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琵琶行节选》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2:1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琵琶行节选》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集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晚年自号                   。(2分)
2、原文填写。(3分)
⑴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
⑵别有幽愁暗恨生,                           。
⑶用听众的反映从侧面写弹奏效果的句子是                       ,                     。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一首诗中,最擅长用景物画面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你写出两处这样的景色描写句子:(2分)


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2分)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6、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7、比较·鉴赏:(2分)
《琵琶行》中对声音的描写堪称一绝。下面是一组描写声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老山界》)
⑵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
⑶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老残游记》)
⑷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听潮》)

8、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6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的外延同语文的处延是相等的。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碰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问题。下面就请你跟大家一道回忆这次学习的经历。
(1)(请你献良策)“错别字纠察”小组在黄梅各个店铺、街道的牌匾上搜集到许多错别字。
例如:
①长途直播(某公用电话亭前牌匾)
②×××家俱店(某店铺招牌)
③×××牌手机,震憾上市(某手机店门前广告)
④食品卖出,慨不退换(某快餐店价格牌上的告示)
A、你能帮助这些店铺老板改正上面的错别字吗?(能改正两个即可)
将   改为   ,   改为   
B、在给快餐店纠正错别字的过程中,这个小组的同学遇到了一个难题:无论他们怎么解释,“湘口福”老板就是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意见。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你认为怎样说才能说服这位老板。
我认为应该这样说:
(2)(请你做裁判)“精彩广告语”搜集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利用谐音字做广告的现象比比皆是。如:
①一网(往)情深——某网吧广告;
②默默无蚊(闻)的奉献—一某蚊香广告;
③骑(其)乐无穷一一某摩托车广告。
围绕这些广告,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些广告做得好,有的则认为这些广告不好。你认为利用谐音做广告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我认为                      ,因为:
(3)(请你当主持)假如请你当这次综合性学习“交流汇报会”的主持人,你打算在汇报会的开始怎样说呢?请你写出一段开场白。
9、知识运用:(2分)
试概括下段文字的层意。(提示:有两个层次)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第二部分:
(一)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0.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11.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           )
⑵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凝绝:           )
⑶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暗恨:           )
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迸:                  )
1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4、这首诗中有许多描绘乐曲声的比喻句,按表现乐曲的不同特点填空:(4分)
①形容乐声粗重的:
②形容乐声轻细的:
③形容乐声流畅的:
④形容乐声冷涩的:
(二)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15.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2分)
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⑵三月不知肉味:
16.王小玉出场时的外貌描写留给你什么印象?(2分)
17.王小玉“向台下一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这说明了什么?(3分)
18.描述王小玉的唱书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9.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3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2:17:24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1、白居易;香山居士 2、⑴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⑵此时无声胜有声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B(用比喻的手法) 4、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5、C 6、D(“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 7、本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成理成文即可。示例:这些句子都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诉之于听觉的声音通过别的感觉写出来,便于读者理解。 8、(1)“播”改为“拨”;“俱”改为“具”;“憾”改为“撼”;“慨”改为“概”。注意说话的礼貌、得体和说服力。(2)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即可。示例:好,增强了广告表达效果,易记。不好,会误导少年儿童,影响他们对语言的学习。(3)要求开场白紧扣活动主题,语言简洁流畅富有感染力。 9、第一层的意思是冬天萧条的景象,第二层的意思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10、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11、B(“广阔的想像空间”应为“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 12、⑴这里指鸟鸣宛转⑵凝滞⑶内心的怨恨⑷溅射,飞迸 13、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14、⑴大弦嘈嘈如急雨。⑵小弦切切如私语。⑶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⑷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5、⑴意思是歌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⑵形容音乐极端美好,有长时间使人忘记一切的魅力。 16.清新、优雅 17.王小玉的眼睛明亮、传神,把观众的心都揪住了。 18.运用比喻使文章更显形象生动,作者把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揉合在一起,突出说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魅力。 19.从侧面写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4 02: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