本课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对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估算意识的培养比较难。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方便”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思路:

1、调整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改为“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人们往往用估算的方式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而100以内的加减法位数少,学生习惯于精确计算,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了。所以调整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生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

2、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通过买笔的情境,让学生讨论“两只笔大约多少钱”这一问题,充分展现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比较中进行优化,从而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33:1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预设计: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切入生活,体验“近似数”告诉学生老师的年龄大约是30岁 猜一猜:老师可能有多少岁。试一试:将老师提供的数说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让学生体会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及范围,并练习“近似数”,为后面的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方法1、引出估算师:老师到了笔庄之后,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一:我有100元钱,把这些笔都买下,够吗?你是怎么想的?2、估算的基本方法问题二:买19元和52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怎样的?(板书:最接近的整十数)3、试一试问题三:52元的笔比19元的笔大约贵多少?问题四:100元买三枝笔够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问题五:100元还够买什么?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估算,初步感受估算的便捷。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从中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验估算的便捷性。试一试中有些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看来估算还真比较方便,除了买东西可以用估算,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估算?在练习中体会:1、快速判断:哪条路最近2、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预计结果
练习既是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进一步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课堂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34:24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加减法的估算》说课稿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我在设计教学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了解学生作好必要的铺垫

  低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在加减法估算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估算却与精确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确算。若单刀直入,就会导致学习开始阶段的目标不明、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因此我认为不妨先来一段前奏,为学生带带路,作好认知与心理上的铺垫,待水到渠成之时再展开教学。于是,课始,安排了一个环节,通过猜人数、猜体育用品的价格、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关键词“接近”、“大约”,从而揭示估算的意义:不追求准确的结果,而只需一个数值范围。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尽量将学习材料生活化,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补充,使学生亲身体验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身临其境的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本节课我设计了:估算教室的人数——估算老师买体育器材带的钱够不够——估算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估算转呼啦圈的个数——估算水彩笔的枝数——估算买礼物的钱数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发展。

  3、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和运用也各不相同,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集体氛围,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符合科学性,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如在探究100元钱买三件运动器材够不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提出很多方法: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用连减的方法、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老师都应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出现多种方法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4、拓展时空,体验知识的生活背景和应用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而生活中的数学,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精选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必能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围绕“校园运动会”这一主线展开,由估体育器材单价,到买体育器材,到估计运动员人数,再到运动员献爱心买礼品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让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为孤儿院的孩子们买礼品的具体情境,“该怎样设计购物方案呢?请你们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大约需要多少钱?实际要多少钱?你们的钱正好够用吗?剩下的钱怎么办?多余的钱怎么办?”这个实际问题,将教学内容更好的融入了学生熟悉的、新鲜的生活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取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0 14: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