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都市精灵》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2:1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都市精灵》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幽雅(  ) 嬉戏(  ) 栖息(  ) 滑翔(  ) 检阅(  ) 荒诞(  )
2.说说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3分)
①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久违: )
②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成为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钟爱: )
③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景致: )
3.在下边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介词。(3分)
(1)     游人稀少,常有鸟儿飞来栖息,最多的是喜鹊和灰喜鹊。
(2)……叫着闹着,     清冷的天气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
(3)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
4.修改下边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⑴冬天,在院中,在很高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

⑵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

⑶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

5.对下边几句话含义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北京,在喧闹繁忙的三环路旁边,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简直是奇迹。(“简直是奇迹”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赞美。)
B.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意思是更不要说其他名贵的鸟了,什么鸟都没有了。寓含着深深的悲哀。)
C、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这句话展现了一幅形象的画面,画面又展示了一种人鸟共存,和谐发展的、理想的、优美的环境。)
D.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这里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的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6.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山”“水”“花”“鸟”的句子,任选其中的两项,各写一句。(4分)

第二部分:
(一)
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一飞就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总是几百上千只,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它们很准时,人们按着它们飞进飞出的钟点劳作休息,倒真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多少年来,它们都陪伴着北京人生活,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巢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7.从上下文语气是否连贯、过渡是否自然的角度看,“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这句话应放在哪一处比较恰当,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独立成段
B.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之间,独立成段
C.第二自然段的后面
D.结尾,独立成段
8.对“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现在,在北京,人们已很难看到乌鸦,作者为此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B.乌鸦,本是北京最大众化的鸟类之一,而现在,连它也稀有了,更不用说别的鸟类了。
C.在北京,现在已看不到乌鸦,蕴涵着作者深深的失落之情。
D.“连”字,加强了语气,突出了乌鸦已不可能成为北京一景这样一个事实及作者为此而感到可惜的心情。
9.作者回忆小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的情形,有什么用意?(3分)

10.“肆无忌惮”这个词语本来含有贬义色彩,联系上下文,说说在这里作者赋予了它什么样的新意?“老鸹不老呱了”,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怪可怜的”?(4分)

11.作者为什么常为现在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3分)

1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
①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②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
③但是,我们这一帮穷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黄昏,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入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予花和莱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的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④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呆了十年多以后,又回到了故都。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别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他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甲](m怽plain)生人走进去,必定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⑤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墒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⑥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我住在这里时,北大校长胡适住在黎住过的房子中。我住的地方仅仅是这个大院子中的一个旮旯,但是这个旮旯也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院子里摆满了汉代棺砖,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觉到鬼影幢幢,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来拜访我。我“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⑦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木。有一个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到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原来这是马缨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⑧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几十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莱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相距将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⑨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多年,都成为过去了。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道路宽[乙](ch僜plainng)。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     掉了。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着地关心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
⑩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13.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甲][乙]两处的汉字。(2分)
[甲]       [乙]    
14.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人第⑨段中的横线上(  )(2分)
A.[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B.[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
C、[吞噬]吞食;并吞。
D.[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
15.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小胡同中的叫卖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3分)

16.上文写了作者哪几次在北京的感受?第⑧段中的“将近二十年”,又是指的哪二十年?(3分)

17、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3分)

18、本文首尾呼应,其中“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3分)

19、你的家乡有没有像小胡同那样值得你留恋的东西?请你用一两句话把它写出来。(3分)

(三)
我和鸟儿有个约会
我和我的朋友是在阳台上认识的。那天我在阳台上晒红枣,他来阳台上偷吃红枣,不幸被我撞见。我当时一见到他,心里就直扑腾,生怕惊着了他,倒像是我在偷吃红枣一样。就在他看到我便飞也似的逃窜时,我喜欢上了他。
他是一只鸟儿。长得尖嘴猴腮,还灰不溜秋,乍一看还真不像只好鸟。从他那上蹿下跳的调皮劲儿上看,很像我那精力过盛的儿子,所以我断定,这厮一定也是一小男生。我每早拿出一点红枣摆上阳台。他也守信用,每天厚着脸皮准点飞来。吃饱喝足后,就坦然地尺走了。我则躲在门后偷看,享受着我这人类爸爸的爱意。
我儿子见到这鸟后,忙着下套子要逮,只是他手笨,没有得逞。被我发现,当即收缴作案工具,并厉声斥责:“你怎么可以随意伤害一只可爱的小鸟呢?他是人类的朋友。”“拉倒吧,老爸,你在我们家里,吃的鸡比谁少吗?”他回敬我一句。
喂鸟是幸福的,喂那种食欲特好的鸟尤为幸福。几天后,待鸟儿吃得心安理得了,躲在门后的人便想出来认个亲戚。那天,见日头很好,估计他的心情也不坏。我把头从门后慢慢探出,献上早已准备好的笑容,希望他能像喜欢红枣一样喜欢这张脸。然而他不友好,在他看我的眼神中,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我怀疑他读不懂我们人类的笑容,这是令人沮丧的。可笑的是,在他高度戒备地注视着我的当口,还不忘以极快的速度朝枣儿猛叨上一口,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我觉得他在耍小聪明,为了不影响他进餐,我只好重新退回门后。
一天周末,我见以往总是孤孤单单的他,身后还跟着一只大胖鸟,以为是他的胖太太。我急忙跑到门后窥探他们。这胖鸟给我的印象极好,叫声柔和,仪态端庄,吃相也颇有教养,在我们人类圈中,这叫淑女形象吧。然而据我在门缝反复观察,这胖鸟不是小家伙的太太,因为他们之间从来不黏黏糊糊,不见眉来眼去,只是同来同吃,连同回都不常见。胖鸟每次吃完后,总要衔上一枚红枣带走——可能是一只母亲鸟吧,且家庭负担不老少,带她来的是儿子。这母子俩很少对话,不愿沟通,就像我家那母子俩一样。
什么事情都有个结束。我与鸟儿缘尽的时候,是我出差两天回来后。阳台上红枣已尽,鸟儿不见踪影。我急忙很张扬地摆上红枣,古人植芭蕉以邀雨,今我摆红枣以邀鸟。鸟儿鸟儿何不归?可惜一切都晚了,他们走得干干净净。估计在以后的岁月里,是不会再想我一下了。
鸟儿子走了,还有我儿子,他是没办法把我甩掉的。那日,见我在阳台上想鸟,儿子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算了老爸,别跟破产似的,不来就不来了,还省点枣呢。”他是好心,以为舍不得红枣就可以宽我的心,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真正舍不得的是,我们蜗居在城市的人那少得可怜的温情。只不过鸟儿和我儿子他们从来都不稀罕这些罢了。
20、“我”和“我儿子”对待“鸟儿”有哪些不同?(3分)

21、第4段中“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鸟儿“严肃的盯人状”是怎样一种眼神呢?(用原文词语回答)(3分)

22、第6段中一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23、第6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下”用得好,好在那里?(3分)

24、“我”在文中向人们发出怎样的呼唤?(4分)

25、片断写作练习:(30分)
就人们用鸟笼养鸟的事发表你自己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理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2:13:40 | 只看该作者


1.略 2.略 3.(1)由于(2)给(3)从 4.(1)“乌鸦”后的“。”应改为“,”(2)“觅食”后的“。”应改为“;”(3)“麻雀”“老鸹”后的“,”都应改为“、” 5.A 6.略 7.B 8.C 9.作者回忆小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的情形,意在突出现在老鸹在北京已经很稀有这样一个事实,它已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作者为此感到非常的可惜。 10.“肆无忌惮”本指“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含有贬义色彩,在这里,含有“没有拘束,没有顾忌,充满生命活力”的含义。“老鸹不老呱了”,是因为老鸹失去了它本应有的响亮的叫声,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活力,作者因此觉得“怪可怜的”。 11.因为“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等等。 12.从上下文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作者欣赏的是一个有着很好生态环境、充满活力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必然有着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并形成一种特色保留下来,从而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13.[甲]陌[乙]敞 14.C 15.“悠扬”是指叫卖声时高时低,和谐婉转,悦耳动听,给人以亲切感;“深邃”一词使人觉得叫卖声是从胡同的深处传来,又像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表现出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含有“凄清”之意的叫卖声透露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16.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六十多年前”,第二次是“将近五十年前”,第三次是“现在”。“将近二十年”是指“六十多年前”与“将近五十年前”两次去北京之间相隔的时间。 17.通过“我”在北京小胡同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已经结下了永恒缘分的北京小胡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眷恋之情。 18.小胡同接纳了“我”,它的环境熏陶了“我”,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1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必一致。 20.要点:①“我”喜欢鸟、爱护鸟,“我”儿子逮鸟;②“我”思念鸟,“我儿子”对鸟不再来无所谓。 21、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或:高度戒备地注视) 22、急切地盼望鸟儿回来。 23、要点:①“一下”表现小鸟对我一点留恋心情都没有;②更突出我一种失落的心情。 24、呼唤人世间的温情和关爱。 25.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2-3 17:14:3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怎么写在上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2-10 21:49:17 | 只看该作者
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16 13:47:09 | 只看该作者
有的题没有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11 20:15:38 | 只看该作者
:@鄙视!!一点不一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1: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