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23:0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3分)
烙饼(  ) 簸箕(  ) 大吃大嚼(  ) 吆喝(  ) 腌渍(  ) 骚扰(  )
2.辨形组词:(6分)
栗(  )     薯(  )     抠(  )   
粟(  )     署(  )     呕(  )   
3.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请将第三句诗所表达的节气的名称写出来。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三句诗表达出的节气名称: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
4.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4分)
⑴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⑵今年岁逢丙于,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5.你知道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吗?(4分)
①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
②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 )
③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
④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第二部分:
(一)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全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6.选文第一段中说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4分)

7.你怎样理解课文中所说的“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这一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8.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这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奶奶在新年到来前表达的美好的愿望。
B.这是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奶奶的心情是愉快轻松的,因为能为亲人祝福是幸福的。
D.奶奶这是无知的表现,迷信思想过重。
9.你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的习俗,能否比较一下异同?(5分)

(二)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粥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O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你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流泪的样予,泫xuan)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0.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3分)

11.下面语句写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牟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展,就是腊八!”

12.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起剥花生来”时的心理,写一段心理活动。(4分)

13.从全文的构思来看,文章中写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什么?(4分)

(三)
踩生
20年前,一个湿漉漉的端午节的早晨,我正在村边麦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使人一年都神清气爽),母亲在地头喊我,让我去周大嫂家借把镰刀。
“一大早借镰刀干啥?”我疑惑地问。母亲微笑地望着我,在湿润的晨光中,脸上溢满神秘而幸福的光彩。母亲说:“让你去你就去嘛,别问那么多。”
我一路小跑来到周大嫂家,刚一迈进外屋门槛,就听里屋传出一阵婴儿清脆的啼哭。“生了,生了!”屋里的人们低声欢呼着。周大嫂的婆婆周大娘从里屋出来,满面笑容地摸着我的头说:“贵人踩生,这孩子的命不错……”
我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急急忙忙一大早就让我来借镰刀了。按照我们那里的风俗,婴儿落地时,谁正巧无意中跨进门槛,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谁就是这个孩子的踩生人,而由谁来踩生,往往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踩生人是位“贵人”,孩子将来也必定能成为“贵人”;踩生人为“贱人”,孩子将来也定成为“贱人”。因此,谁家的媳妇将要临产时,是不欢迎散乱杂人随便登门的。显然,我的这次“踩生”,有着极大的“预谋”成分。同时我也很清楚,村里人是把我当“贵人”看待的,因为那时我正在县城读重点高中。让我去踩生这似乎应该是一件值得我自豪的事。
可是这事非但让我高兴不起来,反而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让我在小小的年纪里,就有了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感。从此我身上不仅凝聚着全村人希望的目光,而且我的命运还决定着另一个幼小生命的命运。
我更加勤奋、刻苦了。
终于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我如愿以偿,考入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外地,做了一名中学教师。
生命的轨迹按照其固有的方式在不停地运转。娶妻、生子,转眼便人到中年。为人师、为人夫、为人父,琐碎的生活,忙碌的身心,几乎让我把踩生的事忘却了。
前不久,妻下班回家,兴冲冲地告诉我,她已给我联系好一家广告公司,月薪千余元。这和我当教师的那点可怜的工资相比,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何况那可怜的工资还常常不能按时发放呢。)
我的心开始动摇了。
一个月圆的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遍地清辉,突然想起了20年前的那个早晨,仿佛又听到了那声清脆的啼哭。那是一个新生命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宣言,清脆、透明而又激越。继而,这声音又幻化成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我舍不得这个清纯的世界。我又不忍辜负妻子的那片热心。也许,为了让我踩生的那个生命活得更好,我应该去接受那千余元的月薪?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意外地接到一封署名“端端”的信。
信中写道:“我就是20年前被您踩生的那个女孩,因为我生在端午节,母亲便唤我为‘端端’。现在,家乡踩生的习俗已不多见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您。我是在妈妈的话语里长大的,妈妈的话语里经常有您的名字。您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现在,村里人每当提起您,仍是赞不绝口。虽然‘踩生’一说有着很浓的迷信色彩,但我一直把您当成成长的楷模。我从小就立志,将来要像您一样当一名教师,不怕清贫,耐住寂寞,用文化知识的雨露阳光,为千千万万的孩子们‘踩生’……今年我就要从师范毕业了,我已申请回故乡教书。衷心感谢您,20年前,您为我踩生……”
端端还随信寄来一张照片,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像20年前的那声啼哭一样清纯动人。
我的心震颤了。
月光下,我把“踩生”的故事讲给妻,又让妻看端端的信与照片。妻沉默了,眼里闪动着月亮似的泪光。
很快,我给端端回了信。信中说,20年前那个端午节的早晨,我为一个女孩“踩生”,可我没有想到,20年后,一个长大了的女孩,又来为未老先衰的我“踩生”了。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天回到故乡的早晨,再用故乡麦田里的露水洗把脸啊……
把信投进绿色的邮筒,我的心就像走进了绿色的春天,豁然开朗了。
14、概括写出本文叙述的两件事。(4分)


15、文中的“我”师范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中学教师;文中的端端也将从师范毕业成为一名教师,这两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16.谈谈你对题目“踩生”的理解。(3分)

17、结尾处“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天回到故乡的早晨,再用故乡麦田里的露水洗把脸啊……”这句话与哪句相照应,含义是什么?(3分)

18、文中并没有直接表明,“我”在广告公司和教师工作之间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但你可以得出结论。说说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依据是什么。(4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30分)
19、过年的气氛总是热闹的,你能用一段场面描写来表现出来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23:01:56 | 只看该作者


1.略 2.略 3.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以诗的语言尽数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华夏文明扑面而来,下面被衬托的春节就不能不更加引人注目了。(意近即可) 4.⑴好运气。⑵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身,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身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5、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对偶 6.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等 7.“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节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吃起来又没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也吃不过瘾,吃了还想吃。这样写真实又富有情趣。(意近即可) 8.A 9、略 10.文章涉及“我”家五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我”的外祖母,“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的孩子。 11.孩子们和妈妈两代人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12.略 13.为下面记叙孩子们为了纪念周总理而煮腊八粥作铺垫。 14.第一件事是20年前,“我”为刚刚出生的端端踩生;第二件事是20年后,端端的来信坚定了我继续做教师工作的决心。 15.端端之所以考师范当老师,是因为她一直把“我”当作成长的楷模,并从小立志,将来像“我”一样当一名教师。两件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6.20年前,“我”为一个刚出生的女孩“踩生”,20年后,这个长大了的女孩,又为未老先衰的“我”踩生。“踩生”这个题目,概括了本文的两个主要事件,也暗示了中心:人是靠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撑、相互鼓励而生存发展的。(意近即可) 17.与开头段相照应。用故乡的清纯与朴实,洗去污垢,净化心灵。 18.我认为他仍然选择了做教师工作,从结尾段可以看出文章结尾段的含义是:“我”告诉端端,自己在端端的感召下继续选择了教师工作,这个决定使“我”心情格外舒畅,就像战胜了冬天的严寒,走进了绿色的春天一样。(意近即可) 19、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4: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