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8-8 17:19:35
|
只看该作者
《退位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4至55页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教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中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减法》中的一节内 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减法笔算的方法,更深程度感受减法运算的意义,体会学习减法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需求。总之,可以培养学 生的数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减法》编排时有层次,留下适度的空间,从不退位到退位再到隔位退位,循序渐进,分解了教学的难点;重视把计算与解决实际产有机结 合,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及估算意识。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例题和试一试,前者为不连续退位,后者为连续退位,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由易到难自主探 索,获取新知,形成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内容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会百以内的加减法和1000以内三位数加三位数及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学生已有较为扎实地笔算基础及方法。本节内容安 排在二年级数学,要注意孩子好动、爱玩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低年级学生习惯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教学时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
三、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情况,以《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设置理念为指导,拟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与三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应用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字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及简单推理能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以上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与方法及应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过程与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能更有效地搭建一个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平台,特准备以下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计数器
五、教学与学法
教学的产生本身便是知识传播与传递的便捷方式,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优方式。因此,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本着简单方便的宗旨。《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法与学法应当是统一整合体,而不是“各行其道”。
六、教学流程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设计中的种种预设是为了学生不断地自我生成,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为达到本节课的目标预设及体现现代教育方法,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
(一)创设情境
1:复习a
师:请看屏幕,完成这些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用竖式计算。623-412 53-4
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10,在个位上加10再减。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
2、创设参观图书室的情境,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问题,并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分男、女生进行比赛。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产生生活中数学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眼光看生活的意识,比赛的出现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师:我们到图书室瞧一瞧。图书室里的书真多呀!有民间故事185本,童话210本,儿童小说335本。学生自由选择并组合信息,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 并提问:这一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出?为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儿童小学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
列出的算式是335-185等于多少呢?自己先算一算,然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复习并巩固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形之一:两个数相差多少。一方面,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2、退位减的过程及方法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用计数器,也有学生直接列竖式计算,并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得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列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算式并进行“ 笔算”,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计算,并提出问题“十位上3减8不够减,怎么办?”引导学生主探索并理解百位上退位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并指出要点退位点, 认识到退1当10,加上本位5再减,注重表扬用先减(退1当10减减数)再加上本位5的思考方式。因为这一方式将20以内的加减法转化为10以内的加减 法,有效降低了难度进而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我请计数器来帮忙(课件演示:5个一里去掉5个一,个位上是0,3个十里要拨去8个十,不够,我们就从百位上退一个百当10个十,十位上就有13个十了。13个十里去掉8个十得5个十,百位上由于退掉了一个百,还剩2个百,2-1=1。百位上是1,结果就是150)
我是用竖式的,335-185,个位上算5-5=0,
十位上算3减8,3减8不够减,就从百位上退1当10再减,10加上3得13,十位上就算13-8=5。为了不忘记被减数百位上被退走的“1”,我们可以在百位上点上退位点。
百位上被退走了1个百,我们只要计算2-1=1.最后335-185=150(本)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150本。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去自主探索新的计算方法,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点退位点的习惯及退“1”当“10”的思维模式。】
3、连续退位减的过程及方法
课件出示: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师:如果要求“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该怎么计算呢?
师:我们先列出算式:210-185,然后用竖式计算
(逐步出示竖式)
师:计算时,个位上算0减5,0减5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10-5得5;十位上的1被退了,不够减,再向百位退1当10再减,10-8=2,
百位上2被退1,还剩下1,1-1得0,
整数最高位上的0不写。210-185=25(本)
民间故事比童话少25本。
(引导学生提出民间故事与童话相差关系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引导学生强调十位上相减时,被减数上的十位已经是“0”而不是“1”。)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安排体现了教学的梯度性,有了上面的教学设置,有效分解了连续退位的教学难度,使学生学习时更乐观、更生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针对性、应用性及思考性原则,练习设置分4个层次。
1、完成“想想做做”1和2
其中第2题要求验算,教师要让学生回忆减法的验算方法及注重学生的认真态度的培养,因为学生易将数字抄错。
2、完成“想想做做”3和4
第3题创设大树生病,啄木鸟来帮忙的情境,让学生置身童话般世界里快乐学习;第4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知道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验算方法的理解。
3、完成“想想做做”5
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分析减法应用的另一种情况:“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4、“数字黑洞”游戏
教师随意写出三个数字:1、3、9,让学生组合成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并求出它们的差,再将差中的三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再求出差,一直做下去,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得到一个不变的差495。
【设计意图:有层次的练习设置,照顾了学生间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获取新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练习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师生评价
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例如男生99分,女生100-1分,延续课堂的快乐情绪。
师提问:这一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计算减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总结,重点强调退位减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点评:
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能注重“激——引——探——放”的原则,灵活选择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和评议结合教学等,让学生在“情境、问题、尝试、反思、提高”等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方法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师为了突出“课标”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学生依赖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尝试,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主动尝试——主动应用——主动提高和总结。这无疑让学生在一个知识点上形成一种数学思维能力。
3、《计算与应用整合》在这节课中体现在:
(1)、结合情境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意义和作用
计算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计算是实际的需要,需要产生计算。在计算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创设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供的素材中引出解决问题的计算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喜欢计算内容。本节课创设了图书馆内藏书的情境:由实际需要引出计算,使计算教学置之于情境中。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真正体验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结合计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结合计算步骤,理解十位上3减8不够减,怎么办?在计算教学中,结合实际演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形成。
(3)、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加以巩固深化。
应用减法计算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中巩固计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