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8-6 13:35:09
|
只看该作者
培养创新思维 增长学生学力
——《长度单位》教学案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的小学生要想成为社会发展的小主人,就要求现代化教育必须从创新的角度着眼于教育的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整体教育思想指导下,逐步使学生的学力增长。学生学力增长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基础性学力指的是作为合格公民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创造性学力是指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所具备的探求态度、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性的知识体系。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学力的增长。
一、 本课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节课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并使学生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这节课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的基础,也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本节课的知识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学生在体检时量过身高;裁衣服时量过胸围、袖长;体育课上量过跳远的距离等等,初步接触过长度单位,但对有关长度的知识还缺乏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二、 从兴趣情景中叩开学生思维之门
课一开始我就请同学帮忙,问:“要想知道小棒、橡皮有多长,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同学们觉得太简单了,很快告诉我“用尺!”我就出示了学生尺、米尺、皮尺、卷尺等。这下同学们的兴趣来了,赶忙向大家介绍每把尺的用途,然后总结出,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紧接着,我出示了一把量身高的尺,请同学帮我量身高,学生们的兴致更高了。进而从身高数引入正题——长度单位。开始我巧设兴趣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因为心理学研究曾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这样,在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促使他们愉快的进入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做好学力增长的准备。
三、 以动促思 探索新知 增长学生的学习技能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测量方法这一段时,我请学生先自己试着量书上第一根长4厘米的毛线。通过亲自实践总结出测量方法。在测量另外两根毛线时,由于书的厚度问题,不能把尺从0刻度起放平测量。爱动脑筋的同学们决定自己找到方法,在反复的实践中他们找到了两种方法,一是从尺的中间量起,二是把尺反过来,用0刻度对准毛线的末尾量。这样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长了。
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手腕一周的长度。当时,学生手中除了有一把尺外,还有一根绳子。对这个活动学生们很感兴趣,有4人一组研究的,有2人一组的,总之全班都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不久结果出来了,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有用尺在手腕上转着圈量的;有的把手腕看成一个长方体,一面一面地量长度,再加起来,在此基础上,有的同学把它进一步升华,只量两个面的长度再乘2;还有的借助工具量,先用绳子量手腕,再用尺量绳子的长度。通过这个活动,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探索新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学力。
四、 以问促思 激活学生思维的亮点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的尺量周围物体长度的练习。同学们开心地活动着,突然有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想量这根绳子的长度,可尺子不够长怎么办?” 听后我十分惊喜,这样一个平日寡言少语的学生,在今天这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大胆提出了如此关键的问题,我马上鼓励她再大胆些,向大家发出疑问。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争着献计献策。班内探索、研究的气氛更浓烈了。一位同学说:先从头量绳子,量到尺子末尾时,掐住绳子再接着量,然后把量得的长度合起来。又一位同学说:我的方法和他差不多量到尺末尾时,用笔在绳上做个记号再量。这两个同学回答后,班上同学高兴地点头,表示赞同。这时,我班一位好胜的同学站起来说:“我的方法更好,把绳子对折一下量,量得的结果再乘2就是绳子的全长。”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回答热烈鼓掌,我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夸他是我班的“智多星”。可见,学生思考的过程正是产生新思想的过程,其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逐步使学生质疑的本领进而形成解疑的能力,使学生的学力进一步得到增长。
总之,新课改的大潮滚滚向前,新课改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挑战、创造、完善。我在注意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发展前提下,鼓励学生思学、好学、善学、会学,使知识获取能力上具有再生的功能,从而增长学生创造性的学力。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打好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