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高年级读写一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 语文学科的擎天柱——读和写


【训练目标】
一、理解读和写的重要性。
二、激发读和写的兴趣和热情。
【训练重点】
理解读和写的重要性。
【训练内容】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解释是:“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文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是由听、说、读、写四大支柱擎起的一片思维的天空。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有一段关于听、说、读、写的精妙论述:“听,就是用耳朵来读,读,是用眼睛来听;说,是用口来写,写,是用笔来说。”这样一来,语文能力就可以被简化为信息采纳(听、读)和信息输出(说和写)两项思维活动。我们的读写一体课程就是把这两项活动科学化、阶梯化、兴趣化,达到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因为我们的读写一体课是一门课程,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它以提高综合的语文素质为本,以应对考试为标,既要“固本培源”,又求“达标”,所以读和写就成了重点。阅读内容涵盖了字词句段篇及语法、修辞等内容,再加上作文,可以说是整个语文了。当然,我们不是学校正常语文课程的重复,甚至不是它的简单的补充夯实,而是另辟蹊径综合提高语文素质,最后与学校正常的语文课程交汇,聚成更强大的语文优势。
      一、关于“读”
      在读写一体训练的初级阶段,阅读的目的首先是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其次是初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灌注的感情,再次是培养积累知识和语言的习惯,最后是尝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换一种心态去阅读
      有的同学怕阅读,或者怕读某种或某些体裁的作品,其实除了知识障碍(有的字不认识,有的词不理解等)外,许多情况下是心理障碍(反正就是怕,也不知道为什么)。知识障碍需要循序渐进地排除,精神障碍则换一种心态去阅读即可迅速排除:你不要总认为自己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熟人写给你的信或者是在听一个熟人对你的诉说,你的任务不是读书、读文章,而是要弄清对方是 告诉你什么,这样一来就轻松多了。没有几个人迟钝到这个程度吧:别人递给你一张字条,你无动于衷;别人特意对你讲几遍同一个故事,你麻木不仁;买了一件新家电不会使用,对面前的说明书却视而不见……记住,换一种心态,就是另一个境界。
      (二)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先看看下面的例子:
      1、你现在还吃完饭就砸碗吗?
      2、 快到我们公园来玩吧,这公园有的地方很安全!
      3、 人们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和当年在御厨时候一样光洁(光亮),朴素(朴实),美观(美丽)。
      4、“九点钟,指挥台宣布表演开始。”
      5、 老李请四位客人来家吃饭,三人先来了,第四人迟迟不到,老李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先来的三人中有一个人多心,就走了。老李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个客人听着心里不舒服,也走了。剩下一个客人是老李最好的朋友,他说老李:“你怎么不会说话呢?”老李说:“我没说他俩啊!”气得最后一个客人也甩手走了。——老李说的三句话都有问题,他说的是一个意思,别人却听成别的意思了,你能说清老李想表达的意思和客人所理解的意思吗?
      6、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苏东坡。一天,他去一座寺庙游玩。势利眼和和尚见他衣着简朴,就有几分瞧不起他,眼皮也不抬地对苏东坡说:“坐!”又吩咐寺童:“茶!”在与苏东坡的谈话中,和尚发现来者见多识广不一般,觉得来者可能有些来历,便把苏东坡请到厢房。一进门,和尚恭敬地说:“请坐!”高声吩咐寺童:“敬茶!”不久,在继续交谈中,和尚知道来者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大学士,忙将客人请到客厅。一进客厅,和尚就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然后叫寺童:“敬香茶!”
谈了一会儿,苏东坡起身告辞。和尚便极力请他题一副对联。苏东坡笑着提起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怎样才算“读懂”了作者的意思呢?像上面这些语句语段,应该读出下面的内容来:
      1、小心,这问题是个陷阱!“不砸了”表示你有过这种行为,“还砸”当然更糟糕,只能说“我从来没这样做过”。但经过广泛实验,许多同学还是“落阱”了,这就说明没听懂。
      2、你敢去吗?既然有“有的地方”,就肯定有“还有的地方”。
      3、拿括号中的词换掉加点的词,意思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把握,就翻翻字典。
      4、“九点钟”说成“九点多”行不行?当然不行。为什么?一次大型活动的起始时间是有定数的,当然不能含糊。
      5、 第一句,老李的意思是说请的都是“该来的”,怎么他还不来呢?听的人却理解为既然有“该来的”,也就有“不该来的”,说的就是我吧?第二句,老李的意思是说请来的都是“不该走的”,怎么他走了?听的人却理解为既然有“不该走的”,也就有“该走的”,说的就是我吧?第三句,原本就只有三个人听到老李在说话,既然“没说他俩”,当然就是说剩下的一个了。
      6、  这里“坐”、“请坐”、“请上坐”,都表示“坐”,但是限制范围一个比一个小,而内涵却一个比一个丰富了。 “坐”只是表示一种普通的招呼(含义少),是对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应用范围大)。在“坐”前面加上“请”,表达了对来人的礼貌(含义稍多),在和尚看来,应该这样招呼的人就没有前面这类人多了(范围小了一些)。在“坐”前“请”后加“上”,变成“请上坐”,不仅表示了礼貌而且是非常恭敬(含义更多),按和尚处世交友的标准,需要这样招呼的人就更少了。下联“茶”、“敬茶”、“敬香茶”也是一样的道理,如同“学生”、“好学生”与“三好学生”一样。
      有些阅读材料的理解与阅读者的阅历、认识水平有关,那是中级或高级阶段的训练要求,以后再说。

      (三)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听话听音”,“请喝水”三个字,说话人手捧水杯笑容可掬地说、把水杯搁在对方面前把脸扭开说、把杯子重重地搁在对方面前咆哮着说,一般人都能听出说话人的态度。阅读材料没法让你观颜察色,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则是可以体会的。
看例子,比一比各组句子中句与句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这孩子像只小狗。
            这孩子像只野狗。
      2、你吃饱了吗?
            你撑够了吗?
      3、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井冈山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强。
      听老师讲下列诗句,想像,思考:这些诗句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或物怎样的感情?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中立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4、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5、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读下面这篇散文,说说作者对小屋的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空中楼阁(节选)


李乐微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笑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四)初步培养积累知识和语言的习惯
      读下面这篇短文二至三遍,看看你能了解哪些关于佛教的知识,记住多少有关的成语。
     佛、菩萨和金刚是中国进口的“神”,但成语对他们的威仪半信半疑,于是人们私相授受:可以“借花献佛”,可以“拣佛烧香”,甚至连“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也只是隔靴搔痒式的批评,能得到“佛眼相看”也不值得欣喜若狂。多数情况下,成语对他们不但没有多少恭敬,反而频频调侃:先是揭佛的老底,说佛只是泥塑像,“泥多佛大”,还说佛的得力助手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更说佛的信徒僧侣经常求人的话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然后说,佛的威风是人包装的结果,“佛靠金妆,人靠衣妆”嘛。坏人“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加上“佛心蛇口”现象,都让人们怀疑佛的根基;特别是 “佛头加秽”、“佛头着粪”这些值得同情的变故发生后,结果也只是“金刚怒目”,就很难让人同仇敌忾。人们在苦难中希望佛能真的发慈悲,但同样对这些“东漂族”充满慈悲,于是提出永垂不朽的倡议:送佛送到西天!
                                                                                                                                                                                           (韦家定《炖成语》)
      (五)尝试理解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是读和写的过渡部分,我们把它放到具体课文中去练习。

      二、关于“写”
      在读写一体训练的初级阶段,写作方面的要求是:先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不带包袱轻松下笔;再通过系统、全面、科学的观察训练,使受训练学员在物、景、人、事、情、理各方面都有富裕的写作素材,达到“不怕写”的基本目标;然后通过初步的分析训练,让受训练学员能在观察中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发现;最后尝试成文,但不刻意文法章句。基本训练内容是:
      (一)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许多人说起话来能滔滔不绝,但有些人能写出来,有些人就写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自己把自己吓怕了。这些人一见到作文题,一铺开稿纸,就开始吓唬自己了:不得了啦,我要写作文了!作文可是我一直头疼的!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怎么选材、立意……有这么重的负担,当然难写。 我们不妨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什么作文,我是要对朋友说话。
      我要告诉他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事),要告诉他我又交了一个新朋友或者遇上了一个好老师(写人),要告诉他我到什么地方旅游回来了 (写景),要告诉他我买了一样新东西,告诉他我学会干什么了,告诉他我对某人某事的看法……
      但是很不幸,这位朋友听力很差,我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了。其实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通了就不那么难了。文章是“写话”,但写的不是原来的口语,而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的、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不见了,凭手势、眼神和暗示的意思也要明确表达出来,道理则是一样的。
不吓唬自己,写起来就轻松了。
      (二)相信作文没写的,就先学会观察
观      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我们曾经让不下100名高年级同学写过《夏天真热》(或《冬天真冷》)这个题,只有少数人能在一课时内写出400字以上,多数人写三五行后就写不下去了,经过提示后,多的能写上千字,少的也能写六七百字。在此,我们以《夏天真热》为例,说说怎么观察就能有写的。
      用眼睛看。我们没法看见“热”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热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天空,看地面,看植物,看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看到的结果各写成一段,就有九段了,每段写上三至五行,不是什么难事。以植物为例,没受过观察训练的人往往一句“树叶都被晒蔫了”就写不下去了,这既不真实,又没法往下写。如果走到外面看看就会发现:树叶是否被晒蔫和蔫的程度可不是一样的,它和叶子的老嫩、疏密,叶子位置的高低、阳光的背向,与一天中所处的时段都有关系。观察到这些,不仅能解决“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真实具体”的问题。
      用耳朵听。我们能听到许多与“热”有关的声音,如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很有内容:“热死了!”“烤熟了!”“冒油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特色的记下来,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吗?
      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把这些感觉记下来,又是一段。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像写天热,味觉就不必非写不可。
      我们把观察训练的总任务分解到物、景、人、事、情、理诸版块中,又从“初级”到“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呈螺旋式提高。
      (三)想把作文写好,就得学会分析
      能把观察的结果具体记下来,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内容,才能“活”起来。分析是观察的延展和深化,是更高层次的观察,反过来又促进观察。
      我们的分析训练既有随意性又有系统性。
      说“随意”其实是“有意”,“随”是说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可以作为分析的对象。
从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展开话题,我们能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而且这才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当他们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一旦学生会分析,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拿《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小鸡》、《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乎表象的东西,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
      许多同学不爱看广告,其实许多广告是所特有意思的。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只有动作和商标的特写;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XXX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有意思的是,这两则广告是连着放的,中间只有三五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找我要水喝,我会问他(她),老师给学生水喝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我再问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是不是都是好事?学生在笑中明白了“好”和“坏”原来还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
      我给几乎所有受过这系列训练的学生讲过我亲历的一件事:一辆中巴车架着大喇叭、贴着“反偷税漏税宣传车”几个字满街做宣传,我们办公室就在路边,那车一二十分钟过一次,几位同事叫烦,有的人甚至还骂起来,我很平静,要到阳台上透透气,结果我发现稀奇事了:车上的“反”字掉了上半,翻下来把整个字盖住了,这车就成了“偷税漏税宣传车”,我把同事们喊出来看,大家乐不可支。我用这事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如果平静些,就会发现好多新鲜有趣的事;如果自己烦躁,就经常失去发现新鲜事物的机会。
      我们倡导“随意”观察分析,目的是让大家留意周边的一切,请相信: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会有许多乐趣,更有许多收获。

      初级阶段的分析训练重点是比较、联想和联系。我们还是以《夏天真热》为例进行说明。
      学会比较。用夏天和其它季节比较,可以把“热”写得更生动。如冬天,它们穿上了主人给它们专门编织的毛衣和鞋,喜欢往人身上挨,喜欢靠到暖气片附近睡觉;夏天,小狗总喜欢趴在阴凉的地方,吐着舌头,喘着粗气……这一比,内容就生动多了。
      学会联想。这么热的天,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是否辛苦?有一个同学说,她妈妈每天只在家里煮三顿饭,不辛苦。我让她回家后站在厨房里看妈妈做饭,不需要帮忙,但要站到妈妈把饭菜做好。她说:“那不得热死啊?”我问她:“那妈妈知道热吗?”她承认刚才说错了,其实做饭也辛苦,。既然明白了,那应该怎么做呢?没受过训练的同学就容易说一些“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答父母”一类的“正确的空话”,要现实一些,比如不挑食,这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对父母工作成绩的肯定。如果他们好不容易做好几样菜,你却说这不好吃那不好吃,那不就等于你辛辛苦苦写出一篇作文,老师看也不看就判个“不及格”,你会怎么想?道理是一样的。
      还可以联系到自己的未来。天这么热,绝大多数成年人还得去上班,但上班的条件可不完全一样,有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没有空调但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但是在室内工作的,还有必须在室外甚至爬到高处工作的。你将来想在什么地方工作呢?——别误会,我们没有看不起哪种职业的意思,而是说,凭着自己的聪明和科技的进步,如果你能发明出一台遥控的无人驾驶的清洁车,你坐在办公室里就把马路给弄干净了,那你这清洁工也够风光的。
会      进行分析,作文就有思想了,“活”了。

      (四)要想写得更好,就要加强表达练习
      语言的运用很重要。同样是这么些字,同样是这些对象,有的人写得神采飞扬,有的却写得让人晕晕乎乎的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初级阶段,表达训练的目标是写得正确、完整、联贯。
      首先要考虑写正确。这既说内容反映方面,也说字词的使用方面,所反映的情形要真实。比如说冬天“所有的树叶都落光了”、“所有的人都穿着棉衣”、“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来”是因为用了太绝对的词,所以显得内容不真实;写冬天的北方,偏要扯上“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入冬以前,大雁在北方城市的马路上、天空中随处可见似的,这也是中范文的毒太深,显得不真实。
      其次是考虑写完整。这包括句、段、篇的完整:句子成份要齐全;每一段说哪个方面,要说完整;整篇说什么,要说清楚明白。
      再就是考虑联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联贯才成文章。句子之间的联贯指的是前后联系要紧密,不要东拉西扯;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要有过渡和交代的句子。
      让我们从“表达训练操”做起。不要借助字典词典,每天尝试解释一两种事物并记下来:比如什么是“饭”,要解释到不会让人误会、禁得起“逼问”为止。如“饭是人吃的、用粮食加工成熟的主食”,这就不会与其它东西混淆了。
      达到正确、完整、联贯后再考虑写得生动、形象,就是如何说得更好,更让人喜欢听、记得住。这方面,我们建议在初级阶段先向周边的人学,记一些精彩的口语,如“这自行车除了铃儿外什么都响了”之类。中级及以上阶段既向群众口语学,也向名家名篇学。

      “读写一体”训练的作文部分为“观察?分析?表达系列能力训练”,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分“物”、“景”、“人”、“事”、“理”几个版块。初级阶段解决“没有写的”的问题,基本目标是只要有相应年级语文课本的识字量和80%以上的词汇量,不论写什么,都能写出来(低年级300字以上,中年级600字以上,高年级800字以上);中级阶段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基本目标是不论写什么,都能写出自己的见解;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表述问题并尝试修改。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延续和提高,两者间呈螺旋式上升,完成中级阶段的训练后,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写高年级的作文或高年级学生能写初中作文都应该是比较正常的。高级阶段练的是“诗外功夫”,根据初级、中级各版块中的训练点安排少儿哲学、逻辑学、传统蒙学精华及中外名家名篇片断,通过讨论、辩论、表演、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将这些知识内化,激发和形成新的潜能,并灵活运用到作文习作和修改中。

      除所有的作文训练系列都要求的勤写勤练外,参加这个系列的训练还另有几点要求:
      1、在初级阶段不要忙去看、学范文,特别是同龄人写的范文。范文不是不好,而是在初级心都还不足的前提下学范文容易进入误区:你不知道那范文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写的,模仿的结果轻者会不伦不类,重者会成笑料。比如“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如果说的是立春时节,这话只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适用:在福广一带,桃子都快熟了;在北京,还没冒蕾呢;在东北,桃树可能还埋在雪里——咱们中国大得很呢!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乃得其下,进入中级阶段后,也应该是逐步从经典作品中学语言、学文法。
      2、务实。从一开始训练就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抒真情,写真文,说真话,做真人。有这么一个典型事例:小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写)春天,一个会用“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等一些词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另一个则说春天来了,爷爷把鸟笼挂到屋外的窗栏上了,奶奶把花盆摆到外面阳台上了,妈妈把他的小自行车从床下拖出来擦干净了……后者被老师斥为“大白话”,我们却非常欣赏这种真实。我们信真求真,并不是说不能展开联想和进行想象,而是要求想象也要“真实”。兔子请客摆出蛋糕香肠,老虎请朋友吃水果,这些表现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是不真实。有一名自称很能写想象作文的同学在扩写《螳螂捕蝉》时写那男孩子刚上完课外辅导班回来,见到小鸟就掏出弹弓想射,没想到他爸爸提着一根棍子来找他了;他爸爸正想揍他,后面开来一辆坦克,就冲他们开炮了。前面写得挺不错,本来可以评90分以上,就因为后面严重失真,就连及格都成问题了,因为前面他所说的背景是在现在的中国。
      3、求多。初学作文,写得越多越好,因为我们相信,有写的才有改的,如果刚刚凑够要求的字数,那就很难改好了。
      4、注意养成几种良好习惯。
      一是逐步过渡到用钢笔、圆珠笔、炭素笔写作,从少用直到不用涂改工具,培养下笔的责任感,不要养成随意、有依赖的习惯。
      二是写作过程中不要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或问人,这会打断思路(自己的或别人的),可以先空着或用铅笔注上拼音,到检查的时候再问、再查(字典)。
      三是不论片断练习还是成文训练,至少在一段文字内不要停下来,要一气呵成,思路才连贯自然。
      四是边观察分析边积累。平时所做的观察分析训练要积累下来,用一个本儿随时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非常有用。有一位同学专门记她的老师表扬同学的话,后来写“特别会表扬人的老师”就精彩得让人读了还想读。积累观察分析材料不需要成文,只要分分类就行了。可以分明类别,如“爸爸(妈妈)的精彩语言”、“我的新发现”、“XXX的动作”等,这就可以避免混乱。
      作文(按实际时令任选一题):春天真暖 夏天真热 秋天真凉 冬天真冷
      建议:不论现在是哪个季节,都可以用这次提示的方法试试,你会发现:作文其实并不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知识窗】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弟子回答问题。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说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长满了庄稼。弟子们围着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文章准备成集出版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它。
      读了这个故事,谁能不佩服哲学家的伟大和学生们的聪明?试想: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那么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11-23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才算“读懂”了作者的意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8: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