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原文下载、优质课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3:0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原文

作者:西雅图酋长

   

总统从华盛顿捎信来说,想购买我们的土地。但是,土地、天空、河流……怎能出卖呢?这个想法对我们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正如不能说新鲜的空气和闪光的水波仅仅属于我们而不属于别人一样,又怎么可以买卖它们呢?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对我的人民来说都是神圣的。那怕是一根发亮的松针,一块海滩的砂砾,一片林中的云雾,一颗清晨的露珠,还是一只鸣唱的小虫,所有这一切,在我们人民的记忆和现实中都是神圣的。

我们熟悉树液流经树干,正如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芬芳的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山岩、草地、动物和人类全属于一个家庭。

大河小溪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那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必须记住:土地是神圣的。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都反映着我们人民中的历史事件和生活历程。那潺潺的流水声,便是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河流也是我们的兄弟,它解除我们的干渴,运载我们的独木舟,哺乳着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因此你们必须像对待自几己的兄弟一样,给予河流以慈爱。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必须记住:就如同空气一样,对我们所有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它给了我们祖先的第一次呼吸,也接受了他的最后一声叹息;同样的,又将给我们每个子孙以及所有的生命以灵魂,因此你们必须保持土地的神圣性,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土地上的百花争艳和扑鼻馨香。

你们会教诲自己的孩子,就如同我们教诲自己的孩子那样吗?即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土地所赐予我们的一切,也会赐予我们的子孙。

我们知道,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因为降临到大地上的一切,终将会降临到大地的儿女们身上。我们知道,我们的上帝也是你们的上帝。土地是上帝所创造的,也是上帝所宝贵的。我们伤害了大地,就是对造物主的亵渎。

你们的命运,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谜。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所有的野牛杀光,把所有的野马驯化,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如果原始森林中尽是人类的足迹,幽静的山谷中布满着横七竖八的电线,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如果草丛灌木消失了,空中的雄鹰不见了,马匹和猎犬也失去了用场,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一切,只意味着真正生活的结束和苟延残喘的开始。

当最后一个印第安人与荒野一同消失,他们的记忆就像草原的云影一样在空中浮动的时候,这些湖岸和森林还会存在吗?我们的灵魂还会存在吗?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出生的婴儿热爱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一样。所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就要像我们一样地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始终不渝地献出地自己全部的力量、精神和感情来保护大地,就像上帝对我们大家所做的那样。

正像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一样,你们也是大地的一部分。土地对我们是珍贵的,对你们也是珍贵的。我们懂得一点: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没有人能够分开,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白人,我们终究是兄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3:01:41 | 只看该作者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稿

                    

兴隆小学    王新艳

一、说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

二、主题阐释:上出语文味,突出实效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

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而精读课文却又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必须“上出语文味,突出实效性。”

   三、说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说教材分析

   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今天我教学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继《只有一个地球》和《鹿和狼的故事》后的精读课文,是为后面再学习的略读课文打基础的。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一是让学生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二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保护自己的家园;三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含的意义。

     文章从结构上说,属于总分总的结构。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点。

     2、说学生分析

  (1)他们已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课堂教学的观察和他们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我觉得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多数学生团结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多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能力也比较强。

  (3)大多数学生对于家园和土地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热爱自己的家园,已经形成了较正确的爱憎观,愿意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4)个别学生由于地区和家庭条件所限,不能够运用网络查寻收集资料。

  四、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说到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点:

  1、“以学生为主体”,实实在在分析研究本班学生实际情况;

  2、如何在精读课文中更好地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上出语文味,突出实效性。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决定这样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资料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较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3、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说教材处理。

     关于本课的教材处理,我重在尊重作者的构思,因为这篇课文本身作者的思路就很清晰,教学起来更便于学生理解,而为了使主题深化,强化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先引导学生把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提炼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我觉得还应重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第二大部分进行仿写、续写练习,这样不但能更好地突破了难点,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和习作水平也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六、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1、说教学方式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主要采取引导探究法。首先,我通过引导谈话导入本课研究话题,然后组织学生自发提问,自主、合作探究,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和对话,引领学生理解“神圣”, 体悟“神圣”,深化“神圣”,最后拓展延伸,实践“神圣”,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这其中时刻不忘朗读是贯穿全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其次,注意情境的创设。这包括课前歌曲的播放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都能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说学习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找找、画画、谈谈”等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联系现实生活,借助生活事例和经验进行语言表达,提高思维、朗读的能力,进而上升情感。

   (1)找一找,读一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本节课的语言优美,于是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这也是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一种重要手段。

  (2) 画一画,议一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这种学习方式,也必成为本堂课学生学习方式之一。

   (3) 仿一仿,续一续。

  语文学习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也是提高学习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因此,为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领悟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我在学生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3、说评价方式

     在评价时,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主要是采用激励性评价法。让学生在你对他的肯定和赞扬声中,感受到“我能行”、“我很棒”,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适时采用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的方法也是非常好的。

     4、说教学手段。

     结合日常教学学生对课件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手段:

1、 教师精心自制学生喜欢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细心查找资料,实地查看,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情况,感受人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七、说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决定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  复习旧知,   重温“神圣”。 

         (二)  潜心读文,  感悟“神圣”。

        (三)  升华情感,  深化“神圣”。

         (四)  积累延伸, 实践“神圣”。

     具体说明如下:

(一) 复习旧知,   重温“神圣”。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在上一节课当中所学习到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的作者与背景的回顾,让学生感知这片土地的重要,通过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再次体会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为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潜心读文,  感悟“神圣”。

  在这一部分讲解中,我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第4——8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提炼出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西雅图对于白人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强化思维训练和情感训练。

  二是针对具体要求让学生自问、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明确西雅图的嘱托,同时也让学生品味到这片土地的神圣,品味到印弟安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珍视。

  在分析品读“善待河水”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读出情感来,读出品味来。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

  《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分析品读“照管好空气”的语段中,除了感情朗读外,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合作、探究说一说空气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果没有了空气或空气受到污染,人类会怎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践能力。

   在分析品读“照顾好动物”的学习中,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重点语句的分析,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三是为强化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的和谐统一。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一是表现在文中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二是表现在文章文中的“一咏三叹”的表达方法的运用,都不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且突出了主题,增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另外,我还让学生针对文章的写法进行了仿写、续写,也就是除了要善待河水,照管好空气,照顾好动物以外,我们还应该怎样做。“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课文是最好的范文。” 我想,类似的这种提炼写作方法的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一定会大有提高。

   (三)  升华情感,  深化“神圣”

  《课标》中指出:语文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本课我针对课文第9——11自然段,我主要是通过对重点语句“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和“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的理解和朗读,强化人类与大地的关系,深化这片土地对于印弟安人的神圣以及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的爱和保护土地的决心,更好地保使学生们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环保意识。

  (四)提出希望,践行“神圣”。

  在此,我为学生布置了选项作业,其目的如下:

  一是能更好地深化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希望学生能各尽所能地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因为我认为语文课文不管怎样精彩,也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不管怎样到位,也只是一块开门砖。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课外的大量阅读,想靠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就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那是做不到的。所以,在一节精读课教学完成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章,激励学生去阅读。何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所以我们更有必要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我教学的这篇课文其实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就难在这篇课文中哪一句都很重要,不能加以取舍,但我相信,有了我上面对这篇课文的细致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学生应该有很大的收获:

  1、 认知发展水平有所提高,智力发展水平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2、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联系生活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

  3、对语文知识的科学性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4、通过这样一篇实事性很强的环保演说,学生一定会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从而更好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5、学习到一些读、写文章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更好地学习略读课文和习作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3:02:11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来说说我的这节课。

一 、说教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这一单元的主题。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他们对土地的爱,非常富有感染力。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产生了一咏三叹的效果。强化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并深化了主题。

我的教学理念为:

阅读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本单元教材内容专题和学习目标——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我打算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文字,并能联系实际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基于以上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⒈知识目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⒉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

⒊情感目标: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升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优美的语言,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

教学难点为: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着“以学定教”原则,我采用以下这些教法:

⒈质疑思考法。“学贵有疑,学贵善思”,鼓励学生在读中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⒉情感朗读法。本文是富有激情的演说性文章,要让学生注入满怀激情进行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动情,以读悟理。

⒊读写结合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通过练笔让学生的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通过练笔来内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学法有:

⒈资料收集法。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收集有关印第安人以及西雅图现状的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融会学生收集的信息资源,加强沟通、共同探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深化感悟。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质疑课题,感知神圣

    ⒈齐读课题,回顾课文写作背景。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神圣”这个词。平时我们都用“肥沃”“贫瘠”“广阔”等词来形容土地,从课题却用了“神圣”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有对土地的崇敬,热爱,和赞美。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题。

⒉文章围绕“神圣”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的解读,抓文眼奠定教学基调,梳理文章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悟“神圣”

⒈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在印第安人的眼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由此引入对1~3自然段的学习。

⒉此处我打算这样引导学生:想像一下,沙滩是怎样的沙滩?耕地、山脉、河流呢?作者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这片土地怎样浓烈的热爱啊?请生反复诵读、感受,读出爱来。

再看第3自然段,我们和山峦河流,动物植物是什么关系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问:“一个家园”指的是什么?从“共同属于”这个词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在印第安人眼中,人类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引读)正如前文写到的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小结:是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那样新鲜、那样纯洁、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板书:神圣的土地)

三品读第二部分,深化“神圣”。

如今,这片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繁衍的土地就要转让给白人了,他们心中是怎样的留恋和不舍啊!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情感的句子,勾出来,这一句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3次)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西雅图酋长希望白人善待这片土地上的哪些事物?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部分进行学习,看看文中哪些语言打动了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交流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

⒈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⑴首先体会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把水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引导学生体会印第安人对水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⑵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的清澈、纯洁,靠的是什么?靠得是祖辈们的辛勤呵护。他们保护家园、捍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

⑶请你读出这份敬意。

⒉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我们的祖先还可以替换成谁?替换词语,让学生细细品味。

⑴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⑵清风给了(我们)第一口呼吸,也将送走(我们)的最后一声叹息。

⑶清风给了(我们的孩子)第一口呼吸,也将送走(孩子们)的最后一声叹息。

在替换诵读中,感受空气对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性。

⒊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动物的命运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吗?请举例说明。由此让学生感知人与动物唇齿相依的关系。



小结:是呀,正因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印第安人才会殷殷叮嘱白人们要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仅仅是这些吗?不,还要善待高山、绿地、树木、鸟虫,善待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板书……)

接着师生合作朗读体现课文主旨的这一句,创设情境,使之产生一咏三叹的效果。

对这片土地,我们心中涌动着怎样深沉的爱啊!(生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就要放弃这片土地,我们是多么的不舍啊!(生读)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就要放弃这片土地,我们是多么的担忧啊!(生读)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步三回头,就要离开这片土地了,请听我们再叮嘱一声!(生读)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如今,在印第安人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常青城,这就是西雅图。

学生交流关于西雅图现状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中,西雅图的今天与这位印第安酋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师作最后的小结:可见,西雅图酋长堪称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伟大的酋长,这篇文章也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学说。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结合收集的资料,联系文本内容表述出来;在问题引导过程中,尝试语言文字的当堂训练,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读写结合,内化神圣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请同学们依照4~8自然段的格式,就某一方面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练笔,让学生把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领悟本文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心田。

五、说板书设计意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板书设计力图简洁明了,凸显体现课文的中心,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冲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3:02:34 | 只看该作者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另外,“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产生了一咏三叹的效果。深化了主题,并强化了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能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说学情教法。

    在教学中我努力从兴趣入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引导学生读书自悟。抓住课题的“神圣”质疑:这片土地的“神圣”表现在什么地方?怎样来爱护这神圣的土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融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加强沟通,共同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情感领悟。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文本载体,因此,让学生把情感注入到文本中,通过朗读来领悟。

    四、说学法。

    当前,我们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因此在学法上对我们课堂教学又是一个有力的挑战,在本节课我主要尝试采用以下学法:

   1、画、圈、点、写的读书学习法。在初读课文时,遇到生字多读几遍,不懂或有疑难的地方要做记号,有体会可以在旁边批注。

   2、情感朗读法。本文是富有激情的演说性文章,朗读贯穿全文教学。从文章结构而言,要把握好情感引领。课文开始朗读基调平和,侧重对土地的热爱;接着以一个长者谆谆教诲的语气表明自己的立场;最后充满力量感,表明决心。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3:03:09 | 只看该作者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 波上寒烟翠

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

1、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文是由一位印第安酋长写给即将收买他们土地的白人领袖的精彩的演说稿,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另外,“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产生了一咏三叹的效果。强化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并深化了主题。

2、确定目标: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A、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B、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C、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3、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4、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且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法;2、边读边想象,合作交流法。  

    三、 重在实践,指导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以感悟文章语言优美的同时,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四、 循序渐进,实施教学:

    我将本课的教学实施流程设计为:设疑,引入新课——初读,感知内容——研读,体会“神圣”——拓展,内化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让学生说说平时我们一般怎样来形容土地,顺势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一般学生会提问:“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由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背景缺乏了解,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不清楚,对西雅图这个地方一无所知,而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于是,在初读课文之前我补充了文章的相关资料,在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的同时也为理解文章做好铺垫。接着,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告诉人们要善待土地,保护好河水、空气、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要保护好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进一步探究作好铺垫,确定了方向。

在感知了文章后,首先学习文章第一部分:“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课开始时形容土地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在1、2、3自然段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最好能批注下你自己的感受。”

这部分重点理解三句话:(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体会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珍惜之情。(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这两句分别是第三自然段的总起和总结的语句。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意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悟,从感悟中想象:这片土地上天空湛蓝,雄鹰翱翔;山峦连绵,丛林密布;纵横交错的耕地上植物茂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优美画面。接着,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感悟到这片土地的神圣之情,用语言充分表达出来。只有充分体会到这片土地的神圣,激发起学生的神圣感,才有助于后面内容的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到印第安人视土地上的一切为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深刻含义。所以,这部分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文章第二部分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有针对性的学习是最见成效的。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在这里,以“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自由感悟,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如,

  “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可以让学生想想河水对人类的贡献,想想没有了河、没有了水,人类怎么生活。结合自身的实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也能更好的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体会这片土地的“神圣”。

  “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这句话,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空气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可通过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到底是人类主宰着动物,还是人类与动物是休戚相关的?动物的灾难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灾难?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最后再通过充分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导学生带着带无奈的语气读,带叮嘱的语气读,带深情的语气读,产生一咏三叹之感,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与简洁的同时,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第三部分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感悟:“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眷恋”是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要“眷恋”?然后扣“眷恋”师生共同品味课文。“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来提升学生的认识。

最后,学生自由组织语言,准备口语交际练习:想象现在的西雅图是什么样子呢?她受到白人的爱护了吗?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想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再次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后记:

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感悟到这片土地的神圣之情,用语言充分表达出来,激发出孩子们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爱戴之情,以便有利于对课文中心地理解和把握。虽然,同学们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了神圣的含义,想象出了这片土地的美丽。但是,由于我没有把握好时机,教学时的激情也不够到位。所以,对学生感觉这片土地神圣的激情激发不够。

    这让我感受到:语文教学要在引导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8: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