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新──语文教育的时代之魂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专题讲座课

钱梦龙解释“教师为主导”时说:课堂上老师要达到一种什么目标,就要引导学生朝目标攻克,达到目标。为了落实这一思想,我增设了“专题讲座课”。该课有两个作用:其一,学生学习时有的放矢。可以在授新一单元课之前上“专题讲座课”,由任课教师主讲本单元考纲、知识点,先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去意会、去实践、去落实教学目标。其二,学生复习时有章可循。也可在整个单元学完后上“专题讲座课”,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或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使散装的个体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更高了。

例如,高一时结合诗歌单元教学,我曾上过“诗歌”专题讲座课。具体内容是:诗歌发展史:诗经—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新诗;诗歌的分类:旧诗与新诗,古体诗与近体诗,叙事诗与抒情诗;诗歌的押韵、平仄、粘对和朗读节奏等。高二高三时再遇到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曾宪一、高艳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年第1期

 

学法交流课

学法问题早就提上了语文教学日程,加强学法研究与交流,切实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这是师生共同的呼唤与期盼。但又因为学法具有很大的个性特征,所以研究学法更应集思广益、积腋成裘。在“学法交流课”上,我一方面请学生谈自己的有效学法,一方面让学生到报刊中去查找后大家交流,课后汇编成册。

例如,关于天干地支的推算方法问题,有位学生在《语文周报》上借鉴到:个位数字减了天干,公元数字减了除12的余数即为地支,走捷径解决了这个问题。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

学法交流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一些技巧,在学习上少走弯路,以达到早日会学。因此,倍受学生青睐。

曾宪一、高艳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年第1期

 

自读自悟课

1.创造力和创造品质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认知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悟性”,培养“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自主”和“独创”精神。

2.流程

目标和思路──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学习的目标(含重点),提出自己学习的思路(含方法);师生鉴定几种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思路,宏观地提出自学要求。

自读自悟的实践活动──学生按自己提出的目标和思路自学,可使用工具书自学,可使用资料自学,可请教老师,也可请教同学。在自读中,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哪里悟到要标出来,“悟到什么”要写出来。

自读自悟成果展示──自学成果的汇报交流活动。汇报的主要形式来用“小老师”自我介绍、展示自学成果或自学过程(侧重于遇到什么难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同时提倡以“表情朗读”来展示心得、体会。

评价──评价包括自学成果和自学方法。成果指的是谁的结论最佳,谁的感受最深刻;方法指的是谁的思路最合理、方法最科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学习。

厦门市康乐小学《语文学科创造教育课型举隅》,《小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1期

 

自教课

1.创造力和创造品质的培养目标

从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教、互教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自教的交互式认知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落实创造行为,从而缔造创造品质。

2.流程

自学──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和目标,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含媒体、手段),开展自学活动,或个体自学,或合作自学。

自教──由学生来当小老师,按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施教,学生自己怎么学就怎么教。要讲究怎么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在“怎么教”方面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自评──引导学生用类比法开展自评、互评活动,评价的中心是:谁教得最好?好在哪里?谁花的时间最少?通过评教把自教学习活动引向深入,通过评教让学生影响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小结,要注意维护“闪光点”,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要指出不足之处,更要肯定成绩,突出独创性,树立榜样。

师评──由老师对学生自教的知识点、自教能力进行评价,肯定最佳的教学思路、方法,并对自教中遗漏的、不够深入的、不正确的地方进行补充并范教,要有迁移作用。

四、阅读教学与创新

阅读教学要培养“发现敏感”

什么是“发现敏感”呢?用一句话表述即是:阅读者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仅凭经验和习惯上的直觉能很快地对问题进行质疑的个性特征。分而析之,是:①它是阅读自由状态下的产物;②有了一定的经验,便有直觉感;③在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质疑;④速度较快。这四条缺一不可。有阅读成就感(即阅读时能产生疑问并形成新鲜见识)的人多有这方面的体会。同类质材料在手上盘熟了,很容易发现问题,这是“经验”在起作用。同类质的材料虽然是熟透了的,但由于阅读时头脑中有某几个“定向问题”在支配自己阅读,因此特别关注的是“定向问题”,至于其他问题是否有“问题”则不一定能察觉到,这是阅读不自由所致。同类质材料虽然很熟,但由于先前受到某种定向教育或读者本人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状态,没有“发现”和“挑刺”的欲望,也就不能“发现”,这是缺乏质疑能力和意念的缘故。另外,对材料有质疑欲望,但反应迟钝,最终是别人发现了,自己只能应声附和“我也这样认为”,这是思维不敏捷的缘故或缺少“发现”信心的缘故。

陈军《论培养学生的“发现敏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6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鼓励发现,留下发现空间

从本质上说,阅读是主体主动地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因而阅读只能是学生的阅读、学生的实践。阅读课姓“读”,只有充分承认这一点,才能正确理想阅读教学的特殊性:有目的,有系统,有进度,有训练,离不开教师的讲授、点拨等等。但决不能用教师的阅读实践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自己的心得、别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教参)教给学生是“讲授”,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会、自己寻找答案和解决疑难问题是“发现”,二者有很大差别。尽管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作用各不相同,但在阅读教学中,更应鼓励发现,控制讲授。因为“讲”只是手段,是为了指导学生“发现”,最终达到教师“不讲”、学生自能学习的目的。唯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潘曙《鼓励发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6期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采取如下一些方法:

一、培养学生具有发明创造的前提──探索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认真思考、有理有据的前提下,能够对书籍的结论产生怀疑,甚至敢于否定教材的定论,敢于否定教师的阐述,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具有思维多向性──运动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探明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构成对客观事物立体式的认识,使思维能够顺向、逆向、纵向、横向及立体方向多方面展开。

三、培养学生抛弃旧知形成新观念──选择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根据不同的角度转向,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

四、培养学生加强对事物的认识──综合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于发散,因为它是直接联系着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所以能培养学生思考的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但要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作多角度思考,进行丰富的想象,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和综合思维的能力,并不断加以深化。

蒋和法《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浅谈》,《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9第3期

 

创造教育的阅读课堂结构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教育是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因素而发展成的。这个“继承”,是对教材传统教学的静态分析,而创造则是动态分析。创造教学的阅读课堂结构受教材的相对制约,方法的组合也要体现整体原理,使“传统”与“创造”结合并进,具体地说,应当不离开下列原则。

一、选择性原则。即创造教学的结合进行,要选择教材中合适的诱发点和适当的时机。

二、动态化原则。在对教材静态分析的基础上,以假设想象、寻找众多答案、力求超常为宗旨,在动态处理中发展创造思维。

三、探索性原则。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去主动探求,培养创造精神。

四、个性化原则。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让好、中、差生各抒己见,在各个环节安排好学生的思索时间,有学生的“自立”“自主”活动。

五、获得性原则。在教学中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的心理因素,让学生产生学习创造的内动力,达到创造上的获得性。

其基本结构为:

选择性原则动态化原则探索性原则获得性原则

选取教材中创造教学的诱发点根据选取点进行改组,并考虑输出的形式与方法输出后:第一次反馈作用于教学

第二次反馈作用于教学

第三次反馈作用于教学产生见地,评判检验

其基本程式是:

1.创造:利用预习或审题环节,巧设悬念,选取诱发点。

2.自学:探索创造力诱发点兼顾理解课文内容和质疑而进行的自学活动。

3.讲读点拨:按课文原意而进行的跳跃式的阅读分析,并把创造教育因素有组织地纳入该活动之中。

4.创造:进一步探索求解,以求异思维在阅读信息的加工中产生新的创造信息。

《教学月刊》1986年第7期戴国良、腾宗翔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小先生课”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讲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课三种类型。一般情况下,讲读课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自读课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也有老师越俎代庖通通包讲的)。那么能不能赋予学生以“先生”的职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呢?为此,我尝试了“小先生课”。根据每册教材一般都是7篇自读课,每学期就安排语文成绩突出者7人来主讲。我给他们提供资料,帮助其备课,辅导其做课,安排其试课,直至上课。“小先生”们经历了由紧张到不紧张、由不自信到自信、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自如到自如的过程后,成效可观,受益匪浅。“小先生课”对学生触动很大,促使他们深入钻研教材,学会了分析教材,认识到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从中也体会到了当“先生”的不易,从而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开设“小先生课”后,学生们普遍感觉在学习上成熟了许多。

实际上,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本来就是师生双方的事倩,学生不应只是学,也要参与教,教师也不应只是教,更要帮助学。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相辅相成才能出色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曾宪一、高艳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年第1期

 

读书报告课

阅读素质的提高是语文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水平是当务之急。“读书报告课”就是在学生自读、自研“课外阅读课文”或教材以外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读书笔记后再作报告的。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主题思想、德育收获、内容精华、文体知识、阅读析疑、谋篇布局、语言特色、作家风格、写作借鉴等方面内容。学生可写文学评论,也可写心得体会,各抒己见。这样做能锻炼学生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解决了学生不会阅读的通病。

曾宪一、高艳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年第1期

 

阅读教学的想象力培养

创造力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等。其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育通过一篇一篇教材(尤其是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力,因为每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性情气质对之做出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它能启发学生对人生世界的思考,激起学生探求和创造的欲望。这也是语文课的特殊魅力所在。假如我们硬要人为地创造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强迫学生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去理解,那么,我们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王丽《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语文学习》1999年第12期

五、作文教学与创新

写作是一种创造

在语文教育中,不但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既然每个个体所体验到的生活是如此千差万别,那么,他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自然更是千差万别。对于学生来说,他既可以很真实地按照他的体验来抒写,也可以不受事实的限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象和夸张,比如童话和科幻小说。在此过程中他学会思考和发现自我,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因此,相对于阅读来说,写作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物化,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以自我表达为方式,而要求他按照某个公共的套子──某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去写一些连他自己都不明白的、只是人云亦云的空话假话和陈词滥调,并以此来取悦于别人,这样的写作,不但是对孩子创造力的一种莫大的损害,更是对人格的一种扭曲,并且,严格来说,已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王丽《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语文学习》1999年第12期

 

一千个作者也要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课本所选课文无一不表现出作者鲜明的个性,教师的讲授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学生的感悟也有各不相同的角度。因此可以说,语文课中,正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这是与其他许多学科根本不同之所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不只如此,尤其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努力做到有一千个作者,也要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关键在引导学生去“悟”。赵谦祥老师在实验中给学生解“悟”字,是“‘思之吾’与‘吾之思’的结合”,亦即思考与创造的统一。这里不仅是探到了“悟”的本原,更是由此而探到了语文教学的症结。实验班学生王乐给自己定的座右铭“没有创新,不如死去”,给课题实验的成功做了最好的诠释。

张翼《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课题试评》,《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3期

 

作文的关键是激发创造思维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引导考生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具有创新意义,试题内容就是一篇作文创造教育宣言。

……我们仍然要引导学生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更加重视想象力的开发,仔细观察蕴藏在学生个体中的潜能,并把它挖掘出来,形成学生主动发挥潜能的意识,在作文中展示聪明才智,显露出独创的才华。

作文创造教育的关键是激发创造思维,促进创造力的开发,简而言之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新颖独创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一是独创性,即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敢于提出质疑,特别是能够主动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二是连动性,即“由此思彼”,善于联想,看到一种现象以后能立即向纵深、反面或者相似、相关的事物上去思考;三是多向性,即发散性思维,它主要依赖于发散、转向、创优进行思考;四是跨越性,即通过想象、转换、联想,加大思维的跨度;五是综合性,即聚敛性思考能力,通过智能复合、思维统摄、辩证分析,综合外部信息。

张文海《作文创造教育宣言》,《语文教育通讯》1999期第10期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是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类是假设作文,就是假设某种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如《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假如扬科生活在新中国》《假如我当语文教师》等。另一类是幻想作文,如《20年以后的我》《我发明了新型玻璃》《我的绿色牌环保汽车》等。

二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写作,就是要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如写争论性作文:《愚公是“笨”还是“智”》《串门有益还是无益》《“同步训练”的利和弊》等。

三是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类是同一题材的多角度立意。如提供“王明和张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从驶过的自行车上掉下一个纸包……”这样的题材,让学生多角度立意写作。另一类是变换主题,续写课文。如写《东郭先生再遇恶狼》《狐狸和乌鸦第二次见面》《龟兔第二次赛跑》等。学生选材新颖,寓意深刻,写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文。

蒋燕玉《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江苏教育》1989年第7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演讲课

张家班先生(苏鲁豫皖中语会会长)曾说:语文课的课堂结构也应该相应地进行改革,至少要保证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能主动地学好语文,改革目前还普遍存在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受此启发,我增设了“作文演讲课”,请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演讲自己之作,并要讲出如何审题、拟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的过程。现身说法,有仿效价值和指导作用,这比教师空洞的理论说教更富感染力、说服力,也可尝试差生演讲,师生共同为之诊断病因,对症下药,这对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大有益处。

曾宪一、高艳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年第1期

 

“新概念作文”的冲击波

前不久,在《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8所高校共同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与程式化的语文教育相对立的“新思维、新角度和真体验”成为出发点,它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尤其鼓励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自己想说的话。

征文中获奖的作品都一反人们的习惯思维,与中学里平时概念中的“好”文章有着极大的差距,学生们在文章中普遍表现出追求一种灵性的、自己个性的风格。这次“新概念作文大赛”可以说给许多方面都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冲击波。

摘自《青年报》1999年4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5: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