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1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教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5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后感《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二、 向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55:27 | 只看该作者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恩施市实验小学  谢华英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本单元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学生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

    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很有趣,很好玩。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步长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如:用三角板量数学书的宽、用回形针量铅笔的长、用硬币量数学书的宽、用小刀量文具盒的长、用铅笔测量书桌的宽和椅子的高等。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量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这样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55:49 | 只看该作者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新学期开学,我和孩子们就一同进入二年级的数学王国里去共同探索新的知识了,迎接我们的是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就学习过“比长短”,孩子们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学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孩子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

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我们班这部分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借助身边的工具描述物体的长度,再用多种方法描述厘米和米的长度建立表象;接着利用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最后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并测量身边的物体,是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56:12 | 只看该作者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学了《长度单位》,从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问题中找原因,找存在的漏洞,尽量使学生能学得轻松,理解得透彻!
     我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本单元教学一开始先让学生拿一些实物作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由于用实物表示长度,不可能每个人都找到同样的物体,所以量同一个长度,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所以引出用尺子来度量物体的长度。把用实物来度量转化成用厘米、米来度量。开始是把同样的实物(如曲别针、硬币等)一个接一个的排成一行,直到把所量的长度摆满为止,数一数摆了几个,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个曲别针或几个硬币的长。由于摆的方法比较麻烦,所以就用尺子上的厘米、米作单位代替实物。其实也就是以1厘米(或1米)为单位,把1厘米(或1米)一个挨一个的接起来,最后看看有几个1厘米(或1米)也就是几厘米长。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从实物的排列过渡到厘米、米的认识。

        二、书上第3页说: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但是从练习中发现题目总要这样问:物体的左端对着5厘米,右端对着12厘米,这个物体长多少?这样我们就不能唯书化,必须对书上的知识进行拓宽和拓展,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宽广,解题更加灵活。针对这种题目,我们要告诉学生,任意一个刻度都能作为起点进行度量长度,然后看终点刻度在哪里,在尺子上数一数从起点到终点有多少个1厘米组成就是几厘米长,最后总结规律,找出解题方法,求物体的长度就是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

      三、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填出合适的单位名称,估量物体的长度,对某个物体的长度作出正确的判断,我经常让学生比划1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1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的理解,学生头脑中有了这些长度的表象,在做题时联想一下就不会做错啦,在填米和厘米的题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想一想,假如填上米,会有多长,填上厘米又是多长,在对比中作出选择,找出正确的答案。

     只要我们深钻教材,就可以发现前后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相通的地方,抓住关键处,一语点破,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另外,针对所学知识,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触类旁通,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更多的找出一些知识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56:49 | 只看该作者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的。在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我利用例1,让学生充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学生发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第二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接着引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为后面学习厘米作了铺垫。

最后通过“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通过教学,我发现在本节课中有以下的不足。

1、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教师考虑不够周全。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具有爱动爱玩的天性。让学生动手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必然准备很多供操作使用的学具,可他们不能自控,只是好奇地玩开了。课后我想针对这种情况,就应在课前先将学具发下,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学具,让他们“玩”个够,并可适当约定一些手势或语言来当指令,这样课堂进程会更顺趟些的。

2、教师的指令应和有效的时间相结合。

虽然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非常好,但也要注意控制好时间,不要一操作就收不回来而导致课堂混乱,要能合理掌控时间。要求教师在下达要求时要注意讲清楚、说明白,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操作的有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57:15 | 只看该作者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性、情景性和趣味性。
通过对本课教材的研究,我确立了本课要完成的目标:1、通过两种操作活动,使学生产生统一测量单位的愿望。2、观察厘米尺,建立厘米的表象。3、认识线段,会用厘米尺测量给定线段的长度。确立目标以后,我又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些相应的材料,以便学生应用。  
其次就是合理学习活动的组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盎然,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通过组织学生估测,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能够相互借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在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2:57:42 | 只看该作者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正方形、卷尺等,测量数学书、文具盒、铅笔、黑板等的长或宽,很多孩子都觉得很有趣、很好玩。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圆形、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一拃长、步长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估测、观察等活动,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反思这几节课,我觉得首先是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Wo PA;i&k-pr0
二、注重给学生建立起“米”和“厘米”的表象。 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1厘米”“1米”的长度相近的物体,比一比,量一量。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大小,用比较准确地用它们描述物体的长度了。教育博客})Ax8c a

三、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要使孩子们能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发现学生在热闹的学习气氛后,藏着些许浮躁,诸多问题,从孩子们完成的作业就可以明显看出,比如会测量但不会读数,不大会估计,画线段不够标准长等,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0 16: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