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下载及公开课说课稿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3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同茫茫宇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了。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其实,人类生活的范围是很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地下埋藏的煤、铁、金、银、铜、锡、铅、石油和天然气,它们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最多再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它们再生的速度和数量赶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数量,生态平衡已经失去。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月球上修建移民基地。但是,这还只是设想,要实现起来很难很难,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到了那个时候,能去火星和月球居住的人也只是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人怎么办呢?“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35:49 | 只看该作者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材料
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

一、 教什么(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科普作品。《只有一个地球》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的训练重点,也就是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要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上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用的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理念上位,行动下位。我是在以下理念的指引下,为了使学生、文本、教师充分地碰撞、交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拟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二、怎样教(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研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一)情境激趣

一节课的导语,教师要用最佳的手段,最精妙的语言,最短的时间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课的开始,我设计播放在茫茫的宇宙中,星光灿烂,地球缓缓映入眼帘。师配诗朗诵。这样,首先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初步的感受到了地球的美。

精美的导入,学生便产生了很迫切的阅读期待。我没有设计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因为学生此时兴趣浓厚,他们的目的是想了解地球。想走进地球。如果脑海中带着具体的问题反而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削减了初读课文的收获量。我只是让同学们读完课文后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

学生读完课文后,请他们畅所欲言,此时教师发挥充分的引导作用,引导他们把目光和思绪投入到宇航员在天际遨游,看到美丽的地球而发出的一句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研读探究

因势利导,我抛出一个问题:"宇航员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地球可爱在哪里呢?"

这时给学生思考和寻找的时间,让他们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地球可爱的地方。学生在汇报的时候会把目标指向地球因为美丽而可爱。学生汇报时有抓住词语的,有抓住语句的。教师指导学生充分的读描写地球美丽句段,利用个读、小组读、范读、齐读。读出地球外在的美,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加深了学生对地球美丽的理解。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地球外在美的基础上。我又向学生抛出了疑问:"地球的可爱仅仅表现在她的美丽上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更进一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还因为她的慷慨、无私。抓住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地球在无私而又慷慨的用她的资源养育着60多亿人口。此时学生的心里已经泛起了涟漪。地球真实太可爱了。

(三)升华情感

我跟进一步提出:地球这么慷慨无私的哺育着我们,而人类是怎么回报这位可爱的地球妈妈呢?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了,人们非但没有善待地球妈妈,而是毫无节制的乱砍滥伐,开采资源,捕杀野生动物……此时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地球妈妈慷慨、无私;而人类在肆意破坏伤害地球妈妈。在此基础上,我播放了精心设计的一组有关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画面,画面触目惊心。使学生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教师用极富情感性的语言,对地球妈妈的可爱,同时对破坏地球所带来的可怕的后果进行阐述。又把一个问题抛向学生:"既然地球上的资源快要枯竭了,我们不要等到那一天,现在就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可以吗?"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后发现,我们不能移民,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离我们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可供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在指导学生理解"至少"这个词语时再一次得出结论:我们想移居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这样人类能够选择的只有一个: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迁移

学生的思绪已经是汹涌澎湃,他们想说,想告诉人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他们也有话对地球妈妈说。于是,我就让他们把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又达到了读写迁移的目的。学生们把自己写下来的话在班级交流以后,我顺着他们情感的发展设计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声声呼唤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妈妈那含泪的微笑,让我们为地球妈妈擦去腮边的泪水,一起祝福她:永远美丽,永远年轻,永远安康……"(此时播放课件: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

四、为什么这样教

我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是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我渴盼达到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对于这篇课文,我确立一个重点,落实一个思想,贯穿一条线索,体现一种情感这样的教学思路。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地球是唯一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个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条线索就是抓住宇航员的那句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种情感就是让学生把地球当成母亲来珍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一个爱字来组织教学,我想这既是语文教学深层次思想内涵,又是引导学生突破情感与理性认识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在进一步研读中认识地球的内在美,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中掌握美丽而无私的地球妈妈正在面临着破碎的悲剧美。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感受和认识地球的可爱。然后与课文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文字相对照。在对比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这一认识过程。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指导学生阅读和运用课件辅助教学这两种方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汹涌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对于课文中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那部分,我觉得内容对小学生的理解过于理性。于是我就运用精心准备的课件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画面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所见所闻和感受,从而引发共鸣。真正的使学生从课文走进生活。

板书设计

9、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      

可爱

           慷慨、无私

           渺小

易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36:12 | 只看该作者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可爱而又渺小”、“资源的有限与面临的枯竭”、“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通过《地球万岁》一课已初步认识到了地球对我们的重要性,而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会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认识地球。

二、教学目标 、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 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问题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并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 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 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观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 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观察激趣——问题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观察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所拍摄的地球美景这前,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了几张宇宙中的图片,然后我设计了这样几句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好朋友,它就是——地球”,然后又观看地球的国片。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想用一句什么话来赞美地球?”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问题探究

   从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入手,对学生对通篇课文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那在课文当中作者用哪一句话概括了地球的特点?得出“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从这一问题入手,来全面、准确地认识地球。

1、感悟地球的外在美

   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图片,已初步感受到了地球的美,这时可再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对其中词语的咸悟、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这时“面对如此美丽可爱的地球,我们人类把它称作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地球的伟大有了初步的认知。

2、感受地球的内在美

   “地球的内在美体现在哪?”这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悟到了地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对地球的伟大与无私奉献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3、感受地球的渺小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已认识到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这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是啊,地球是伟大,它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可是你知道吗——出示“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通过这个句子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心疼地球。

4、地球的易碎性(资源的枯竭)

   地球像一叶扁舟,可就是这一叶小舟却载着60多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它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机关报资源,可我们人类呢?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它的?观看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并进行解说,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妈妈易碎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情感又有了一定的升华,此时再引导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更能有切切实实的感受。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5、地球的唯一性

“  等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便再也无法生存了,这时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吗?”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又对地球的唯一性,人类的不能移居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升华情感

   认识到了地球的唯一、人类的不能移居,再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共鸣,学生的情感认识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四)拓展迁移

   当学生的情感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又给学生观看了两条网上的信息,分别是‘布什总统抛弃东京议定书和布会总统不参加拯救地球的会议,让学生谈感受,并倡导他们给布什总统写劝说稿,这样的设计,使情感的抒发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并且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之后,让学生畅谈“因为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这时学生内心的想法便自然而然的便是肺腑之言了。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感悟情境;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理解升华;利用问题探究,把握要点、升华情感;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37:08 | 只看该作者
《只有一个地球 》 说课稿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可爱而又渺小”、“资源的有限与面临的枯竭”、“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教学目标 、重难点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 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问题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并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理解宇航员的感叹地球太可爱了,有太容易破碎了。

三、教法、学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  自读感悟、自主探究、观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体会文章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感悟作者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进行说明的方法。1、朗读疏通全文,2、默读了解大意,3、轻读想象探究,4诵读品味内化。此外,还适时指导学生利用摘抄法、收集资料法等进行深入学习。

四、教学过程 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观察激趣——问题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观察激趣

1、明代学者王阳明说过这样一句话:“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上课伊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这样几句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好朋友,它就是——地球”,然后让学生观看地球的图片。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想用一句什么话来赞美地球?”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 “地球,你真美呀’ “地球,你好伟大!我喜欢你!”等,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课文是怎样赞美地球的,学生找出了“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通过课文语言感受地球之美,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问题探究选读探究

从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入手,对学生对通篇课文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那在课文当中作者用哪一句话概括了地球的特点?得出“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从这一问题入手,来全面、准确地认识地球。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五个探究主题。

1、感悟地球的外在美

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图片,已初步感受到了地球的美,这时可再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这时“面对如此美丽可爱的地球,我们人类把它称作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地球的伟大有了初步的认知。

2、感受地球的内在美

“地球的内在美体现在哪?”这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悟到了地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对地球的伟大与无私奉献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3、感受地球的渺小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已认识到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这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是啊,地球是伟大,它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可是你知道吗——出示“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通过这个句子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心疼地球。

4、地球的易碎性 (资源的枯竭)

地球像一叶扁舟,可就是这一叶小舟却载着60多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它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机关报资源,可我们人类呢?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妈妈易碎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情感又有了一定的升华,此时再引导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更能有切切实实的感受

5、地球的唯一性

“等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便再也无法生存了,这时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吗?”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又对地球的唯一性,人类的不能移居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升华情感

认识到了地球的唯一、人类的不能移居,再让孩子们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共鸣,学生的情感认识得到了一定的升华。接着让学生欣赏歌曲《热爱地球妈妈》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拓展迁移

当学生的情感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又给学生观看了两条网上的信息,分别是‘布什总统抛弃东京议定书和布会总统不参加拯救地球的会议,让学生谈感受,并倡导他们给布什总统写劝说稿,这样的设计,使情感的抒发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并且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卡片,有的发出环保倡议,写环保标语等,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之后,让学生畅谈“因为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这时学生内心的想法便自然而然的便是肺腑之言了。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感悟情境;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理解升华;利用问题探究,把握要点、升华情感;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教学遵循“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以读为本,在读感知、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敬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七、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容易破碎         

  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